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了與孩子分離,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準備

為了與孩子分離,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準備

We are good parents not so they will be loving enough to stay with us but so they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leave us.——Lots of Candles, Plenty of Cake


這段美國作家Anna Quindlen(安娜﹒昆德蘭)關於父母對孩子之愛的詮釋精準而動人。這世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而非聚合為目的。我們盡其一生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遠行,想到這一點,竟有些傷感。


為了與孩子分離,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準備想寫這個關於分離的話題已久,卻遲遲無法動筆完成,源於內心的一種掙扎。曾經何時,因為父母對自己的疏離而在心裡無數次埋怨著他們的冷漠。

我遠離繁華的上海,去寧夏的貧困山區當了一年的鄉村教師,即使在這一年中父母多次為我寄來了一箱箱裝滿上海食物的包裹,但我依然遷怒於他們極少的問候。在我高燒不退、胃部脹痛難耐的那些日日夜夜,我只能自己學著忍耐。


在遠赴歐洲國家冰島學習的那陣子,即使偶有視頻,但我依然還是埋怨父母對我極少的牽掛。而在我一個人在心裡書寫下一個個我在歐洲遊歷各國時遭遇的種種不堪和應對。


……


20多歲的自己是責怪父母的,那麼早就如此毫無牽掛地將女兒丟在千里之外。而正是這獨自面對的經歷和內心的掙扎中,讓我越來越走近心理學,走進家庭教育。有意思是的是,哪怕到了現在,我的父母依然還不太能夠理解,一個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的高才生,為何放著好好的從政機會不去把握,而潛心在婆婆媽媽的教育瑣事中艱難生活。

直到這段日子。


爸爸躺在病榻上,飽受著癌症病痛的折磨。而作為女兒的我,只能在身旁看著他泛黃的臉,滿手都是扎針留下的淤青,有一種感懷包裹著我——原來爸爸早早為了讓我遠離自己,讓我能夠獨立面對生活做好著準備。


為了與孩子分離,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準備這些日子,我一直在看《小別離》這本書。書中主人公想方設法想要把孩子從出國去,不想讓孩子受困於中國的應試教育,不想讓孩子的未來在苦逼的教育模式中被摧毀。可他們的內心是掙扎的,孩子遠離的父母,遠離了故鄉,他們是牽掛的。可讓孩子去獨立,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表達呢?


這段日子看著爸爸的樣子,我反而有了種釋然。其實我早早地就學著獨立,獨立的思想,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或許是父母不經意地栽培,又或許正是他們天然的智慧使然。


我之所以會遷怒於他們的「放手」,正是因為我還無法察覺和堅信他們手中的那根線是否被牢牢抓緊,而那根線就是——愛。

現在,我每天的工作是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家庭,孩子和家長。我嘗試著用各種方式分享著關於「愛的表達」的方式,因為我太清楚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被接收到,那是怎樣的一種遺憾。孩子行為背後的痛苦情感,多半是源於對於那根愛之線的不確定。我也嘗試著用各種方式讓父母知道,學會放手是需要智慧的,而當我們的孩子降臨人世之後,我們每天都在為孩子與我們的分別做著準備,期盼有一天,他們能夠活出他們自己的人生。


敬以這篇短小的隨感感謝我的爸爸,給予我了勇氣。我也想把這種勇氣給到爸爸,加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sChe教育手記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每一個孩子的夢想與未來,都值得我們在乎
幾個小時的功夫孩子就沒了,都是媽媽在早餐里給孩子吃了這個
你也像孩子一樣,每天都在被追著跑嗎?
有了孩子當了媽,你們就能天天噴我?
我把孩子打了,我們可以離婚了!
看完之後都是淚,當你家的孩子在躺在床上玩手機的時候,他們都在做什麼?
孩子沒了,我的心也死了,我們離婚吧
孩子,我們與你在一起
孩子到這個年紀還沒和爸媽分床睡,你還能說是在寵愛他
有了孩子以後,我們都忘了怎樣做夫妻了!
為了孩子,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
做著午飯的孩子媽媽就這樣被捅死,真相讓全家人不敢相信,可憐了兩歲孩子
你不是說沒有孩子嗎?從今天開始就有了,女子總是忘不了那夜
媽媽幫我帶了一天孩子,我被離婚了
一年級孩子的課程表把媽媽們都要嚇哭了,這分明就是在折磨人啊
孩子睡著了,年輕夫婦在做那些事,但孩子醒來看到後哭笑不得
孩子吃了一個就停不來,我跟著吃了一個,也跟著瘋了……
離婚一年,每次去看孩子,前夫都提出這種要求,我真是怕了
狗媽媽馱著孩子每天十公里,人們看到身上掛的字都笑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