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家嶺的早晨:延安中央醫院的故事

楊家嶺的早晨:延安中央醫院的故事

楊家嶺的早晨:延安中央醫院的故事


文/金星


那時候大家都是供給制,醫院也沒有收費制,來了走了比住招待所還方便。誰有時間想什麼時候來探視病人都可以。有的首長更是把醫院的工作人員當「戰士」,隨便下命令。

建立制度,科學管理


紅軍從一建立,天天行軍打仗,就需要醫務人員治病療傷。長征途中,環境險惡,疾病和戰火奪取很多年輕戰士的生命,醫務人員寥寥無幾,面對垂死的生命,無能為力。到了陝北,集中成立了休養連、衛生所,在缺醫少葯的條件下對待各種疾病也只有休養生息的辦法。一直到了延安,傅連暲在寶塔山上挖出百十來口窯洞,才辦起了邊區醫院。2012年8月22日,我見到了當年在邊區醫院工作過的朱仲麗。初次見面,我坐在客廳里,就聽見樓梯上傳來「噠、噠、噠」的走路聲,只見一位腰板挺拔的女士走進來,輕巧敏捷,我的腦海里頓時浮現出舞著華爾茲的女郎,心中止不住地讚美,感嘆她的健康和永駐的青春。看著她優雅的捲髮,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她已經九十八歲了,可依然端莊、漂亮,充滿魅力。她在邊區醫院和金茂岳共事過,我是第一個訪問她關於發生在邊區醫院故事的人,她有一種新奇感,講述起當年的往事,如同告訴我昨天發生的事一樣,也讓我知道了當時「醫院」的細節。


邊區醫院建在半山腰的一長排窯洞里,中間是院部辦公室,傅連暲是院長,汪東興是協理員。外科在左邊,內科在右邊。一口窯洞里有三到五張病床,有的還是炕,外科大概也就二三十張病床。門診部在山下小東門的一個院子里。那時候的大夫也看門診,也管病房,有手術就做手術,門診有病人就看門診,一天山上、山下不知要跑多少趟。在病房裡,沒有正式的護士,只有從長征路上過來的護理員,醫生還要做護士的工作,做了手術自己換藥、打針,也要給病人端大便盆、倒小便壺,還要端飯、喂飯。沒有分工,有什麼工作就幹什麼,真是一專多能、身兼數職,忙得很。而醫院裡也沒有什麼管理制度,收治病人不是大夫開住院證,病人需要不需要住院是單位決定,病人拿著介紹信就可以來住院,有的傷員著急上前方就不辭而別。那時候大家都是供給制,醫院也沒有收費制,來了走了比住招待所還方便。誰有時間想什麼時候來探視病人都可以,醫院根本沒有大門,是「開放式」的管理。有的首長更是把醫院的工作人員當「戰士」,隨便下命令。


那時候,不但缺醫少葯,更缺乏器械設備。朱仲麗講了一個讓人難忘的故事:

白求恩到邊區醫院參觀,傅連暲院長帶著他到門診部,馬寒冰當翻譯,我正準備給程子華拔牙。那時候外科大夫什麼都管,皮膚病、眼睛的病都看,拔牙也是外科大夫來乾的。白求恩進來了,問我:「你用什麼給他麻醉?」我說:「沒有麻藥。」他對程子華說:「拔牙很痛的,沒有麻藥你怕不怕?」程子華說:「我打過仗,多次負傷,我什麼都不怕。」白求恩又問我:「你用什麼拔牙?」我從柜子里拿出一把老虎鉗給他看。他說:「怎麼消毒?」我說:「開水煮。」白求恩說:「沒有麻藥,沒有牙鉗,你怎麼拔牙?」我當時並沒有當著白求恩的面拔牙,等他一走,我轉身就給程子華把壞牙拔下來了。他一聲都沒有吭,看看已經「爛掉」大半的壞牙,他說:「已經折磨了大半年的壞牙拔了,雖然疼一下,但是徹底解決問題了。」當時的醫院就是這麼個條件,沒有牙科椅,沒有拔牙的牙鉗,只有一把小號的尖嘴老虎鉗,就是拔釘子的那種工具,煮沸消毒好,放在柜子里,沒有麻藥,用鹽水「消毒」一下就拔牙,我們已經用這把老虎鉗拔過許多顆壞牙。那時候,官兵日夜打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又沒有牙膏牙刷,哪裡顧得上口腔衛生,所以牙病特別多,又沒有治牙補牙的條件,只能等病牙鬆動了把它拔掉。


這樣的醫院條件,放在現在,真是無法理解,就是在延安中央醫院,從院長傅連暲、何穆、醫務主任魏一齋,到幾位科室的主任,都是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又在正規化的大醫院學習、工作過,他們不能容忍這種「大老粗」的「游擊習氣」來管理醫院。因此,為了使醫院高度正規化,他們尊重人才,崇尚科學,要實行規範化管理。他們會同各科主任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管理的規章制度,如住院制度、查房制度、會診制度、探視制度、出院制度等等。


不管是誰,都得服從醫生的吩咐


剛開始的時候,中央醫院這些嚴格的制度並沒有得到理解和支持。一位從前方回來的將軍到院探望戰友,因為不到會客時間,被收發擋了駕,大家牢騷滿腹。此類事不止一樁,都說「現在中央太遷就知識分子了」。這一說法很快就受到中央的注意,毛主席等中央領導都帶頭遵守醫院規定,陳雲同志還專門來院召開支部大會,動員黨員支持和執行新制度,尊重非黨專家的領導。


流傳最廣的故事就是,1941年夏天,關嚮應、張浩、王明、江青同時住院,一天中午,毛主席驅車前來探視。一到中央醫院,只見大門緊閉,門上掛著「午睡」的牌子。警衛員見收發就躺在門內陰涼處休息,便要上前叫門,卻被毛主席制止了。主席說:「醫院有醫院的規則,我們也應該遵守醫院的規則!否則,影響病人休息,影響工作,就不好了。」毛主席不願破壞醫院規則,一直等到午睡結束,才進院看望病人。毛主席帶頭遵守院規,給工作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2008年,毛主席的警衛員賀清華的夫人李錦講述了下面一個故事。120師政委關嚮應患有嚴重的結核病,從前線回到延安,住在中央醫院由何穆主任負責治療和休養。1941年秋天,有一天午睡過後,毛主席對警衛員賀清華說要到醫院去看望關政委,司機老周就開上那輛由南洋華僑捐贈的救護車改裝的專車向中央醫院駛去。汽車停在醫院大門口前,幾個人跟著主席向山上走,因為關政委住在最高的一排窯洞里,山高坡陡,頂著太陽一會兒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見了關政委,主席關切地問候病情,因說話時間較長,護士劉鑫炎過來催促道:「首長!醫生不讓關政委多說話!現在還不能會客。」毛主席聽了,點頭稱是,又默默地坐了一會兒說:「你好好休息,安心治病,改天我再來看你。」便告辭了。毛主席走後,關嚮應笑著問劉鑫炎:「小劉!你認識這位首長嗎?」小劉說:「不認識!帶著警衛員來的,一定是首長。不管是誰,都得服從醫生的吩咐!」關嚮應說:「他就是毛主席呀!」小劉驚訝地瞪大了眼睛說:「怪不得覺得面熟呢,可是沒有想到是毛主席。」小劉後悔不該打斷毛主席的談話。這個故事還曾被收入小學生課本里,教育孩子們學習領袖樸實的人格魅力,其實這是領袖對醫院科學化管理的最大支持。


蕭軍的道歉信


訪問韓子瑋的時候,她記得有一個夏天的中午,大家都在午休,突然聽見金茂岳主任和一個男人吵起架來,吵得特別凶,大家很奇怪,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文質彬彬的金主任竟然吵起架來。直到2008年9月30日,我見到蕭軍的女兒蕭耘時,她遞給我一本新出版的《蕭軍全集》第十六卷,在一百八十五頁,我看到一篇蕭軍寫的《致金茂岳》,我很奇怪,從來沒有聽說過金茂岳和大文豪蕭軍有過什麼交往。這是一封道歉信:


金同志:


對於你在邊區工作的精神,我是很敬佩的,因為我們彼此不相識,爭執了幾句,我覺得也沒有什麼,這次過錯應全由我負責,我誠懇地向你道歉,希望看在產婦和病人的身上,還是工作下去吧。

蕭軍


7.9


1941年7月9日是蕭軍的兒子蕭鳴出生的日子。


蕭耘說:

當父親得知母親在中央醫院生了一個兒子時,無比興奮,興沖沖地趕到醫院,但已經是中午休息的時間。他急切地想見到夫人和兒子,可是,恪盡職守的金茂岳主任卻認為遵守醫院的制度是天經地義的大事,誰也不能違反。一個要見,一個說產婦要休息不能見。更何況蕭軍年輕氣盛,在延安號稱排行老六(馬、恩、列、斯、毛、蕭),而且東北人的脾氣那個爆啊!吵,吵,吵!氣得金主任脫了白大褂說,不幹了。最後,院長出來了,說:蕭軍同志,金主任志願來到延安,是我院婦產科的專家,這裡的產婦都需要他,不能讓他走啊。這時,蕭軍的氣也消了。回去就給金主任寫下了那封道歉信。


這封道歉信竟被蕭軍夫人王德芬一直保存並收集到《蕭軍文集》中,真是不簡單。


楊家嶺的早晨:延安中央醫院的故事


《親歷延安歲月》作者1941年出生在延安中央醫院,父親金茂岳當時是延安中央醫院的主任醫生。作者自2006年起,歷時八年,拜訪了一百多位在中央醫院工作過的老同志和二百多位延安時期的爸爸媽媽,揭開塵封七十多年的歷史,展示一個在黃土高坡上的窯洞式醫院建立到撤離的全景畫面,是研究延安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資料。


來源:微安塞-楊家嶺的早晨(金星)楊家嶺的早晨:延安中央醫院的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安塞 的精彩文章:

2016年4月22日歷史上的今天
紅都文史:四次攻打旦八寨的戰役你都知道嗎?
「兵聖」孫武
月射寒塘:小說 碧雲天
2016年4月10日歷史上的今天
您可能感興趣

青島日僑醫院:接管自青島第一家現代化醫院的青島陸軍病院
美國醫院的早期唐氏篩查
南昌安康中醫院專家告訴你早起會影響健康的壞習慣
「微新聞」廣東省中醫院吳煥林教授名醫工作室在陽江中醫院成立
貴陽3家醫院的中醫專家來湄潭幹什麼?
霍山中醫院:炎炎夏日送清涼
榮成市中醫院:端午佩香囊 願得君安康
協和醫院、北醫三院、阜外醫院和天壇醫院將攜強大講師陣容9月開講!
青島胸科醫院舉行中醫中藥李滄行:中醫專家進社區
美軍的空中醫院
貴陽中醫康復醫院在哪裡?
貴陽中醫康復醫院這家醫院怎麼樣
從法律的角度看榆林產婦在醫院跳樓事件中醫院的責任
北京中醫醫院:夏季防病四條建議
假鞋、醫院和西西里:莆田人的心靈世界 | 大家
寧夏衛視明日播出北京西鶴年堂中醫醫院院長汪衛東的《平凡之路》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劉善軍當選「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
中日醫院晁恩祥教授做客鳳凰衛視:《岐黃之光——對話國醫大師》
在醫院的日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