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自俄羅斯購買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計劃泡湯後,俄羅斯決定自行設計和建造兩棲攻擊艦。


並已經在「Army 2015國際軍備武器展」上展出其模型,該型兩棲攻擊艦被稱作「拉維娜」(Lavina),將用於填補「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空缺。「拉維娜」由俄羅斯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Krylov State Research Center)設計。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是俄羅斯非常重要的一個造船科研機構,主要從事船舶設計及水動力學研究和實驗。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沙俄時期。


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為蘇聯和俄羅斯研製了許許多多的戰艦,有著雄厚的實力。其中包括「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北風之神」級潛艇。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目前,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擁有現代化的試驗基地,並積极參与到俄羅斯艦隊復興的研究和實施工作。其中,「拉維娜」便是重要的表現之一。「拉維娜」排水量為2.4萬噸,續航力為18節/5000海里,最大航速為22節。


「拉維娜」配備艦員320名,可以搭載500名士兵或50輛裝甲車(比「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少9輛)、16架直升機卡-52或卡-27直升機,以及6艘小艇(「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搭載4艘登陸艇,估計「拉維娜」所搭載的艇尺寸更小)。

同「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相比,「拉維娜」的排水量要大2700噸,最高航速快4節。但在運載能力方面,「拉維娜」不如「西北風」級,「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59台車,重型直升機16架或輕型直升機35架。另外,「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艦員配備為160名,而「拉維娜」配備的艦員足足為前者的2倍,自動化水平方面很令人懷疑。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從俄羅斯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拉維娜」雖然在排水量和最高航速佔優勢,但很多性能都不如「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有趣的是,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的「拉維娜」採用了尖艦首甲板,而現在主流的攻擊艦均採用平直的艦首甲板,從而更好地為搭載的飛機提供支持。

深度:俄如何能迅速造出兩棲攻擊艦 不如與中國合作

「拉維娜」的這種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蘇聯時代的「明斯克」號。雖然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近年來接的單子很多,包括設計新一代的航母,但在兩棲攻擊艦領域,則基本上只能看葫蘆畫瓢,否則俄羅斯就不會如此費盡地去買「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俄羅斯目前公布的只是「拉維娜」的模型。官方一再表態,要建造類似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艦艇。但從模型變成實物,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估計說是2020年左右,但「拉維娜」真正成為俄羅斯海軍的一員,或許還更久遠。


隨著近年來中國造船工業的突飛猛進,俄羅斯新一代導彈艇和小型導彈艦就曾向中國引進柴油機作為動力。在大型兩棲攻擊艦的製造上,俄羅斯或許可尋求與中國合作。(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打造出有弧度劉海造型
雖然是小國,卻造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導彈艇
外國專家稱中國不可能造出高超音速導彈,起步早的美俄都沒成功呢
印度十年磨劍造出國產預警機 比中國飛機性能如何?
如何創造出視覺衝擊力的圖片
迅速造出該戰艦俄軍已無法辦到,與中國合作成唯一方法
中國造出可以向後打的導彈,曝光後美媒極度驚訝,全球難覓對手
中國能造出航母和核潛艇 為何造不出發動機
俄稱中國造不出優秀戰機卻造出先進牽引車:俄至今造不出類似裝備
中國亮出又一「殺手鐧」,美國表示不敢相信,竟真的被中國製造出來了!
印度的登陸艦,好不容易造出來
舊中國不能造火柴,不能造鐵釘,卻造出了各種飛機!
印度本造出世上最強步槍,卻因忘造子彈成空殼玩具槍,不愧是三哥
世界最便宜的導彈巡洋艦,為何只有中國才能製造出來
中國斥巨資也要造出的兩棲攻擊艦:攻堅奪島全靠它!
迅速造出該戰艦俄軍已無法辦到, 與中國合作成唯一方法
日本痛感機槍不如中國,仿造出個四不像,性能讓日軍極為滿意
不可思議中國竟造出這件絕殺利器,令美日畏之如虎不敢造次!
如何利用前景創造出有「深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