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旗篇:用忠誠挺起中國軍人的脊樑
>
作者:勁旅視界
第一批駐索馬利亞使館警衛小組成員王旗
人物小傳:王旗,第一批駐索馬利亞使館警衛小組成員同志,現任武警濟寧支隊二大隊六中隊班長,在執行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警衛任務中身負重傷。他連續三年在支隊軍事大比武中獲得技戰術成績第一名,榮獲個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評為「訓練先進個人」「優秀士兵」「訓練標兵」「執勤能手」「優秀班長標兵」,6次獲個人嘉獎。
去年7月26日,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遭到恐怖襲擊,我和趙團軍在襲擊中受傷,張楠壯烈犧牲。8月1日,我倆護送著張楠的靈柩回到了國內,結束了在索馬利亞171天的戰鬥生活。這171天,我們所經歷的不僅僅是一個戰場,更是一場特殊的人生歷練。這段經歷,使我更加成熟與自信,更加懂得軍人的光榮與使命。
第一次隨大使外出,我一直記憶猶新。當時是去索馬利亞總理府,當地武裝人員開著一輛「皮卡」在前面開道,車頂架著一挺重機槍,車廂里是十幾個手握AK47步槍的武裝人員。一路上,我既緊張、又興奮,緊緊握住槍,警惕地觀察周圍的情況,隨時準備戰鬥。到達總理府後,我們下車那一刻,看到幾十個武裝人員,眼睛緊緊的盯著我們,食指扣在步槍的扳機上,哪怕有一點異常的小動作,都可能引發槍戰。這和訓練場上的感覺完全不同,死亡的威脅真實的存在著,那一刻,我才深切感受到:我真的來到了戰場。
萬事開頭難。那段時間大家都很辛苦,我們八個人像上緊的發條,每天神經都綳得緊緊的,大家出現了嚴重的失眠。為了戰勝睏倦,我們就使勁的喝水、拚命地練體能,用肌肉的高度興奮和淋漓的汗水驅趕困意。
除了睡覺難,吃飯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索馬利亞的日常食物是米飯和牛羊肉,一開始感覺吃得很新鮮,可是沒幾天後大家就開始便秘,連續幾天上不出廁所。後來都出現厭食癥狀,特別是一看到肉就噁心想吐。為了儘快適應那裡的飲食,我們就自己動手調節伙食,找來菜譜,邊學邊做,還互相比比廚藝,時間一長,飯菜做得越來越有味道,吃得也越來越舒服了
索馬利亞常年高溫乾旱,平均氣溫在三十度至四十五度之間。外出執行任務時,還要套上厚厚的裝備,身上的汗水就像小蟲子一樣順著脖子、後背往下流,出一次任務,就像去一趟火焰山。痱子、皮疹、毛囊炎、爛襠、腳氣,成了我們形影不離的「朋友」。去年2月份,我的下巴長出一層紅疙瘩,後來延伸到脖子,再後來蔓延到整個胸前和後背,最後額頭臉上也全部長滿,全身就像爬滿了虱子一樣痒痒的難受。
我們警衛小組有一句口號:我們沒有機會做檢查,一次小小的失誤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大部分時間,我們除了上勤,就是拚命訓練,使館條件有限,沒有訓練場地,我們就在大廳里利用一切能找到的物品加強鍛煉。
我的戰鬥歷程雖然只有短短的171天,但我沒有遺憾。在戰鬥打響的那一刻,我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持槍堅守在戰鬥崗位上。我深深地懂得,走出國門,我代表的是中國軍人,哪怕犧牲,我也在所不惜!
※惟一讓毛澤東用詩詞吊挽的國民黨名將,日軍最敬畏的中國軍人
※致敬!中國軍人
※中國終於亮劍!致敬中國軍人!
※中朝邊界:英姿颯爽的中國軍人與弔兒郎當的朝鮮軍人
※一戰成名的中國駐印軍,打出中國軍人的彪悍!
※國畫中的軍人
※美國軍人眼裡的中國志願軍
※美國大兵眼裡的中國軍人,中國軍人真的惹不起
※蒙哥馬利將軍用忠誠演繹了一出軍人偉大的愛情
※俄國公布舊照:珍寶島事件中「囂張」的中國軍人
※中印邊境,一張讓中國人震撼的背影:中國軍人!
※向那些維和的中國女軍人,敬禮!
※中國軍人的風姿。
※俄羅斯姑娘:中國軍人帥極了!
※中國軍人揚威國際大賽 伊朗軍官:俄軍明顯不及中國
※永遠的旗幟,這就是中國軍人!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軍人照片,張張讓人感慨落淚
※黃埔軍人的驕傲:抗戰中的萬家嶺大捷
※我們偉大的英雄,軍人最好的夥伴-軍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