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2016-04-19 愛虎 時拾史事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在各派軍閥內部,也絕不是鐵板一塊,常常有人勾結外敵,反戈一擊。不過,像奉系幹將郭松齡在 1925年自己拉起隊伍,公開宣布要取張作霖而代之的,可謂是絕無僅有。從這一個軍閥投奔那一個軍閥,這叫作跳槽;打倒領導自己的軍閥,再由自己來做軍閥,這就變成了創業。郭松齡利用手中職權,以張作霖的部隊為資本,再來推翻老張家的統治,這叫作侵吞公司資產而後自立山頭。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郭松齡


郭松齡是戰將,他有個綽號叫「郭鬼子」,這倒不是在郭松齡造反後奉系給他起的惡名,反倒包含著誇獎的意思。一方面,郭松齡打仗時常常出奇謀制勝,鬼主意特別多;另一方面,郭松齡一穿上軍裝,人高馬大,很像沙俄軍人,乍一看還以為是個洋鬼子。也許有人不知,郭松齡祖籍山西太原,他的祖先是唐朝時名將郭子儀。雖然當中隔了一千多年,但戰將的基因遺傳總歸還是留有痕迹的。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奉軍慘敗,只有郭松齡和張學良完整地把部隊撤了回來。在山海關前,郭松齡又是一番苦戰,粉碎了吳佩孚突破榆關、直取奉天的計劃。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郭松齡率軍勇猛作戰,一路打到秦皇島,奠定了奉系的勝勢。


到了1925年,出於公私多方面的因素,郭松齡聯絡馮玉祥、李景林,通電全國轟張作霖下台。郭松齡率軍一路北上,連戰連捷。奉軍的陣地接連失守,張作霖也心灰意冷,收拾家當,準備先來個火燒大帥府,然後撤到大連去。幸而把兄弟吳俊升、湯玉麟夾擊郭松齡部隊,張才能化險為夷。郭松齡兵敗後被俘,後被處決。然而郭松齡究竟為何反奉,一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1.「大帥」與「少帥」之爭


郭松齡與張學良的淵源很深,可以說,沒有張學良,就沒有郭松齡在東北軍的地位。郭松齡在四川當過清朝新軍的營長,又在廣州加入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隊伍。在命運的轉折下,他回到奉天,經張學良引薦,被張作霖起用。郭松齡與張學良一同帶兵練兵,兩人私交甚篤。


張學良是從海外留學歸來的,無論是在軍事戰術,還是在對一些政治問題的態度上,都持新式、先進的觀點,與父親張作霖這樣的老派人物有著極大的區別,卻與郭松齡十分接近。待到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大獲全勝,奉系勢力達到頂峰,奉系內部就未來何去何從的問題展開了大討論,在如何對待日本人這個問題上,也出現了不同的 聲音。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一向與張學良主張相近的郭松齡多次暗示張學良,要他向張作霖施加更多影響,從而改變張作霖的一些想法與決定。到了後來,郭松齡甚至鼓動張學良提前接班。張學良不願背上背叛父親這樣的罵名,自然是沒有答應。

張學良對郭松齡歷來十分信任,張作霖也知道這一點,往往讓二人在一起工作。像張作霖籌辦東北陸軍整理處時,就讓張學良擔任處長,讓郭松齡出任副處長。後來張學良做了軍長,這個軍的副軍長就是郭松齡。張作霖的意思很清楚:我將來是要讓張學良接班的,現在讓你郭松齡在「太子」身邊做事,日後張學良做了一把手,你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作霖將郭松齡當作心腹看待,奉系的精銳部隊,大多在郭松齡的掌握中。每次補充人員彈藥,張作霖也是將郭松齡的人馬視為嫡系部隊,先進裝備、大批錢糧,都塞到了郭松齡手上。張學良在回憶錄中也寫道「沒有郭松齡的幫助,就沒有我的前半生」。


因此,當後來郭松齡反叛的消息傳來後,張作霖起初以為是郭松齡擁著張學良造反,之後才得知是郭松齡倒戈。


張作霖與張學良,大帥和少帥之間代表著新舊的對立,他們之間可以用父子關係來淡化這些衝突,但與郭松齡這樣有獨立思想又有手腕、能帶兵、勢力壯的人物產生碰撞時,必然會摩擦出激烈的火花。


2.「新派」與「舊派」之爭


有一句話叫作「兵不在多而在精」,還有一句俗語叫作「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手底下的人少了,到了要出力做事的時候,就擔心人手不夠;手底下的人多了,也會有幸福的煩惱,既要滿足這一位的要求,又得安撫那一個的情緒,即便你是領導,但也得一碗水端平,哄得下屬們都高高興興。要是處理失當,下屬們不敢拿領導撒氣,但互相之間就會看不順眼、爭鬥不休,事情弄大了,最後這把火還是會燒到領導身上。

當張作霖春風得意地做著「東北王」時,就陷入了這樣兩難的境地。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景惠作戰失利,直接導致整個戰局急轉直下。在之後的日子 中,楊宇霆、郭松齡、王永江、姜登選等人在軍事、內政、政治上開始對張作霖起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儘管這些人內部也有矛盾,但總體上形成了一個與「舊派」對 立的「新派」集團。「舊派」自然指的是與張作霖一同起家發跡的那些結拜兄弟。


「新派」 在張作霖的眼中愈發受到重視,但黑龍江依舊掌控在吳俊升手中,吉林則先後由孫烈臣、張作相擔任督軍,張作霖自己坐鎮瀋陽、總攬全局。張作霖雖然重用「新派」,甚至在王永江與自己的義兄湯玉麟發生衝突時堅定地站到王永江一邊,卻絲毫沒有將東三省的地盤「分封」給「新派」的意思。出於權力的制衡,出於結拜情 分的考量,出於思想主張上的巨大差異,張作霖對於「新派」人物既沒有封官許願,更不用談封賞兌現了。在「新派」與「舊派」的利益分配之爭中,「舊派」作為 既得利益者,雖沒有表現出主動削弱、消滅「新派」的意思,但更不會讓「新派」取自己而代之,張作霖也不會完全割斷自己與「舊派」的默契。


在這種暗流涌動的情況下,郭松齡索性自己做「大王」,徹底打破原有的權力構架。從戰事發展的情況來看,儼然就是一場「新派」與「舊派」的戰場相爭。戰事剛起時,郭松齡與張作相對陣,利用海上結冰的有利條件繞過了奉軍的防線。當郭松齡即將兵臨瀋陽時,擋在他面前的攔路虎是湯玉麟,包抄到他背後的是吳俊升。「舊派」走馬燈似地連續出戰,直至將郭松齡逼入絕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松齡倒戈時,「新派」的其他幾位主要人物都站到了郭松齡的對立面。姜登選前往灤州勸說郭松齡不要反叛,被郭松齡處決,楊宇霆則是在張作霖的安排下假意辭官避風頭,王永江協助張作霖處理奉天的事務。郭松齡這個「新派」,新得獨樹一幟,新得離群索居,新得成了孤家寡人。

3.心腹的權力地位之爭


在東北地區的百姓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楊宇霆是張作霖的總參謀長,運籌帷幄,興辦兵工廠,建立海軍。同為戰將的郭松齡與楊宇霆水火不容,兩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分歧。


首先,是對待張學良的態度。郭松齡與張學良關係親密,以至於張學良曾說過「茂宸(郭松齡的字)就是我,我就是茂宸」這樣的話。楊宇霆則不然,他對張作霖、張學良區別對待,自己對張作霖的忠心,一點也沒落到張學良身上。楊宇霆多次當著眾人的面向張作霖指出張學良在才幹上不成器,在生活作風上有問題,勸張作霖不要把位子傳給張學良,不然張學良一定會做敗家子的。楊宇霆與郭松齡的爭鬥,不僅涉及二人各自在張作霖面前的地位,還事關奉系的下一代領導人。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楊宇霆


其次,是奉系的對外政策。楊宇霆積極鼓動張作霖一鼓作氣、統一全國,張作霖在骨子裡是認同這一主張的。郭松齡則不然,他希望張作霖保境安民、經營東北的地盤,與其他各派勢力合作。到了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張作霖的勝利而告終後,楊宇霆與姜登選前往江蘇、安徽,奉系的勢力擴張到南方。不久之後,南方的軍閥孫傳芳、陳調元擊敗了奉軍,楊宇霆退回東北。這件事使得楊宇霆與郭松齡在政策上的矛盾一下子激烈爆發。


再次,是現實利益之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把山東封給張宗昌,把江蘇封給姜登選,把安徽封給郭松齡。後來,楊宇霆提出自己想要掌管江蘇,張作霖就讓姜登選前往安徽,答應了楊宇霆的請求。這樣一來,郭松齡就沒有地盤了。郭松齡到張作霖面前理論,張作霖笑著說:「將來我死了,我這個位置就是小六子(即張學良) 的,到時候你還怕沒位子?」張作霖早就把張學良與郭松齡綁定在了一起。等到張學良接班後,郭松齡的威望權力那還不是一手遮天?


最後,是出身門第之爭。楊宇霆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郭松齡先後在東北陸軍速成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就讀。出身不同,使得二人互相看不順眼。


楊宇霆是張作霖的首席智囊,但趾高氣昂、飛揚跋扈,別人稍不贊同自己的想法便要翻臉,他當著張作霖的面尚敢直呼張學良為「阿斗」,對於郭松齡自然是更不放在眼裡了。郭松齡也是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加之雙方政見不同,因此二人勢同水火也就不足為奇了。


到了郭松齡反叛的時候,就學自古以來歷次反叛之人的做法,吳楚七國之亂號稱要誅殺奸臣晁錯,安祿山發動叛亂號稱要剷除奸相楊國忠,朱棣起兵造反號稱要除掉佞臣齊 泰、黃子澄,郭松齡也號稱要「清君側」,要剷除楊宇霆。楊宇霆的背後就是張作霖,反楊宇霆,自然也是要反張作霖了。


4.真「革命」與假「革命」之爭


郭松齡的 夫人韓淑秀,是老資格的同盟會會員,在滿清的時候,就在四川進行革命宣傳活動。郭松齡本人也曾在廣州參加過孫中山的隊伍。郭松齡與夫人在日本旅遊考察時, 得知了張作霖在日本大量採購軍火、準備大打內戰的消息。郭松齡本身就對張作霖與日本人走得十分反感,韓淑秀又經常在郭松齡面前稱張作霖是一心為了一己之私的軍閥,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張作霖本是清朝招安的響馬,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孫中山同清朝各方面談好條件,溥儀宣布退位。大量原先清政府的舊官員、舊將領搖身一變,又成了中華民國的封疆 大吏,正可謂是革命隊伍中混入了異己分子,破壞了隊伍的純潔性。張作霖對中華民國沒表現出多大興趣,反倒對退位後的溥儀十分關照,他常派人到北京向溥儀送去大洋、銀票,等到馮玉祥要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張作霖公開宣稱要「保護皇上的安全」。


待到郭松齡覺得個人理想、個人利益在張作霖手下無法實現時,這層隔閡就不自覺地開始起作用,郭松齡用這一因素自我安慰,堅定了自己與張作霖決裂。


5.「親日」與「反日」之爭


正當郭松齡高歌猛進、逼近瀋陽時,一位日本關東軍的軍官登門拜訪。經過一番對話後,郭松齡明白了日本人的意思。日本人是趁火打劫、漁翁得利來了,他們提出:郭松齡 必須完全承認張作霖與日方簽訂的一切協議條約,還要答應日方一些新的要求,不然,日方就要干涉郭松齡的行動。郭松齡強硬地表示:「要是你們想把我拉下水, 我就把你們拉到泥里去!」日本人轉而倒向張作霖,在張作霖口頭答應了一系列於日方有利的條件後,日本人阻止郭松齡的部隊靠近鐵路沿線,又派飛機轟炸郭松齡的部隊。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勝利,使得日本的勢力深入東北,他們組織移民團,攫取鐵路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干涉東北內政。郭松齡失敗後,日本人要求張作霖兌現諾言,張作 霖拿出個人存款三百萬塊大洋送給日本公使,又用錢款打點日本關東軍上層人物,對之前達成的協議隻字不提、概不認賬。日本公使上門討要說法,張作霖稱日本人 對我張某人有恩,我用個人錢財報答是可以的,但東北不是我的私人財產,是我替國家在看護這塊土地,打東北的主意是不行的。


正是從這一刻開始,日本人與張作霖產生裂痕。三年後,日方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的陰謀,害死了張作霖。史家公認,在郭松齡倒戈時,張作霖和日本人簽訂了一個大的賣國條約,以換取日方的支持。事後,張作霖反悔賴賬,使得日本人終於意識到張作霖不是任由自己擺布的傀儡。


張作霖讓日本教官為自己訓練部隊,又以優惠的條件大量獲得日本的軍火。日方以為自己在東北扶植了一個聽話的代理人,到頭來卻驚呼自己落了個冤大頭的下場。郭松齡在日方的威脅下,固然表現得大義凜然、寧折不彎,但在特定的環境中顯得缺少權謀,精神可嘉,大事難成。


郭松齡為什麼反了奉?


郭松齡反叛,是出於個人理想、政治主張、現實利益三方面的考量下做出的決定。盲目地單單因為郭松齡反對日本人就稱他為愛國將領是偏頗的,單純地由於郭松齡背叛張作霖就將其醜化為逆賊也是片面的。郭松齡希望通過取張作霖而代之,對內達成與各派勢力的和解,對外抵禦日本人的侵略滲透,到頭來兵敗被殺,正應了《茶館》中的那句「改良改良,越改越涼」。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時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535858375,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时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郭松齡是誰?為什麼要反奉?他夫人韓淑秀為何被封為奉天奇女子?
郭松齡反奉時,日本人起了什麼作用?
張宗昌罵郭松齡,郭回了這句,卻喊郭松齡「爸爸」 咋回事?
張作霖父子對郭松齡恩寵有加,郭松齡為何還要起兵反奉?
假如郭松齡兵變成功,歷史將會怎樣?
廖安邦:郭松齡反奉側記
郭松齡與張學良的關係 郭松齡為何要起兵反張作霖?
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張學良為何不上郭的「賊船」?
張作霖一向大公無私,為何論功行賞卻冷落了功臣郭松齡?
郭松齡兵變,饒漢祥被抓卻無罪釋放,原因:寫字的不要!
為什麼軍閥張宗昌叫比他小兩歲的郭松齡「爸爸」?
張宗昌乃張作霖心腹,卻為何被逼喊郭松齡「爸爸」
郭松齡反奉被殺,暴屍三天,張學良最恨的是誰?
郭松齡兵敗,張作霖這樣善後,跟著反的軍長這樣過關,都不簡單!
張作霖為何砍掉郭松齡雙腳,還說兒子上了賊船
郭松齡反奉身亡 張作霖怒說 他剛來時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
張宗昌是如何與郭松齡結拜為兄弟的?
張宗昌罵郭松齡,郭鬼子回了一句,張宗昌當場跪下叫爹
奉軍五虎將之一,豪爽輕財,重義輕利,拒絕隨郭松齡反奉而被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