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五大山地攻防戰
>
朝戰美軍陣亡有兩個數字,一個是54,246人,近年來更正為36,576人,許多人對這兩個數字感到混淆,甚至有陰謀論的出現。現在在此解析一下。
首先來談談54,246人死亡這個數字怎麼來的。要知道,朝戰對美國人來說是個「被遺忘的戰爭」,一直都沒有受到太多關注,要等到近十年來,才開始有人呼籲要正視這段歷史,也才在1995年設立朝戰紀念碑。設立紀念碑時,由於1973年的火災摧毀了國家服役人員數據中心的部分數據,在沒有仔細研究下,把人員資料中心提供的54,246人當做是朝戰死亡人數,而把還有紀錄留存的37,000多人列入朝戰陣亡詳細名單中。兩年以後,由於名單上出現許多問題,經民眾反應,才發現這54,246人是從1950年6月27日到1954年7月27日(韓戰結束後一年)四年中美軍在全世界死亡的人數,而37,000多人的詳細名單中也有許多都不是在韓國戰場上死亡的。
由於這些數字不正確,而許多朝戰老兵及其成立的組織更努力推動要更正這些錯誤,他們認為要把這些非朝戰死亡的數字跟名單剔除,既然是紀念朝戰,就該是跟朝戰有關的才行。雖然有點小心眼,卻也不能算錯。把非朝戰戰場上死亡人員剔除應該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中國方面可沒有把當年解放軍南方各省演訓意外死亡人數也算入朝戰烈士吧?同樣地,這些非朝戰死亡的美軍人員,自然不該納入統計。
美國國防部里為了這個問題,特別要求信息服務中心執行一個特別計劃,就現有其它數據交相比對,嘗試建立起最接近實際數字的數據,近幾年來公布的數字變動不大,不過還沒全部完成。在這同時,美國戰爭紀念碑委員會仍然在接受民眾對上述37,000人名單的更正,最新的數字是38,424人;不過,他們並沒有把非韓戰死亡的部分剔除,而是把民眾提供在韓戰中死亡的親人數據加入。
在把非朝鮮戰場死亡人數剔除,以目前信息服務中心提供的最新數字是:
美軍在韓國戰場上:
戰鬥死亡 33,741人(含失蹤)
其它原因死亡 2,835人(含失蹤)
共死亡36,576人(含失蹤)。
負傷103,284人(人次,非人數)。
這些傷亡中中國軍隊殺傷的約為三分之二,人民軍約佔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抗美援朝中國軍隊直接殲滅美軍兩萬多人!
朝鮮戰爭五大山地攻防戰:
一:上甘嶺
交戰方:中國軍隊 美韓聯軍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四十三天,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志願軍參戰部隊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二十九次,擊退敵營以上規模衝鋒二十五次,營以下衝鋒六百五十三次。最終只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兩個班陣地。戰役中志願軍共投入步兵為十五軍四十五師之一三三團、一三四團、一三五團,二十九師之八十六團、八十七團;十二軍三十一師之九十一團、九十二團、九十三團,三十四師之一零六團,合計十五軍5個團,十二軍4個團,共9個步兵團加上戰役中陸續補充的2000餘新兵,共4.3萬餘人。投入炮兵部隊有:炮兵第二師、炮兵第七師、火箭炮第二零九團,第六十軍炮兵團,共11個炮兵營,計山、野、榴炮133門、火箭炮24門、迫擊炮292門[3] )。高炮部隊有:高炮第六零一團、六一零團各一部,高炮獨立第二十營、獨立第三十五營,計高炮47門。「聯合國軍」共投入步兵有美第七師3個團、韓第二師4個團、衣索比亞營、哥倫比亞營。地面部隊合計7個團又2個營。(中方認為韓第九師3個團、美軍第一八七空降團參加了戰鬥,但沒有對方材料的證明)支援部隊炮兵十六個營又3個連,8個坦克連,以及各直屬隊及第105新兵編練師9000餘人,參戰總兵力約4萬人。共有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2個營,170餘輛。航空兵1個大隊,飛機約100架,共出動約3000餘架次。
此役我軍傷亡1.57萬,美韓聯軍2萬
二: 白馬山
交戰方:中國軍隊 韓國軍隊
白馬山戰役(韓文:,英文:Battle of Whitehorse Hill)是朝鮮戰爭進入陣地相持戰後的一次戰役,交戰雙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韓國軍隊,1952年10月6日至14日發生於朝鮮境內鐵原西北大約10多公里處的白馬山。享有「萬歲軍」稱號的志願軍王牌第38軍以114師340團2個營兵力,於10月6日凌晨開始進攻由韓國軍隊第9師第30團第2營防守的白馬山。由於志願軍作戰計劃事先被泄漏,韓軍第9師在美國空軍和炮兵支援下,作了大量炮火及兵力準備,迫使第38軍依次投入4個團的兵力,營級攻防戰鬥逐步升級為戰役級規模。歷時9個晝夜,第38軍在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後,反擊281.2高地(聯合國軍稱箭頭山)失利,反擊394.8高地(聯合國軍稱白馬山或391高地)久戰不決,最後被迫撤出戰鬥。
此役中國參戰人數15000,韓國12000,傷亡:中國 傷亡6,700人(中方記錄)14,322人(韓方記錄) 韓國 傷亡4,000人(韓方記錄)
三:血染嶺
交戰方:北朝鮮軍隊 美韓聯軍
1951年8月18日,南朝鮮第5師第36團開始了對以後被命名為血染嶺的983高地的攻擊。983高地位於大愚山(1179高地)和白石山(1142高地)之間的一座孤立小山,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兩條公路。夏季攻勢的目標之一就是這個983高地。范弗里特上將指示這次攻擊時,曾對作為阿爾蒙德中將的後任第10軍軍長的克洛威斯·E·巴亞斯(音譯)少將作過如下的指示:「為了掩護堪薩斯線,增大防禦縱深,必須奪取983高地。另外為了完成對『亥安盆地』的大包圍,和威脅文登里以擾亂敵人的後方,也必須奪取成為其門戶的這個高地。雖然敵人的陣地可能很堅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擊,就不會有多少困難了。
美第2師長拉夫納少將以師的全部火力(中、輕炮7個營共126門和中、重迫擊炮72門)支援這次攻擊,並親自到德谷里的團指揮所,師參謀長前出到杜密嶺的團觀察所為黃燁上校指揮的團的攻擊準備工作提供建議。支援火力在4公里的攻擊正面約為200門,1公里相當於50門。這樣的密度在這次戰爭中也是罕見的,這體現了范弗里特上將讓南朝鮮軍隊樹立起自信心來這種想法的熱情。
8月18日6時,約200門火炮和迫擊炮一齊開始了攻擊準備射擊。由於當時正在下雨而中止了空軍支援,準確地破壞射擊沒有希望了。但因拉夫納師長規定的是「在這次攻擊中彈藥沒有限制」這樣的方針,所以炮擊用「非常激烈」這樣一個詞就可說清了。目標高地和中朝軍的炮兵和迫擊炮陣地完全被爆炸的煙塵所覆蓋,使人感覺好象一個活人也沒有了。在這9天的戰鬥中所消耗的彈藥僅炮彈就約有36萬發,相當1門炮發射了2860發(平均一門炮1天320發)。這就是所謂的范弗里特彈藥量。
北朝鮮軍在受到集中炮擊時,在掩蔽部里待機。當炮擊停止的同時就進到射擊線上開始投擲手榴彈和機槍射擊,所以怎麼炮擊也收不到壓制的效果,僅僅從正面攻擊是不會解決問題。 這種戰法是面對具有絕對優勢火力的敵人進行防守時的一種戰法,在太平洋戰爭時期,堅守時間比較長的先例也几几乎乎都是採用這種戰法,這是用地形來彌補火力上的劣勢。
8月31日,美第10軍全線同時開始了第二階段的作戰。美軍第9團(林奇上校)接替南朝鮮36團攻擊血染嶺,該團8月31日和9月1日從正面進行了攻擊,仍然沒有成功。該團的攻擊和南朝鮮第36團的攻擊採用相同的方法,因此遇到了幾乎相同的經過和失敗。無論怎樣炮擊,北朝鮮軍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內,在美軍將要突然進到山頂陣地時,突然予以猛烈射擊,因此每次都遭到重大損失。雖然幾次改變攻擊方法,但還是被潛藏在反斜面深深的塹壕中投擲手榴彈的北朝鮮士兵所打敗。
美第2師估計,北朝鮮軍僅在血染嶺遭受的損失就在1.5萬人以上。在從8月18日到9月5日攻擊血染嶺的3周時間內,聯合國軍所受的損失實際是戰死326人,負傷2032人,失蹤414人,共計2772人。在長達200公里的戰線上奪取一個不過象個瘤子似的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用3個星期的時間,近3000人的損失36萬發炮彈。
四:傷心嶺
交戰方:北朝鮮軍隊 美國軍隊
范弗里特上將在血染嶺的攻擊開始陷於僵局之時,就設想在中、東部戰線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作戰,將此命名為「Talons」(猛禽之爪)計劃,於8月末提請李奇微上將批准。這是一座膽小的人一看就會膽怯的山嶺,從主脈向東西延伸出的無數支脈會使人想起魚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目擊這個山峰戰鬥的新聞記者喊出了HEART BREAK RIDGE(意為傷心嶺或斷腸嶺)。
支援攻擊的炮兵有105榴彈炮兩個營,155榴彈炮兩個營,200榴彈炮一個連共計76門,用來奪取南北4公里多長的山峰被認為是充分夠用的。
9月15日,美軍第9團第2營在象要「炸掉山頂」那種程度的支援射擊的掩護下再次發動攻擊。美軍第23團對傷心嶺的攻擊到第14天了。由於「兩個星期無益的攻擊」遭受了950人(32%)以上的損失。美第2師的損失合計為1670人之多。
五:金日成山脈
交戰方:北朝鮮軍隊 美國軍隊
美第10軍為了謀求完成「秋季攻勢」的目的,於10月15日開始了全面攻勢。這是為了要報傷心嶺之仇,這裡所說的全面攻勢是在血染嶺和傷心嶺。10月4日,也就是進攻的前一天,49架戰鬥轟炸機猛攻沙汰里周圍,美軍斯塔曼支隊開始了佯攻。這時北朝鮮軍在876高地的稜線配置的是第12師第3團,在其北側稜線配置的是第6師第1團,在傷心嶺配置的是該師第15團,採取了死守的態勢,但因自8月18日以來受到不間斷的攻擊,各團都減員到不足1000人了。
10月5日傍晚,美軍將近300門的火炮和迫擊炮對美軍第9團和第38團的攻擊正面開始進攻火力準備,接著海盜型飛機對成為炮兵死角的山谷間投擲凝固汽油彈和加以掃射和轟炸。
美國公開史料也稱讚美軍第23團英勇作戰說:「不到戰死或因負傷不能進行戰鬥時就不停止抵抗,被俘的人極少,而且沒有見著一個沒有帶傷而被俘的」。但在13日拂曉法國營攻上山頂,給那麼激烈的戰鬥打了終止符號。從第23團開始攻擊傷心嶺算起,這是第30天的事。
這次「底線得分」作戰好歹算是取得了成果,但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該師的死傷人數為2030人,加上第一次攻擊時的損失為戰死597人,負傷3064人,下落不明84人,合計共達3745人(為編製的22%),其中有1832人是屬於第23團的。
另外,彈藥的消耗量也龐大到驚人的程度,總計為:76毫米坦克炮彈6.2萬發;105毫米輕炮彈40.1萬發;155毫米中炮彈8.4萬發;200毫米榴彈炮彈1.3萬發;60、81、107毫米迫擊炮彈11.9萬發;57、75無後坐力炮彈1.8萬發。
由於這次攻擊是在險峻的岩山和深谷進行的戰鬥,所以迫擊炮彈的消耗比預想的要多,首先是81毫米迫擊炮彈不足,接著是107毫米迫擊炮彈缺乏,為此從日本空運來1萬發,從釜山將2.5萬發由特別專列火車「突進」運來,才算湊合著敷衍了過去。巴亞斯軍長充分考慮到所集積的彈藥也還是不足。
承受了如此大量的鋼鐵而在「用鮮血保衛高地」的北朝鮮軍遭受的損失好象是極為巨大,估計北朝鮮第6師、第12師、第13師和中國第204師的損失達2.5萬人(確認遺體,1473具,估計死者8389人負傷者14204人),其後,北朝鮮第5軍一直到停戰沒有在第一線出現過。
可是把戰線僅僅從血染嶺向北推進到約10公里的文登里、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和付出了約6000人的傷亡,軍需品的消耗達到了天文數字。這實在是一次高代價作戰,是一場極不合算的戰鬥。
※激戰南京城郊: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南京外圍攻防戰戰地照片
※穿越火線手游 鷹眼-雪地爆破戰潛伏者右路攻防戰玩法
※美軍憂心「太空攻防戰」:打響「衛星保衛戰」
※直擊演習場上激烈的城市攻防戰 我軍士兵背紅箭導彈作戰!
※兩場古代戰爭中最為經典的城池攻防戰過後,該大王朝被攔腰截斷
※中國抗戰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
※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
※衛星是軟肋!美軍憂心「太空攻防戰」
※戰國時期的城池攻防戰術
※《雙界儀》熟練一控二 水墨風的彈幕攻防戰
※3星黑龍攻防強勢隊伍實戰
※朱可夫對戰莫德爾,進攻之矛對上防守之盾,二戰最經典攻防戰
※策略團隊攻防《槍戰前線》5V5搶點激斗三大戰場
※二戰:最為慘烈的一場島嶼攻防戰,美軍的這一舉動讓人驚嘆
※《三生》「鎖場」攻防大戰台前幕後
※倩女幽魂手游醫生門派挑戰攻略 攻防套路大全
※導彈攻防將主導未來陸地戰爭
※瑪莉大九攻防戰:《三流之路》VS《瑪莉大九攻防戰》:也是為了夢想的人生而奮鬥的電視劇
※區域網聊天軟體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