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人在社会漂,哪能不挨刀。


人如果太世故,容易伤人;

如果不懂世故,则容易受伤。


所以你所需要的,是恰如其分地「世故」。


——国馆君按


我们为什么讨厌世故?

世故,是一个让人听着不怎么舒服的词。在人们眼中,它也许是圆滑,甚至是狡猾。


《红楼梦》里的凤姐就是一个世故之人。同样是看戏,凤姐第一个说「这小戏子看着眼熟」,专要引旁人去取笑黛玉;在铁槛寺弄权,要帮别人却先伸手要了三千两银子,嘴上还说只不过是给跑腿的小厮们做盘缠;得知丈夫偷娶尤二姐,她就用花言巧语把情敌骗进大观园,最后居然逼死了对方。


世故,意味着斤斤计较,尖酸刻薄。


所以,我们会小心翼翼地避免自己成为一个世故的人。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你所谓的不世故,也许只是「不通世故」。


很多人都喜欢所谓「不世故」的人。天真烂漫、出淤泥而不染,是我们对「不世故」之人的褒扬。


然而,如果真的有一个「不世故」的人做你朋友,你也很麻烦。


写过《呼兰河传》的萧红,也许是最有资格被人视为「不世故」的人了。她的笔调流露着童趣天真,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然而可悲的是,现实中她似乎真的长不大。她逃婚,追求心中的自由,但她后来却只能依靠一个又一个男人,一次次怀孕又一再弃儿。她的「不世故」与天真,是连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保护不了。

鲁迅妻子许广平怨她,说她总不请自来,一坐就是半天,打扰了鲁迅休息。她的「不世故」,恐怕是一厢情愿地只顾自己。


「不世故」的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幼稚,是连生活都过不好的「不通世故」。这样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状态,真的是人们应该羡慕的吗?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恰如其分的世故,是成全别人,方便自己。

真正成熟的人,其实都带着「世故」的成分。对「世故」一词的解释,最佳范例莫过于《红楼梦》中那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不是生活在虚空中,总要与社会发生联系。凤姐式的过于世故,以及萧红式的不通世故,都没有平衡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而能得真正的「世故三昧」者,非薛宝钗莫属。宝钗的「世故」堪称是教科书式的完美。


注意说话,不该说的不说。贾家听戏,史湘云脱口而出说小戏子「像林姐姐」,宝钗「心内也知道,却点头不说」,她顾全的是黛玉的颜面。


放下自我,顾全大局。大家长贾母过生日,宝钗点的都是热闹的戏、软烂的菜,顾全了老人家的口味。


急他人之所急,助其成事。史湘云一时冲动要请吃饭,钱其实全部都是薛宝钗暗中出的,顾全了湘云本就囊中羞涩的荷包。


宝钗的「世故」让人感到舒服,贾家上下无论主仆都很喜欢她。

你可以不弄世故,但你得懂点世故


凤姐式的世故,是机关算尽,眼里只有自我利益,不管他人死活。而宝钗式的世故,是成全别人之余,方便自己,尺寸拿捏恰如其分。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因此,掌握恰如其分地「世故」,也许是一个人成熟的最好状态。


来源丨国馆(ID:guoguan5000)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历史大学堂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你可以不圓滑,但必須懂世故
你可以不圓滑,但必須懂世故!
懂世故,卻不世故
你可以不懂圓滑,但要會點世故,太現實了
知世故,而不世故
成熟的背後,是懂世故而不世故!
成熟就是深諳世故卻不世故
別人不願意說,你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大的成熟!妹子,你要記住!
人情世故,你必須懂
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得體的成熟
感謝出國經歷,讓我不必像他們這樣如此世故
真正的單純,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別以為這些強者就不懂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要懂得看透而不說透
真正的單純,是知世故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