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鳳凰衛視《紀錄·大時代》周一至周五17:20-17:50


在民國金融界,沒有誰比宋子文和孔祥熙更引人注目。在南京政府22年的時間裡,宋子文創建中央銀行並擔任總裁近5年、出任當時最大銀行中國銀行董事長9年,孔祥熙續任央行總裁12年、中行董事長4年,兩人掌控了南京政府大半時間的金融命脈。兩大金融權臣之間,既有成功合作,也有明爭暗鬥,既合力推動著中國金融業的改革,又各自為南京政府的金融崩潰鋪設了導火索。宋子文和孔祥熙,一位是宋家的長子,一位是宋家的大女婿。蔣介石、宋子文和孔祥熙之間有著怎樣的博弈與暗鬥?為何孔宋兩人總是拋不開數次一上一下的宿命?本周《紀錄大時代》為您一一道來。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後排自左至右:宋子文、蔣介石、孔祥熙



1蔣介石與宋子文桀驁不拘難相融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宋子文

在政壇,宋子文總是立場鮮明。1928年11月1號,北伐統一前夕,在銀行與洋行林立的外灘上,時任國府財政部長兼任央行總裁的宋子文,正式成立了中央銀行。當時南方的銀行家對這個新成立的政府,仍保持觀望的態度。1928年底,東北易幟,張學良協助蔣介石完成了中國初步的統一。此時宋子文試圖為國府建立新的預算制度,他對蔣介石不可預期的軍事支出始終不表認同。當蔣介石向宋子文要錢的時候,宋子文總是會問清楚每一筆錢的去向,並且堅持蔣介石辦正式的領款手續。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蔣介石與宋子文


1930年,國府內部發生軍閥之間反蔣的中原大戰。龐大的戰事經費讓國府幾乎瀕臨破產,宋子文為國府的軍需疲於奔命。面對仍然四分五裂的軍閥,蔣介石同樣感到心力交瘁。此時,宋美齡扮演起丈夫和哥哥之間的溝通角色。


「當蔣介石向宋子文索要軍費而宋子文拒絕時,宋美齡就急了,她把自己的珠寶、首飾還有房契就通通地給了這個宋子文。宋美齡跟宋子文講:介石正在前方打仗,如果打敗了,我知道介石是一定要自殺。如果介石自殺了,我宋美齡不會單獨活著。那麼宋子文受到他妹妹這個行為的感動,所以過了幾天,把錢給這個蔣介石送過去了。」 -北京社科院研究院楊天石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孔祥熙


這位國府財務大臣宋子文在理想現實和親情中徘徊。此時宋家的另一名成員,宋子文的大姐夫孔祥熙,正默默地成為他在政壇上的競爭對手。相比起宋子文的固執,孔祥熙顯得圓滑許多。只要蔣介石要錢,孔祥熙馬上送上,也從來不問錢的去處。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蔣介石與宋子文

1933年是中國貨幣史上的關鍵年,宋子文年輕時的夢想終於成真。當年4月,宋子文以南京國府最高官員的身份到歐美進行訪問,並和美國簽下了五千萬美元的棉麥借款。然而,人在歐美仍然努力替國府爭取經費和國際地位的宋子文,完全不知道在遙遠的中國,蔣介石已經逐漸讓孔祥熙重新掌控金融大權。歷經四個月出訪的宋子文,返國後發現他的政治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與孔祥熙不同,宋子文有著濃厚的西方氣質,喜歡按規矩辦事。但蔣介石偏偏又不願意按他那一套西式規矩辦。對於軍費的無限擴大,宋子文越來越無法接受。1933年10月24號,宋子文寫了一封親筆信給蔣介石,憤而辭去所有國府要職。此後,蔣介石讓孔祥熙一一地接下了宋子文在國府曾經擔任的官職。一夕之間,孔祥熙成為蔣介石圍剿共產黨所倚賴的財務大臣。


「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是同一行,都是專門管理財政方面,也都想得到蔣介石的信任,所以他們外表是沒有什麼。但心裏面有一點爭寵。孔祥熙的前一任就是宋子文,宋子文自己辭職,不願意當財政部長,因為到了後來,其實也是因為財政是空虛到了中央銀行是已經沒有錢,才剩下二千萬公債。所以蔣介石時很誠懇的請孔祥熙出來幫他忙的。」 -孔家史料業餘研究者 李龍鑣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羅斯福與宋子文


在《蔣介石日記》里,蔣介石對宋子文的性格也有所批評。但是卻極少提及有關宋子文貪污的字眼。蔣介石從來沒有懷疑過宋子文會利用自己的特權來謀取經濟上的利益,在日記中,蔣介石更多提到的只是宋子文「自大,自傲,不尊重我」。1940年,由於宋子文與美國的親密關係,蔣介石再次重用他,聘請宋子文成為自己駐美的私人代表。在抗戰的最後一年,宋子文仍被蔣介石復用並重用。十數年間,孔宋已完成幾番的上下更替。



2蔣介石與孔祥熙


百依百順卻貪腐無度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孔祥熙與蔣介石夫婦合照


1925年,在孫中山去世後,孔祥熙開始尋找新的政治靠山。這時候,蔣介石正在追求宋美齡。孔祥熙認為蔣介石「奇貨可居」,於是與宋靄齡一同,為妹妹和蔣介石搭橋並促成婚事。蔣介石上台後,即任命孔祥熙為民國財富大省廣東的財政廳長,併兼理後方財務,後來升為南京政府的工商部長。從此,孔祥熙財運官運一路亨通,並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民國29年美金一期公債10元一份帶息票(時任財政部長孔祥熙簽字)


1942年發生的鯨吞美金公債案無疑是孔祥熙貪腐的頂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羅斯福從反法西斯戰爭全局考慮,為了加強中國抗戰的實力,牽制更多的日軍精銳,減少太平洋美軍的壓力,決定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借款。這是一筆巨額借款,不但超過了任何一次的對華借款規模,甚至也超過了歷次對華借款的總和。孔祥熙找財政部、中央銀行和四聯總處的負責人,共同擬訂運用方案,決定以3億美金向美國購買黃金存在美國,1億美金作為發行美金儲蓄券的準備,1億美金作為美金公債的準備。儲蓄券和公債券都按照商匯牌價用法幣購買(法幣20元摺合美金1元)。1942年第一季度,美金債券正式發行。當時的國人對美金公債認識不足,缺乏信心,且一般平民百姓囊空如洗,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力捧場,買者寥寥。重慶政府不得不用配額推銷的辦法,強制向各省攤派,如此一級壓一級,仍是落到平民百姓手裡,買得美金債券的人出於無奈,多願折本脫手,撈回一文算一文,因此美元黑市價格曾由官價20元降到17元至18元左右。後來,美券一元的最高市格飛漲到國幣250元,而國庫局的同人卻可仍以20元的低價購得;尚未售出的美券5000餘萬元,其市價將達125億國幣。這一筆天文數字的巨款就成為孔祥熙等少數人的囊中財富。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孔祥熙與蔣介石


紙終究包不住火。1944年7月,蔣介石讓慘遭輿論夾擊的孔祥熙前去美國參訪,順便避避輿論風頭。但是孔祥熙所涉及的同盟勝利美金公債案,仍在國內延燒。1944年9月7號,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三次會議,會場上倒孔氣氛瀰漫。在陳布雷告訴蔣介石,中央銀行案已經有人在參政會提出來了後,蔣介石找來了孔祥熙,告訴他自己掌握了所有的證據,希望孔祥熙好自為之。然而對此,孔祥熙依然不肯全部承認,蔣介石最終對孔祥熙失去了信任,非常氣憤。1944年11月1號,孔祥熙一一辭去了國府所有的職位。結束了長達十一年的財長職位。離職前夕,孔祥熙寫了這封信給蔣介石,測試蔣介石是否真心要他下台。最後孔祥熙絕望了,在人證物證面前,他都沒辦法。他又不好意思出面了。他讓他的長女孔大小姐孔令儀帶著他的信來見蔣介石。因為蔣介石對孔令儀非常好。蔣介石雖然對孔令儀十分鐘愛,但是看了來信還是氣憤不已。他又在日記中間寫說:「庸之,徒賴如前,此人不可理喻也。」7月24日,蔣介石發布命令,准予孔祥熙辭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


1945年,孔宋完成了最後一次角色大逆轉。年初,孔祥熙辭去財政部長;年中,孔祥熙相繼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央行總裁和四聯總會理事會副主席,後一職位由宋子文接任;年末,宋子文出任行政院代院長兼外交部長。而蔣介石還在日記中寫道:「撤孔之舉尤嫌太晚矣!」


雖然孔宋之間明爭暗鬥,但是兩人都積極投身抗日戰爭中。當孔祥熙在1967年8月16日病逝後,蔣介石破天荒自撰悼文,高度讚譽其乃「抗戰第一功臣」。


以下是蔣介石悼文的部分原文:


「依照當時所定戰略方針與經濟政策,籌撥鐵路公路建設經費為第一,在日本軍閥向我大陸侵略之前,(孔庸之)協同交通等部,將粵漢鐵路、浙贛鐵路、湘桂黔鐵路,以及隴海鐵路——由河南觀音堂至西安之線,如期完成;另並籌建成賓等重要幹路,以及西南之粵、桂、湘、贛、黔、滇與西北之豫、陝、甘、晉、綏、寧、青,暨隴新各公路,均依照戰略交通計劃,一一完成,其對於抗戰成敗關係之大,尤足稱道,……當時我政府決策,對日本軍閥之戰略,捨棄由北向南,而決取由東向西之計劃,使敵人在我大陸,不得不深陷泥淖,達八年之久,而無法僥倖得逞,並使我國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之戰略,獲得最後勝利者,實當時主持行政與財經責任之庸之先生之貢獻為最大。」-《孔庸之先生事略》


民國蔣孔宋家族往事之孔宋之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衛視 的精彩文章:

謝軍:北斗是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鳳凰衛視訪問尼泊爾
緬甸人不知道首都的市中心在哪兒,是有原因的
中國有權佔領日本,為何不佔?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民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富可敵國的背後真相!
民國舊拓陳思王曹子建碑
他被稱之為民國呂布,袁世凱張作霖蔣介石恨他入骨
民國風雲美女之陸小曼的御夫之術
民國人物之劉文典——連蔣介石都不放在眼中的大師
林徽因:遊走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的民國美女
民國富商張靜江致殘之謎
民國名媛潘素的驚艷之美
民國時期失之交臂的張孔聯姻
王笛:民國婦女歧視史
最荒淫無恥的民國軍閥「青海王」馬步芳
張學良與民國影星胡蝶的「情緣」往事
民國好基友—吳宓與陳寅恪
精彩發現:民國「南天王」陳濟棠為皇帝夢五遷母墳
民國新女性:吳敬璉的母親鄧季惺
民國政治舞台的冤家對頭:老照片中的蔣介石和李宗仁
民國大張旗鼓祭拜朱元璋 稱他是民族國家光復的偉人
民國元老劉成禺的美國羅曼史
劉文典:敢於頂撞蔣介石的「民國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