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航空圈訊經國務院批准,自2016年起,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4月2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向媒體介紹「中國航天日」有關情況,同時也介紹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許達哲介紹「中國航天日」和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情況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許達哲說介紹: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開創性、奠基性成就。中國政府將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確定為「中國航天日」,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展現了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堅定信心。我們希望,將「中國航天日」打造成為唱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主旋律的重要載體,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識、激勵科學探索、培植創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使之成為傳承航天精神、凝聚強大力量的重要紐帶,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航天的重要窗口。


今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60年來,一代代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奮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航天發展道路,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科研生產體系和富有成效的系統工程管理體系,造就了一支素質高、技術精的人才隊伍,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實現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三大領域的長足發展,為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中國空間技術能力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成功實現航天器地外天體月球軟著陸,掌握了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進,遙感衛星解析度進入亞米級時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226次,成功率超過96%,擁有完整的通信、遙感、導航以及技術試驗等衛星系列,在軌衛星數量近150顆。中國空間應用廣泛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以高分、風雲、海洋、資源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國土、測繪、水利、住建、環保、減災、交通、氣象、海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信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定位衛星步入了產業化的發展軌道。各類衛星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為例,已成功發射多顆衛星,18個行業1100多家單位和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高分應用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了高分數據共享,不斷擴大專業化、業務化的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顯著增強,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取得跨越發展,成功發射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實踐系列衛星為代表的多顆科學試驗衛星,空間物理、空間化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等空間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空間碎片觀測、減緩和防護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空間探測為中國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重要平台。

近期,月球探測面向社會徵集了載荷創意設計,得到了青少年和科技愛好者的熱烈響應。中國航天國際合作成果豐碩,以三十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餘項合作協定,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金磚國家航天機構共同推動建設遙感衛星星座,支持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共同構建多任務小衛星星座。「風雲」衛星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業務氣象衛星系列,「北斗」導航系統成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認可的四大核心系統供應商之一。宇航產品出口規模和種類不斷擴大,累計實施44次50顆衛星的商業發射,10次搭載發射服務,完成9顆整星出口,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標誌。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嫦娥四號任務全面啟動,嫦娥五號進入決戰階段,北斗導航系統加速全球組網,無毒無污染大推力的長征五號、長征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發射對接,高分三號衛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以及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空間科學新型衛星將實施發射。


「十三五」是中國航天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今年將編製《航天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空間科學「十三五」規劃》,發布第四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十三五」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航天將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戰略引領、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產業升級的發展方向,按照以航天工程技術創新為主體,大力推動以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論證和實施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和項目,做強航天戰略型新興產業,培育「互聯網+衛星應用」新業態,取得一批空間科學原創性成果,推動航天立法及航天法規體系建設。2020年左右,也就是從現在起,用5到7年的時間,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現有的重大科技專項;2025年前後,全面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推動空間信息應用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2030年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以航天夢助力中國夢。


中國正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許達哲回答記者「如何從整體上評價中國航天發展當前的水平和實力?」這一問題時表示:中國現在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但走在我們前面的還有美國、俄羅斯;從技術水平來講,整個歐洲也就是歐空局也是很先進的。我們正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我們希望通過「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和未來十五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們真正躋身航天強國的行列。


「中國航天建設的時間進度和規劃目標又是怎樣的?下一步我們還有哪些重大工程任務將實施?」


他回答說:中國已經發布了「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裡頭已經列舉了很多航天領域要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我們現在要做的首先是繼續實施好已有的航天重大科技專項,把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走好、把探月工程第三步走好、把北斗導航第三步走好,五到七年就能完成,而且把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十三五」末完成。下一步,我們要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這個規劃也已經向世界公布了。在「十三五」規劃裡頭,我們考慮了深空探測與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考慮了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明確了要開展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今年正好是一甲子,我們說我們是六十年甲子的收官之戰,很多航天發射任務,也是新的一個甲子的開篇之作,所以一進入2016年1月份,我們批准立項了火星探測任務。嫦娥四號將在月球背面著陸,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我們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階段的立項也批覆了。所以這個階段是我們有著十分繁重的航天工程研製任務的階段。但我要向媒體朋友說,我作為國家航天局長,腦子裡考慮的不僅是航天工程,我在考慮空間科學,考慮空間應用。中國的航天走到現在,很大的一個轉變就是應用空間資源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民生增福祉。所以,現在三個系統(遙感、導航、通信)要從擴大應用方向上發展。前面我也談到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這是個很大的變化。我們也要對人類有更大的貢獻,所以在空間科學方面,要更多地探索人類的未知,了解我們生存的環境,了解我們地球所處的空間環境。


2022年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許達哲回答日本NHK電視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中國計劃一直是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是空間實驗室的計劃,今年要發射天宮二號,要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與之對接,要進行一系列的空間試驗室的試驗。2020年前後,現在你所知道的也是我剛才說的用五到七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是2020年到2022年左右來建成我們的空間站,這個沒有大的調整,「前後」嘛,2021、2022年也是差不多的。載人航天是最負有挑戰性的、最複雜的工程,我們的計劃是把2020年前後更明確為2022年完成。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就是要建立好這三大系統,比較完備的導航、通信、遙感三大系統,為諸多領域需求服務,為人類造福,為民生增福祉,這就是我們這個大計劃的目的。我說我腦子裡現在考慮更多的是怎麼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好,把應用做好。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立項 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他還介紹: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立項,要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就是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我們做的是想一步實現繞火的探測和著陸的巡視,這相當有難度。火星探測是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關注的一個重大方向,1月11日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因為每一個窗口要26個月才能遇到,我們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因為現在能夠在火星上著陸巡視成功的有美國,著陸的有俄羅斯,我們要能夠一步到位,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環境、大氣,以及我們關注的像火星上的水,因為研究這些還是要研究人類自己,生命的起源是什麼,地球所處的環境是什麼,火星在很多方面跟我們還是比較相近,它有一定的大氣,和月球又不太一樣,這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儘管我們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深空,但是在深空進行探測還需要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和實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圈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中國計劃發射6—8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7年中國計劃發射6―8顆北斗導航衛星
我國將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
史上今日:2011年6月21日 「中星10號」衛星成功發射
史上今日:2015年6月26日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史上今日:2004年4月20日 「引力探測器B」衛星成功發射
史上今日:2009年4月22日 「中國遙感六號」衛星升空
史上今日:2007年4月14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史上今日:2007年9月19日中巴資源一號02B衛星發射成功
如何看待2017年6月19日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部分失敗?
「北斗三號」今年7月首發 2020年完成其35顆衛星組網
史上今日:2008年9月6日 地球之眼-1衛星發射成功
史上今日:2008年2月21日 美軍發射導彈成功攔截失控衛星
我國預計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史上今日:1962年7月10日 「電星」一號衛星升空
史上今日:2013年9月25日 「快舟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FY-1A,1B分別於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發射,是試驗型氣象衛星
我國將在2020年前後研製發射5顆空間科學衛星
國內首顆分時租賃衛星或2018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