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二樓外推的露台在設計上別出心裁,透過鏡面不鏽鋼的反射,可以讓建築物跟隨四周環境變化「表情」。巨大的玻璃窗,不僅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還使得室內空間更加通透明快。


[摘要]因為能更自由地配置平面才有了流動空間的產生,設計師刻意使樑柱脫離於隔間牆之外,優先考慮空間的流動性而非空間牆面的完整性。

建築工法的改變使建築不再受承重牆的限制,樑柱系統成為支撐房屋的主要結構,因此隔牆的位置和開窗的方式都可以依空間的需求決定。位於台北市近郊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一幢復層住宅改造項目,設計師充分活用了改變之後的建築工法,通過自由配置平面,使空間的流動性上升到了一種極致的境界。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住宅地處山坡之上,地形複雜,設計師為此還做了鑽探工作。又因台灣建築必須考慮颱風迎風面的問題,設計師在玻璃開窗的面積分割與玻璃厚度上也做了慎重考慮。


這幢復層住宅的周邊多見山丘和樹林,鬱鬱蔥蔥,十分優美迷人,但住宅的舊格局有很多不合理的設和及被浪費的空間。後來業主找到水相設計,將這幢住宅交由李智翔作為主要設計師來進行再創造。又因住宅地處水土保持區,如果拆掉重建在新的建築法規下會使建地面積縮小,因此設計師在和業主商量之後決定採用改建的方式對這幢住宅進行再創造。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舊格局在面窗處設有一部電梯,但這樣的空間規劃不僅遮住了最精彩的山景,也使得室內採光受到了影響。住宅原先還採用了無挑空設計,這讓室內空間產生了很強烈的壓迫感,再加上毫無章法的動線排布,使得住宅的舒適度和功能性不盡人意。」設計師李智翔在對住宅的舊格局充分研究之後如是說:「由於業主的空間需求非常單純,除了空間機能上的休閑需求,如SPA區、健身房、遊戲間外便再無其它。於是我們首先將原有的外觀與室內拆至只剩下結構,再以兩道長約15米的白色長向平開窗勾勒出建築的線條。將空間最主要的觀景面最大程度地留給公共空間,包括客廳與健身房,而需要隱私性的SPA區則規劃在建筑後區接近擋土牆的位置,以天井採光滿足室內對自然光線的需求。為了讓業主多角度地觀賞到四周的山景,我們將二樓的房間規劃在建筑後區,前區創造出回字型動線,並將開放式書房設計在其中一邊,使得此處的環繞動線更具開放性,可以留給小孩奔跑、玩耍或是供人倚在窗邊看書。」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住宅客廳以現代簡斂的風格呈現,舒適且個性十足的傢具系列也是設計師精心挑選出來的,包括客廳視聽區選用了丹麥知名品牌B&O一系列簡約精巧的視聽設備。另外設計師還刻意露梁,讓梁的連續性成為空間最有力道的線條。視線穿過清新簡雅的餐廳便可看見一面綠色植生牆,這面牆彌補了擋土牆缺失的自然綠意,並利用上方的局部天井設計引進自然採光。


設計的驚奇源於設計帶給人的不可預知性,在這個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雖然受到了許多先天條件的限制,但他們卻能把這些限制或缺陷轉變成為一種設計上的特色,這也正是設計的不可預知性的一種表徵。其中最令設計師頭痛的一個先天性限制便是「無論如何也藏不住的樑柱」。「我以前很愛追求整體完整的立面,這讓空間看起很純凈。但是在這個項目中卻遇到了怎麼也藏不住的樑柱,於是我轉換思路,既然不能消弭它,那就只能與它友好共存並讓它變成我設計上的特色。後來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種不確定性,它激起了我的挑戰欲,因為藝術本身就具有叛逆的本質,而這種叛逆正是設計的靈魂。」李智翔這樣說。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綠色植生牆的盡頭便是家庭SPA區,設有可供一家四口一起泡澡的大型按摩浴缸,還有蒸氣室和烤箱。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在地下車庫與地上一樓的樓梯通道口處是玄關鞋櫃區域,Wallace雲朵椅作為穿鞋椅搭配造型獨特的經典燈具,簡直就像一件藝術品裝置。


業主最初便將自己的住宅風格設定為簡斂、現代,希望它能跳脫傳統休閑的溫潤住宅風格,並在室內與環境之間找尋一個恰當的磨合點,將二者之間的界限抹平。而恰好設計師李智翔與業主都喜好現代極簡風格,為了更好地表達出這種對極簡的訴求,設計師將空間的色彩以最低限度的方式呈現,類似於色域繪畫中以簡單的幾個色調錶達其深沉理念一樣,設計師將白色處的細膩平滑與黑色處的厚重質地做對比,形成縝密且簡明的構圖排列,為住宅營造出乾淨純粹的環境氛圍,因為對居者而言,窗外的山景才是住宅最迷人的色彩。


「為了將住宅外的山景最大面積地納入居者的視野,我們採用了大面的玻璃開窗設計,除了出於對景觀面以及光線需求的考慮外,也效仿建築大師Miesvander Rohe對於『框架結構』和『玻璃』材質的表現,希望通過近乎透明的框架模糊室內外的界限,營造出更加寬廣的空間視野。」李智翔如是說。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設計師希望能營造一個明亮的車庫空間,而錐形的天井開口,能讓光線進來時產生的變化更有趣,營造出一種儀式般的震撼感。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住宅的浴室算是「黑白灰」色系最佳的呈現場所,極致簡斂的空間布局讓人可以在此一邊享受沐浴的美好時光,一邊放空思緒。


建築的句點不是建築的竣工,而是工程交接後浮現在業主臉上的那抹會心的微笑,這棟住宅建築的句點無疑是完整的。設計師李智翔遇到的這位業主不僅在價值觀、審美觀上與其相符,參與項目的熱情也非常得高,甚至還在項目完工後說了一句令李智翔記憶猶新的話,他說:「這兩年為了這間房子,一本本數據堆滿在書桌上,現在突然要完成了,內心卻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業主的失落感不是來自於改造後的住宅,而是出於對美好事物戛然而止的意猶未盡。


於自由流動之間找尋那條最恰當的途徑,將設計過程當中遇到的不確定性轉化成一種令人驚艷的設計特色,從而在好的設計上再添幾分精彩,為居者打造出他夢裡的家園,同時也讓設計師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和升華。


空間設計:李智翔,陳凱倫,李柏樟,水相設計


業主:Mr.Lee


空間性質:復層住宅


坐落位置:台北, 台灣


室內面積:約為727.3平方米


主要材料:萊姆石,卡拉拉白石,雕刻白石,鍍鈦,不鏽鋼,石英磚,花崗石,橡木,噴漆


攝影:Sam Tsen 岑修賢

於自由流動之間:台灣國家公園內一幢復層住宅的極致改造


李智翔


水相設計設計總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詮釋 的精彩文章:

僅耗時1年就建成了的557平米德克薩斯現代預製房
松哥,我喜歡的老鮮肉
您可能感興趣

旅遊口碑最差的國家中心城市,電動車滿大街亂竄
濕版攝影下的國家公園
大提頓國家公園,美國人的「秘密花園」,最美的國家公園
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流通人民幣,用中國移動信號的國家!
位於水下的國家公園:美國海龜國家公園
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非洲的貧窮國家,有自行車就是土豪
世界上最慵懶的國家,冷門旅遊目的地寮國
旋轉,跳躍,中國鋼管舞國家隊的男孩閉著眼
非洲這個國家的核心城市裡,快被中國的工廠霸佔了
義大利五漁村國家公園,在這裡遺世而獨立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將重點推動兩地國家公園合作
這個國家建造航母的速度世界第一
沙漠國家新農村建設指南,沙特土豪的造田運動!
人類與狂野自然的談判——黃石國家公園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總統辦公室是個小木屋
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一首緩緩流淌的歌
這個國家決心對中國攤牌?出動百輛坦克進逼中國邊境
最新的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來自中國最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