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已眼饞這一國多時 「石油爭奪大戰」勢在必得
導讀:據外媒報道,歐洲正計劃再次出兵利比亞,對其進行軍事管制,以結束該國持續的無政府狀態,防止該國成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新根據地,同時也防止中東和非洲難民利用該國作為新跳板登陸衝擊歐洲。那麼歐洲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
歐洲覬覦石油已多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利比亞曾是義大利的殖民地。該國距離義大利最南端的西西里島只有100多公里,乘小船一天的航程即可以到達。在希臘關閉了陸地邊境之後,從無人防守的利比亞海岸下海偷渡前往歐洲,已經成為了新的難民「高速公路」。
據悉,一項計劃顯示,在未來幾個月,歐洲將派遣武裝部隊到利比亞以恢復當地秩序,並阻止來自非洲的移民湧入歐洲。屆時,來自義大利埃尼集團(ENI)及德國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Wintershall公司將會幫助利比亞恢復石油產量,使早已過剩的原油市場每天增加130萬桶。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儲備,在2011年卡扎菲下台前利比亞每天的石油產量為170萬桶。
歐盟考慮「救助」利比亞
聯合國主導的「聯合政府」的第一大任務是除掉其它兩大政府,並儘快阻止非洲移民湧入歐洲。上周,在四天內有超過6000來自非洲的難民抵達義大利。第二大任務則是保住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公司在利比亞的利益。利比亞的原油設施——部分屬於法國道達爾公司、義大利的埃尼集團及德國的Wintershall公司——去年中止作業,並落入石油設施警衛隊手中。該警衛隊已不再受利比亞軍隊管轄,使得這些設施易受到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攻擊。
儘管利比亞各方盡量避免破壞利比亞的石油基礎設施,自從油價跌至50美元以下後,一些原油碼頭卻遭到神秘進攻。今年1月,利比亞主要原油碼頭拉斯拉努夫的儲油罐著火,造成災難性影響。
看到這些,歐洲真的是非常著急。儘管新聯合政府還沒有完全成立,同時,地面戰爭在的黎波里也正在進行中,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外交部長上周來到的黎波里,表達了對聯合政府的支持。
這等於是在去殖民化浪潮已經席捲非洲大陸半個多世紀後,歐洲人再次踏上地中海對岸的非洲炙熱土地,並且還是直接沖著石油利益來的。
剖析實時新聞消息,把握最新投資動向,大宗商品分析筆者微信:YLSJ211

※這國要用石油來換中國戰機,中國剛表明態度,美國卻在一遍煽風點火
※讓這個石油大國淪為非洲最貧窮國度之一 究竟是誰之過錯
※一場世界石油大戰悄然來臨 美國連盟國也不放過
※此石油大國卻窮得響叮噹,欠中國一屁股債想用小島來還
※這個國家因發現石油「一夜暴富」貧富差距大到難以想像
※此國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國民卻窮的叮噹響
※該國面積不大卻有17萬墓穴,是石油軍事大國,曾給慈禧一寶貝!
※此國擁有大量石油資源,如今卻落為世界上最失敗的國家之一
※一個石油大國,曾經的世界強國,為什麼在世界的舞台上找不到存在感?
※看到南海這麼多的石油和天燃氣,歐洲的許多國家都眼紅了
※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卻陷「油荒」 這個囧國又停產了
※油價暴跌美國在作怪?這個石油國家也在拖後腿!
※時隔20年,這國竟想用石油來交換中國的強大戰機?真相原來是這樣!
※這裡曾是中國第一大島,石油資源450億桶,卻被一國強行霸佔
※該國真有點過分,為了石油直接兼并鄰國,好在美國及時出手
※石油比水還多的國家,曾經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
※一國面積和北京相當,石油儲量卻是世界十分之一
※一石油大國,卻窮得吃不上飯,欠我們很多錢,打算用小島抵債
※鄰國同族人口比本國還多,石油小國表示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