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太陽附近可能存在有失蹤恆星

太陽附近可能存在有失蹤恆星

太陽附近可能存在有失蹤恆星


天文學家曾長期被一個關於太陽系的問題所困擾:為什麼地球公轉軌道相對於太陽赤道的傾斜角為七度?針對該問題,新的理論認為太陽系附近存在「流浪天體」,其產生的引力使得我們的地球以一個特定的角度圍繞著太陽公轉。新的研究理論表明在太陽系的形成歷史上出現過極為混亂的時期,誕生於太陽系附近的其他「嬰兒恆星」通過引力將剛剛形成的太陽系行星系統拉得「東倒西歪」,使地球等行星的軌道平面與太陽赤道存在一定的夾角。


根據位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科學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介紹:「通過這些研究表明,在地球等其他行星形成初期,太陽系附近還存在其他嬰兒恆星。」現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都與太陽赤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夾角,但根據原始行星盤形成理論,在恆星周圍的行星誕生之初,它們都處於同一個行星演化盤狀塵埃結構上。因此,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在早期階段,另外一個神秘的天體引力作用於正在形成的行星系統,該理論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各大行星的軌道並不是整齊地處於公轉平面上。

康斯坦丁·巴特金博士已將該理論形成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標題為恆星自轉軸與行星軌道平面間角誤差的原始起源研究。此外,該理論還可以用於解釋太陽系外側軌道行星向下傾斜的公轉平面,造成該現象的可能原因是其他天體的引力拖拽導致外側軌道行星公轉平面出現傾斜。康斯坦丁·巴特金博士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可能誕生於恆星集群中,周圍存在其他恆星並形成了複雜的引力環境,作用於正處形成期的各大行星。


太陽附近可能存在有失蹤恆星


在這篇發表於《自然》期刊的論文中提到,巴特金計算了在一顆年輕恆星的原始行星盤周圍出現第二顆恆星時,產生的引力是如何影響前者的公轉軌道平面傾角。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約什·溫恩(Josh Winn)認為在銀河系的某一個地方存在一顆恆星,它對我們太陽系的行星軌道傾角構成影響,巴特金博士的想法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從科學的角度上看,最好的理論是具有可重複性,我們可以在宇宙中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進行驗證,觀察多行星天體系統是否存在類似的影響。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已經觀測到其他多行星恆星系統,將其命名為開普勒-30,該系統中的三顆行星軌道處於恆星赤道平面上。當然,還有其他類似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統具有多顆鄰近恆星,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這是一個三星(體)系統,其中一個恆星周圍軌道上發現了一顆類似與地球的行星,對此巴特金博士認為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三體系統是一個尋找角誤差的好機會。

那麼太陽是否誕生於恆星群中,因為其他天體的引力導致了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夾角呢?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隨著科學工具的進步,我們一定可以解開這個謎團。


奧秘世界訂閱號:aomishijie8每天更新一次,包羅萬有


奧秘世界小編私信:95020026每天更新一次,包羅萬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做好女人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震驚:太陽附近可能存在有失蹤恆星
人生沒有失落,宇宙中存在一種平衡
聖經有失誤?遺傳學發現被上帝毀滅的迦南人有大量後裔存在
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
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生活!
鄉下留守婦女,有開心有失落,為了生活她們只能繼續忍受
花開花落,有失有得,白癜風還要理智對待!
回頭看,有迷茫有失落,繼續前進!
不是所有失去,都是生命的遺憾
有得必有失,越單身越旺的星座
喝鮮榨果汁有得有失
你沒有失敗
不是所有失去,都是生命的遺憾!
馬有失蹄,人有逗比,最後的熊孩子實在是太狠了!
這個世界沒有失眠,失眠是你自己想太多
沒有盲目的期待就沒有失望
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
曾仕強:不要讓小孩害怕失敗,因為只有過錯沒有失敗!
不是所有失去,都是生命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