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哪些原因導致蒙古始終無法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哪些原因導致蒙古始終無法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

中國和蒙古可謂一對歡喜冤家。清朝時,中國將蒙古納入自家版圖。但近代以後,隨著中國的衰落,北方的俄羅斯逐漸崛起,並打起了蒙古的主意。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第二年清室遜位,沙俄趁機扶植外蒙獨立勢力宣布獨立,。雖然幾年後,北洋政府趁著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內戰的契機,出兵恢復了外蒙主權,但隨著蘇聯政權穩固的中國陷入軍閥混戰,這種恢復又成了曇花一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發展成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超級大國,在蘇聯的威逼下,國民黨政府被迫簽訂條約,承認外蒙獨立。

哪些原因導致蒙古始終無法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當然,蒙古的獨立僅僅是表面上的。之後的幾十年里,蒙古一直作為蘇聯附庸存在,並對中國極端仇視。

不過隨著冷戰結束,蘇聯土崩瓦解,俄羅斯元氣大傷,對蒙古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而與此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見到成效,國力與日俱增,逐漸實現了對俄羅斯的追趕甚至反超。中俄關係也破冰解凍。對抗成為過去式,交流合作成為潮流。


按道理說,蒙古也應該改變對華態度才對。


畢竟,現在的蒙古,已不必像冷戰時期那樣被迫選邊站。而且從使用角度出發,蒙古作為在中俄夾縫中的效果,利用中俄間的相互忌憚, 左右逢源兩頭賣乖, 才是最大程度攫取利益的合適做法;最後,作為一個經濟極端落後,礦藏卻異常豐富的國家,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工業國合作,才是蒙古脫貧致富的最合適選擇。


有了這麼多好處,蒙古完全應該調整立場,從以前的親俄反華,變為兩頭並重。

但事情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政治上,蒙古繼續追隨俄羅斯,對華顧慮重重;文化上,蒙古仍極力煽動反華民粹意識,民間反華情緒一直居高不下;就連在能改變國家貧困面貌的中蒙經濟合作方面,蒙古也是猶豫再三,對中國的橄欖枝欲迎還拒。


蒙古為何如此?

哪些原因導致蒙古始終無法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表面上看,蒙古這麼做有充分的理由:


中蒙在歷史上積怨甚深,清朝時雖統為一國,但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結構性差異,導致二者在文化上依然各行其是;而滿清政府對喀爾喀蒙古(既外蒙)的殘酷限丁政策,更增加了他們對中國的怨恨。


而從地緣角度而言,蒙古在地緣結構上其實本身就是東亞大陸的一個組成部分,跟中國本部核心區的地緣距離也不遙遠,面對國力突飛猛進的中國,蒙古難免會有未來被中國再次「吞併」的擔憂——畢竟,清朝就曾「鯨吞」了喀爾喀蒙古。

當然,蒙古的這些顧慮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不過在雲石君看來,事情也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中蒙確實有千年恩怨,但歷史上跟中國有梁子的國家多了去了。比如蒙古緊抱大腿的俄羅斯,就割國一百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甚至蒙古國本身,都是俄羅斯強行從中國手中奪出去的。可中俄現在照樣稱雄道理,背靠背應對美國進逼。


當然,俄羅斯是世界級大國,蒙古比不了。但同樣是中國的小鄰邦,越南、緬甸、甚至泰國都跟中國有歷史過節,甚至中亞的哈沙克斯坦,其巴拉喀什湖以東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也是清朝舊土,但這並不影響它們在保持一定警惕心理的同時,加強跟中國的經濟、乃至政治合作。


至於中國的收復故土,雖然理論上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從現實層面來看,其實是不大可能的:


首先,中國早已承認蒙古獨立,如果食言而肥,將嚴重違反《國際法》和當代國際政治規則,招致多方責難,更重要的是,會引發中國周邊鄰國的集體性恐慌——這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構成巨大衝擊;

其次,俄羅斯也不會答應。雖說俄國已不是當年的蘇聯,但根基猶在。蒙古作為中俄這兩大世界級大國之間的重要戰略緩衝,如果中國膽敢吞併,勢必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彈。


所以,除非中國已強大到能徹底壓過俄羅斯,抑或俄羅斯二次解體,不然中國不具備恢復蒙古的現實可行性。


而且換個角度說,如果中國將來真的掃清俄羅斯掣肘,回過頭來圖謀蒙古,那蒙古無論反不反華,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巨大的國力差距,決定了蒙古自身態度如何,對中國的計劃都不會有什麼實際影響。


所以,即便蒙古對中國有所戒備,那它起碼也要選擇在政治上抱俄國大腿的同時,經濟上與中國合作——畢竟誰都沒道理跟錢作對,蒙古要想把自己的礦產資源變現,唯有指望中國。

可就連這種政治靠俄國、經濟靠中國的現實考量,蒙古都有些推三阻四,這又是為什麼?


這與中蒙的地緣格局密切相關。


從地緣結構上看,蒙古高原地處東亞大陸北部邊緣的正中央,直插北中國腹心,東、南、西三面皆為中國環繞,是連接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的地緣中樞。


在古代,這種地緣中樞的區位,使盤踞於此的游牧武裝,能夠同時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向北中國的任意板塊發起攻擊,而中國非但防線超長,而且各板塊間難以相互支援,無奈之下只得步步設防,這不僅大大消耗了中國的資源,也使它在戰略上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這也是塞外游牧民族成為中原王朝千年夢魘的重要因素。若這些游牧勢力僅僅只能從單一方向威脅中國,那憑著華夏文明冠絕全球的實力,即便不能講它一舉收服,但防禦起來也簡單的多。


近代以後,游牧文明逐漸衰落,而工業文明遠勝於農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決定了蒙古高原已不可能像古代那樣,靠著特殊地緣條件維護自身的文明獨立性。

哪些原因導致蒙古始終無法放下對中國的心結?

這下蒙古就慘了。在工業時代到來前,不管華夏文明如何強大,但農耕文明的天然局限,決定了其不可能在文明體系層面將蒙古徹底征服。即便清朝時將蒙古納入版圖,但也不過是化為內藩罷了,政治上依然延續部落制,經濟上仍舊是游牧、文化上信奉的薩滿教與喇嘛教,而非儒釋道,總而言之,彼時的中原跟外蒙,依然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文明體系。


但工業的到來,使這種界限被填平。相較於蒙古高原,中國核心區非但體量更大,而且更適宜工農業與貿易的開展;而蒙古高原又不像青藏高原那樣,環境惡劣到足以阻擋近現代工業文明體系的進入;這也就是說,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在文明體系層面,將蒙古高原徹底吸納的可能。


這就能夠理解蒙古的猶疑了。憑著豐富的礦藏,以及連接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級地緣板塊的區位優勢,如果跟中國展開深入合作,蒙古確實能夠收穫巨大的經濟利益,讓自己一夜脫貧致富。可是,伴隨著這種交流,蒙古也無可迴避的將受到中國的深度輻射和影響。


鑒於蒙古原生文明體系非常落後,體量又小的可憐(總共300萬人口),所以在先進的現代文明面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沒有抵抗能力;而地處中俄夾縫的地緣格局,又斷絕了蒙古從其他國家吸收給養的可能。再加上蒙古高原生態環境惡劣,不適合大規模工農業的開戰,因此蒙古要想發展經濟,唯有依賴與中俄的合作。


當然,蒙古可以選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經濟夥伴。


但這只能想想罷了。不具備現實層面的可行性。


首先,俄羅斯早已不復甦聯之勝,經濟實力排在世界二流都很勉強,而且前景堪憂。


其次,連接蒙古的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極端邊緣地帶,本身就實力薄弱,而且蒙古國土向南嵌入東亞大陸腹地,僅北面與俄接壤,接觸面受限不說,而且偏離了俄羅斯的地緣主軸,很難承接西伯利亞鐵路這一遠東交通動脈的輻射;


最後,礦藏是蒙古發展經濟的最大本錢。可問題是,俄羅斯不缺資源,反倒現在也要靠仰賴資源輸出維生,在經濟上非但不能跟蒙古互補,反倒形成競爭。


綜上所述,俄羅斯經濟上無法帶動蒙古,能讓蒙古大戰經濟的,唯有的中國一家。可選擇中國,也就意味著蒙古所得到的現代文明,幾乎是華夏文明的翻版——直白點說,蒙古將徹底中國化。


一旦文明體系被華夏文明吸納,那麼蒙古賴以維繫自身獨立性的意識形態基礎也將不復存在。


蒙古在地緣結構上本就歸屬東亞大陸,人種也跟中國系出同源,如果現實層面的經濟、文化再跟中國深度融合,那後果將非常嚴重。


當然,中國肯定不會主動吞併蒙古,但若蒙古民眾「心向中國」,那蒙古再想繼續維持國家獨立,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當然不為蒙古精英階層所允許。


然則,他們也無更好辦法。俄羅斯靠不住,靠中國又有被同化之憂,至於靠其他國家——蒙古倒是一直有所謂的第三國戰略。可地處中俄夾縫的地緣區位,決定了任何引入第三方勢力的努力,都不可能有實質性作用。


既然如此,蒙古精英階層要確保國家和民族的延續,就只能極力抵觸中國,絕不給華夏文明「改造」蒙古的機會。


只是這樣一來,代價就是中蒙經濟合作一波三折,而缺乏中國的支持,蒙古也就只能端著金飯碗要飯,深陷貧困不能自拔了。


當然,蒙古對此也不甘心,雖然大環境不可改變,但蒙古依然做出了一些努力,希望在微觀層面改變自身的處境。而這些措施,也對中蒙俄三國的關係,產生了一些現實層面的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

霧裡走的男人心裡則是始終無法安心的
是什麼原因讓慈禧在心腹被殺之後不但無法怪罪,反而要封賞殺人者
美國不禁槍的真正原因?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
人們始終無法抗拒的五件事,說的太對了!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始終無法找到外星人
哪些動漫角色的「死」讓你至今無法釋懷?
中國和朝鮮的邊境是什麼樣子的?完全無法想像
那些年,那些動漫教給我們的歪理,竟然無法反駁
島國的這幾個迷之潛規則,他們自己都無法直視!
心與心的距離,我們無法估摸
大獅子,最讓你無法忍受的是這些事嗎?
為什麼失戀後還是無法停止愛對方?
貓咪居然把自己剛生的小貓吃掉,畫面無法直視,原因讓人無法接受
那些讓你根本無法安心做自己的寵物們,讓人又愛又恨
懷孕後無法避免的「8種痛」,哪種讓你刻骨銘心?
哪些星座是絕對無法忍受對方的背叛呢?
狗狗腳臭無法忍受,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辦?
是否有鬼魂存在?那些無法解釋的恐怖照
中國電磁炮目前還有哪些無法攻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