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天事業的歷史縮影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天事業的歷史縮影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天事業的歷史縮影


圖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退役的功勛發射塔。該發射塔曾發射了「東方紅一號」。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攝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坐落在祖國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成立於1958年10月。經過58年的建設發展,這裡已經從當年鮮為人知的導彈靶場,崛起為世界知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到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試射,再到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這裡先後發射了99顆衛星、10艘飛船和1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個第一。說這裡是我國航天事業的歷史縮影一點也不為過。


問天閣是航天員出征的地方,也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發祥地之一。記者在這裡看到,圓形的大廳被一道弧形透明玻璃窗隔成兩個部分,里側擺放著三把椅子,穿好航天服的航天英雄曾在那裡與送他們出征太空的人們揮手作別。


從問天閣驅車一路向北,記者來到了中心的2號區,斑駁的鋼鐵塔身屹立在黃土戈壁上,向我們訴說著它傳奇但又艱辛的過去。「這裡就是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架,它一共發射過33顆人造衛星,可以說它就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見證者,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系統主任工程師紀容林介紹說。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我們總是來這裡看看這座功勛發射塔,想想過去航天人是在何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失去外部援助的情況下,成功地把我們的衛星打上天,我們就會感到現在遇到的困難真的不值一提。」紀容林說。

位於功勛發射架下的地下指揮室,如今已被改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很多當年的設備依然被保留。牆壁上寫著「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等標語,讓人覺得航天人在這裡艱苦工作的場景似乎就在眼前。他們用這份對我國航天事業的忠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我國航天史上的挑戰,書寫了「兩彈一星」精神。


以首次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為標誌,我國是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神舟一號」至「神舟十號」飛船的成功發射,10名航天員、12人次安全的太空之旅,這輝煌成績離不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中心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做到了『三垂一遠』,即垂直組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遠距離測試發射的測發模式,使航天發射安全性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副總工程師李兵介紹說,當火箭在母塔上總裝測試完畢後,便會通過軌道被垂直運輸到高105米的臍帶塔等待發射,航天員最後也會通過鋼樑結構的臍帶塔進入飛船。


「我是在發射前15分鐘最後撤離發射塔的那批人之一,雖說工作很危險,但是能親手送航天員登上飛船,親眼看到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進步,我還是很驕傲。」李兵說。他已在這裡工作了21年,參加了全部「神舟」飛船和多次衛星的發射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更是向世界展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夏曉鵬表示,中心會以「為歷史爭光,為使命盡責」的擔當,為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中心」作出應有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網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的四大航天發射中心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最偉大的人——中國航天四老
科幻視野里的中國航天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承載「航天夢」新使命
東風航天城:中國航天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的大本營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承載「航天夢」新使命
【特刊】手繪中國航天發射中心變遷史
外媒:中國航天夢的下一步是載人月球登陸和火星衛星的發射
鄭永春:中國商業航天的瓶頸在哪裡?
航天日,航天科工與長光衛星再簽商業發射大單
「科普中國」中國航空航天大事記
贛西糧倉朱發任到訪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食品研究中心
中國空中最強航天母艦曝光:世界大為震驚
備戰航天發射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數千台設備「體檢」
中國成功發射「天鯤一號」 航天科工推進商業航天
商業航天:小衛星組網的故事與現實
中國航天集中發力,新型大推力火箭及多型衛星將升空
中國航天日,行星科學家鄭永春帶你回顧航天史十大傳奇
中國航天工業已足夠強大,為何用俄羅斯火箭發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