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魯智深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義士——鬥士——戰士。他的行為也隨之變化:由自發到自覺到徹底。他所走的這條路,水滸英雄里,很多人不具備。宋江、吳用、盧俊義等領袖人物與他差之遠矣!就是反抗性比較強的武松、石秀、李逵、阮氏三兄弟,與他也有一定的距離,不信,就讓我慢慢介紹介紹。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先說作為義士的魯智深。魯智深是個邊防軍人,更重要的他還是個江湖好漢。作為江湖好漢,起碼他應有嫉惡如仇,除暴安良,敢打不平,同情弱者的品質。魯智深他具備這一切。救金氏父女是同情弱者,打鄭屠是除暴安良,救金氏父女他付出了十五兩銀子﹙其中十兩是借史進的﹚,打鄭屠,他丟了飯碗,這就與武松、石秀不同。武松幫施恩打蔣門神,不能算是除暴安良,也不是敢打抱不平。為什麼這麼說呢?你說蔣門神與施恩,誰是暴?誰是良?都不是,他們都是暴。施恩為什麼也是暴呢?看看「武松威鎮安平鎮」便可知道。施恩憑什麼佔據快活林的,憑他父親的淫威。他父親何許人?他父親是孟州牢城的管營,也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武松刺配孟州牢營後,獄友們的介紹就一目了然了,什麼「盆弔,」什麼「壓殺」等害人的手段,這是暴不?再說施恩佔據快活林,不但自己開店,而且動用八九十個亡命囚徒,到別人家店裡工作,他坐收漁利,過路的妓女想到快活林謀生,首先得參拜他,才能留下,這是不是霸?蔣門神與施恩的鬥爭,說穿了,是惡勢力之間搶奪地盤的鬥爭,武松幫誰都是錯。石秀呢?原是個羊馬販子,隨叔父在外販賣牲口,不料叔叔死了,自己做生意又蝕了本,還鄉不得,只得流落薊州賣柴為生。長街救楊雄到是路見不平,出力相助,結果呢?他結束了賣柴為生的辛苦,搬到楊雄家去,有吃有喝,還添了不少新衣。魯智深卻沒有這等好事,他落得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反而賠進去不少。魯智深見義勇為,為林沖打抱不平如此,桃花山為救劉太公之女,痛打周通亦如此,完全是江湖義士所為,而且處處都是「救人須救徹」的「徹」字,而且都是自發的。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再說鬥士魯智深,救林沖可以說是魯智深行動、性格的一個升華,開始由義士到鬥士,由自發提升到自覺。救林沖,他知道要擔很大的風險,面對的不是鄭屠某一個人,或周通等一班草寇,而是高太尉這樣有權勢的大官兒。像林沖是他的手下,他都會下毒手,置之於死地,對魯智深這樣一個僧人,高俅想害死他,就想踩死一個螞蟻那樣簡單,魯智深知道這一切。但他決不像林沖一忍再忍,委曲求全,而是堅決、果敢向當朝權貴挑戰,而且是主動挑戰。岳廟林沖娘子遭人調戲,他拿了禪仗帶人趕到,林沖說出「不怕官,只怕管」時,魯智深道:「你卻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禪仗了去。」把堂堂當朝太尉罵成是「鳥,」雖是粗話,但藐視神情可見。大鬧野豬林時,他當著董超,薛霸的面,再一次公開挑戰,又說道:「別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見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仗。」林沖得救了,免遭途中被害,可是魯智深難逃厄運。董超、薛霸回東京後向高俅稟報魯智深救護林沖一事,高俅恨之入骨,吩咐大相國寺長老不許魯智深回寺,又差人到處捉拿。連和尚也當不成了,只有亡命,「奔走在江湖上,東又不著,西又不著,」無奈之下,準備到二龍山落草,誰知二龍山山大王又是第二個王倫,容不得魯智深,把山上的三道關門緊緊栓住,拒魯智深于山下。後遇上另一個同樣命運的「天下淪落人」楊志,在曹正的幫助下,終於殺死了不按江湖道義辦事的鄧龍,與楊志一起做了二龍山寨主,結束了愛打暴不平,這個自發的個人行為,轉向以集體的力量,正面的與當權統治者面對面的鬥爭。這就標誌著他的反抗由自發轉向自覺,由義士變成了鬥士,由個人抗爭變成了集體反抗這麼個新的階段。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上二龍山後,他做了第一件大事就是,當桃花山李忠、周通遭官兵圍困、派人向他求援時,魯智深、楊志等義不容辭,率領手下五百弟兄,六十餘騎軍馬,敢於向兩千官兵叫板,對陣。也正是在這場激戰中,展示了鬥士的風采、鬥士的膽略,壯大了隊伍。同樣在這次出征中,當孔亮上山求援,他們也看到,敵方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又有呼延灼等猛將,單靠一二個山頭人馬去打青州,肯定是要吃虧的。於是他們想到了聯合,聯合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馬共同行動。由魯智深率領去打頭陣,同時,魯智深更極力贊同去向兵雄將廣的梁山救援。在梁山的支援下,終於攻破青州。在這次聯合行動中,魯智深進一步看到聯合的力量,團結的威力。他毅然決定;命「施恩、曹正回二龍山,與張青、孫二娘收拾人馬錢糧,也燒了寶珠寺寨柵,」投身到梁山這洪流滾滾的大家庭中來,眾虎同心歸水泊,使梁山之火,燃成燎原之勢,魯智深也在這大洪爐中得到很好的磨練,完成了由鬥士到戰士的轉換。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最後說說作為戰士的魯智深。在水泊梁山眾好漢中,對惡勢力鬥爭最英勇、最果敢的是魯智深,對當權統治者最沒有幻想的也是魯智深。在梁山英雄「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大好形勢下,宋江他不是乘勝前往,更有力地打擊腐朽的北宋皇朝,而是花重金,走後門,乞求朝廷「赦罪招安。」特別是排座次後的重陽節,梁山上舉辦了盛大的菊花會,宋江大概又是多喝了幾杯,詩興大發,寫下《滿江紅》一詞,這回不是荒唐言,而真是酒後吐真言,寫了還不算,還要樂和唱出來,大唱招安的老調,當即遭到武松、李逵的反對、李逵是踢翻了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鳥安。」武松是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李逵對招安的反對,並不是他認清了招安後的危害,他連自己上梁山都是稀里糊塗的,「我在江州全身拚命,跟你﹙指宋江﹚來」的,他哪搞得清招安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反對招安,只不過是覺得梁山之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樣稱兄道弟「快活」,招安之後就沒這麼快活了,這是他在第一百十回,看宋江悶悶不樂時,他再三說的話。


武松呢?雖說也反對招安,他反對招安是「怕冷了兄弟們的心」。至於更多的理由他也說不清。因為在梁山好漢當中,在整個《水滸傳》中,他是第一個提出招安的,這一點我在「他和宋江志同道合,卻在梁山突然翻臉,莫非對座次不滿?」一文中有詳述請讀看看便知。武松還未正式落草,就已有日後接受招安的想法。菊花會上他雖反對招安,當宋江訓斥他時,他也無言以對。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倒是魯智深這時敢於直言,他反駁道:「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的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這裡宋江認為自己領導的梁山義軍是「邪」,因此要「歸正」,而魯智深卻提出滿朝文武是「邪」,言下之意義軍是「正」,因此他表明自己反對宋江的「改邪歸正」的立場。宋江否認自己的做法「如何冷了眾人之心」?而魯智深再次聲明,你要招安,我們就散夥,這不是冷了兄弟們的心是什麼!他明確指出「招安不濟事」,態度堅決的很。宋江對魯智深的反駁,也知道自己理虧,既不敢像對武松那樣訓斥,更不敢像李逵那樣發淫威,只是高調一番,結果是「當日飲酒,終不暢杯,席散,各回本寨」。


他與宋江相熟相知,卻在梁山公開翻臉,宋江竟然不敢動怒


魯智深立場如此鮮明,態度如此堅決,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軍中,耳聞目睹官場的黑暗、文武官員的「姦邪」,這是事實,是改變不了的。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的乾淨」?也正因為他認清了當權者的真實面目,他才會鮮明地反對招安,成為梁山上真正的戰士。雖說最後他還是跟隨大夥接受了招安,在情感上說,他真是怕「冷了兄弟們的心」,不得已而為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三國常勝將軍,名列前三,卻兩次錯過最關鍵時刻
水滸里他人如其名,籠絡人心水平一流,超過宋江
他是三國最受尊敬的英雄,亦是第一趣人,劉備就曾哭笑不得
他是水滸最威武的英雄,同時也是最有趣的好漢
他手持無用之物,靠裙帶上了梁山,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宋江好友,卻在梁山當眾翻臉,宋江竟不敢發火
水滸傳中,宋江唯一不敢罵的是他?公開怒對宋江,宋江只能沉默
宋江雖然是梁山老大,但他手下這幾人,宋江不敢與他們為敵!
梁山上吳用並不是聰明人,和他相比差遠了,宋江的心思早被他看透
他才是梁山最聰明的人,看透宋江得以善終,吳用與他比相差太遠!
此人與宋江志同道合但在梁山突然翻臉,對座次不滿?
如果李逵失去宋江保護,他在梁山會不會被其他人做掉?
誰是梁山上的詩歌王子?梁山最受歡迎詩人不是宋江,竟然是他
此人排名很低,宋江和吳用也無奈,他若靠前,梁山該炸鍋了
若無此人宋江怎麼做老大,但是他卻是成也梁山敗也梁山
宋江大家都熟悉,可你們知道他是怎麼當上梁山一把手的么?
此人是梁山地微星,根本不在乎宋江,卻是梁山最幸福之人
此人是梁山最聰明的人,看透宋江得以善終,吳用與他比相差太遠!
宋江手下眾多,心腹卻是他,不是吳用和李逵
他才是梁山真正的英雄,一生都和宋江對著干,宋江卻還得叫他師父
投降梁山泊的將領,都仰慕宋江?不,有兩位沒把宋江當回事
宋江財不如柴,武不如盧,謀不如吳,為何坐頭把交椅
他是水浒最尊贵好汉,鄙视梁山却为宋江卖命,真相很残酷
此人是梁山唯一不給宋江面子的人,看透梁山,最終離開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