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自研殲-8戰機往事:69年就完成首飛 服役卻晚了10多年

中國自研殲-8戰機往事:69年就完成首飛 服役卻晚了10多年

引言:上個世紀 60 年代中以後的10年,中國處於一個動蕩不安的時刻。內有文化大革命之憂,外有四面楚歌之患。中國的西、北被昔日「老大哥」及其東方陣營國家所包圍;東面、東南沿海則是由「美帝」及其盟國所鉗制。這時候的蘇、美不但具有能夠毀滅對手的「核大棒」還擁有各方都十分畏懼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對中國而言,核威懾並不值得畏懼。超音速轟炸機就不一樣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十分有效的對等手段來與對手進行抗衡。發展一種能夠攔截敵人超音速轟炸機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成為擺在中國人面前的當務之急......


在 50 年代後期中國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自主研發戰鬥機的挫折後,領導和設計師們有點明白了造飛機不是一件想到就能做到的事情,大家的思想趨於理性。當時,也正趕上敗逃台灣的蔣介石心有不甘,蔣軍又無力「光復大陸」,只能依靠美國勢力力圖「反攻倒算」,出於各自利益的原因,台軍自然你情我願的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對抗「紅色陣營」的棋子和工具。美國特地把中情局所屬當時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 U-2 對中國大陸偵察使命交由台灣軍人來完成,這樣美國就能堂而皇之的躲過「入侵」的惡名。當然所獲情報不會交給台灣,而是由中情局派人將任務完成後 U-2 一切偵察資料悉數取走,台灣軍人的「勞動成果」給不給台灣共享,是由美國人說了算。那段時間台灣飛行員駕駛的 U-2 頻繁「光顧」大陸,不僅如此,美軍也經常派出高空偵察機和無人駕駛偵察機入侵中國領空,他們的目標主要是核基地、火箭基地和重要軍事基地。而此時解放軍空軍的殲擊機還是以殲-5、殲-6 為主,這些戰機高空性能有局限,難以擊落美蔣的先進高空偵察機。


中國自研殲-8戰機往事:69年就完成首飛 服役卻晚了10多年

被我軍擊落的 U-2 殘骸


為滿足高空作戰要求,瀋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新殲擊機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解決夠得著夠不著的問題;增大航程,再解決盡量攔敵於防區以遠的問題;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進一步解決快接敵、快擊落的問題。但問題還是出在確定設計方案時,在採用單發一台新研製的渦扇發動機鴨式布局,還是採用雙發用兩台改進的現有渦噴-7 發動機;是採用雙發機頭進氣方案,還是單發渦扇發動機的兩側進氣方案(後來發展成最終下馬的殲-9)等問題上存在著激烈的爭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兩個都搞依次發展,首先先搞的是採用雙發機頭進氣方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然後再搞單發兩側進氣配上渦扇-6 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1960 年 12 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航空研究院。但當時還是對單發兩側進氣渦扇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更為看好。為了新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研發順利 1961 年 8 月在瀋陽組建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知名發動機專家吳大觀被任命技術副所長。不過由於種種技術瓶頸難以逾越,殲-9 後來還是最終下馬。值得慶幸的是殲-9 的工作並沒有變成白白的浪費,由於對鴨式布局技術的提前涉足為後來新型三代機的研發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殲-9 的某些技術成果終於涅磐到新的「猛龍」飛機上,從這裡也能發現技術儲備是多麼的重要,沒有前期研發、儲備,空靠理論和想像不考慮技術和工藝可行性的「大躍進」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在航空工業這個以高科技、新工藝為依託的行業更是如此。


中國自研殲-8戰機往事:69年就完成首飛 服役卻晚了10多年


殲-9 想像圖

1964 年 5 月,航空研究院提出以米格-21 為基礎,研製新型雙發高空高速殲擊機。同年方案論證提出作戰對象為美國空軍的 B-58 超音速高空轟炸機和 F-105 戰鬥轟炸機。雙發方案雖然表面上落後於單發方案,但事實上單發方案有些好高騖遠,尤其是發動機這個命根子由於當時工業基礎薄弱,根本就是無法實現的設想。因此雙發方案加大了飛機研製的可行性。時任航空研究院院長的唐延傑後來評價,由黃志千、王南壽等專家的先上雙發方案意見符合「摸著石頭過河、初戰必勝的思想,循序漸進的策略」。根據上述決策,決定採用與米格-21 類似的氣動布局方案,外形參考米格-21,採用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學布局形式。方案選用兩台渦噴-7 甲(WP-7B)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 43.15 千牛,單台加力推力 58.8 千牛。1965 年 5 月 17 日,羅瑞卿總長批准新殲的戰技指標和研製任務,並正式命名為殲-8。瀋陽飛機設計所承擔具體設計任務。65 年 5 月 17 日,總參謀長羅瑞卿批准了殲-8 的戰術技術指標和研製任務。65 年 9 月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總設計師黃志千於這年在國外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後,新機研製的技術工作由葉正大領導,以王南壽為負責人的總設計師辦公室具體組織。同年 12 月,木質樣機通過審查,次年 3 月進行現場設計。67 年初發出相應文件,工廠開始試製。1968 年 7 月,首批 2 架殲-8 總裝完畢。1969 年 7 月 5 日,原型機由尹玉煥駕駛首飛成功。


中國自研殲-8戰機往事:69年就完成首飛 服役卻晚了10多年


中國空軍的殲-8A 機群


由於殲-8 的研製過程時期正好處於中國的一段難以回首的歷史階段,科研項目被政治干擾已經不是什麼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殲-8 項目也不例外。「文化大革命」這場浩劫極大的阻礙了殲-8 的研製,本來在 1969 年中期就進行了首次試飛的殲-8 飛機,如果進展順利本應能提早裝備服役。可是,在階級鬥爭高於一切的大環境下,就在首次試飛後不久試飛領導小組和聯合指揮部相繼被解散,王南壽、顧誦芬、馮鍾越等技術骨幹先後被停止工作。殲-8 便處於了徘徊不前的休眠狀態。直到這場持續了 10 年的政治浩劫結束之後的 1979 年 12 月,殲-8 才被遲遲設計定型。翌年 12 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 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到了 80 年代此時的世界已經非彼時的世界,世界範圍內軍用飛機的作戰理念早已從高空高速轉向低空高速突防。殲-8 形成戰鬥力的時候,卻已經註定要遠遠落後於當時的形勢需要,這不得不說是殲-8 的悲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兩次戰鬥機起落架事故:蘇-27機腹著陸 飛行員竟毫髮無傷
科幻值爆表的美帝黑科技:為了保密,它九年時間裡只在夜晚飛行
美國空軍正在喪失傳統優勢?國會擬重新生產194架F-22戰機
海上飛行燃油耗盡怎麼辦?飛行員完美迫降貨輪拯救戰機!
F-15獨翅著陸事件:飛行學員落地後才發現整個機翼消失不見
您可能感興趣

美稱我將造2艘航母 在研殲19戰鬥轟炸機
中國研殲20,戰略意義堪比當年原子彈核潛艇
中國為航母研殲15電子戰飛機:專打宙斯盾雷達讓日本軍艦變瞎子
強烈推薦,俄稱中國研殲20不得不與俄合作 山寨俄軍淘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