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監回憶錄:清朝老太監離宮後的三個去處,寺院是其中之一
【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鑒於明朝太監為亂的教訓,對太監的管理極其嚴格,順治帝上台之後,一連幾次就管理太監的事宜頒布條令,甚至在自己最後的遺詔中,還對此有專門的叮囑。
為了讓太監自我警醒,順治帝在皇宮各重要場所、以及太監各處的辦公場所,都懸掛刻有該條令的鐵牌。
所以,清朝的太監,幾乎是歷朝歷代太監中最苦最累的一代太監。
除了工作繁忙,又苦又累之外,清朝的太監地位還非常的低,相對於有些朝代封王加爵,清朝的太監最高級別才是四品官的檔次——大內總管太監。
就工資而言,也不算太高——總管太監月俸銀四兩、各宮首領太監月俸銀三兩、其他太監二兩到二兩五錢。
清朝前期,宮中太監的人數維持在3600人。有句順口溜這樣形容——「夠不夠,三千六」。
道光之後,由於內宮財政壓力的原因,太監的人數有所裁減。到了辛亥革命之後,內宮太監依舊有千人左右。
太監年過五十之後,就開始分批次的離開皇宮,開始自己後半生的生活。
太監離宮之後,一般有三個去處。
一部分早年成家後入宮的太監,離宮後會回到自己的家中,和自己的妻兒老小安度晚年。
一部分太監選擇在恩濟庄附近(恩濟庄為皇家賜給太監埋葬自己的地方)租建幾間房子,在此頤養天年。在宮中當差幾十年的太監,每人的積蓄都不少於百兩銀子,而當時的生活花銷,一般人家一年也就是幾兩而已。
剩下還有一部分太監,會選擇寄身於京郊附近的各處寺院中,希望自己的靈魂在此得以洗白,心靈上得到安慰和解脫。
畢竟自己做了太監,對家庭、對祖宗都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自己的內心也會一生不安。
所以,很多太監會在未離宮之前給寺院捐一些錢,或者幾個人集資修建一座寺院。
京郊的很多中,都有專門的太監養老義會,收養從宮中出來的老太監。
當然,寺院出於維持日常運轉和生活開支的考慮,也是會收取一些費用的,通常是二十兩白銀。
對於絕大多數省吃儉用的太監而言,這筆錢是完全可以拿出來的。
銀子交上去以後,太監養老義會會給這個太監贍養到終老,直至去世。
【參考文獻:《信修明回憶錄》】






※晚清老太監回憶:慈禧這樣對待光緒皇帝 慘到去太監手裡搶吃的
※一個老太監揭秘:清朝後宮娘娘們洗澡,竟然不用手的
※老太監揭秘:回憶當年給慈禧太后洗澡的過程
※清宮老太監回憶,慈禧太后居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情史
※鏡頭中的「清朝老太監」
※老太監回憶:道光皇帝因大阿哥厭學,一腳將其踢死
※晚清老太監回憶宮中「怨女」:爭相巴結太監,失寵妃子飢不擇食
※溥儀第一次見慈禧太后,回憶說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丑老太太后大哭
※光緒皇帝到底死於誰之手?一位老太監道出了真相
※慈禧身邊老太監:珍妃死前喊出的最後一句話並非光緒,而是他的名字
※夜半三更,門外噗通一聲響,老光棍撿回個老太當老伴
※敬事房老太監披露清宮房事細節,真的是便宜了太監,太亂了!
※老人含笑而去,子孫瞞著老太,四十九天後老人託夢帶走老太
※清朝最後的一個老太監回憶,當年的娘娘們洗澡從來不自己動手
※老太監回憶錄:道光帝一腳踢死皇長子奕緯,純屬意外
※溥儀第一次見到慈禧後被嚇哭,說她是一丑老太太
※真是怪哉,冤大頭給老爹上墳,竟從墓地撿回個老太太
※溥儀「軟弱無能」得到釋放後去看望老太監!老太監一語戳中淚點!
※清末老太監披露皇帝臨幸妃子細節,後宮看來難有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