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菜園」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模式
本文來源: 有機農業者
從義大利羅馬到澳大利亞托德莫登
從美國紐約到古巴哈瓦那
從中國北京到韓國首爾
…
「城市菜園」
像雨後春筍一樣湧現在世界各地
近日,一則關於「越南城裡人開始風靡開墾『城市菜園』」的新聞又將越南河內、西宮等城市加入到了興建「城市菜園」的行列中來。
其實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投入到「城市菜園」的行列中來,不僅是因為久居城市的人們可以通過合理利用空地種出令自己放心的無公害有機蔬菜果蔬,更重要的是人們能收穫到一份自給自足的快樂。有人說,「城市菜園」儼然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模式。
那麼城市菜園究竟有什麼樣的獨到之處呢?為什麼它會被稱認為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模式呢?下面我們就從最常見的幾種「城市菜園」中找找答案。
一、陽台菜園
陽台菜園,顧名思義指的便是建在陽台上的菜園。
只要一扇窗,一個陽台,一捧土,一抹陽光,就可以種出綠色,種出希望。
在陽台上,不僅能經常觀察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況,管理也很簡便。自己種的香草和蔬菜,趁新鮮的時候採收,供家人品嘗滋味,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還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二、樓頂菜園
樓頂菜園是指人們利用非傳統的土地進行蔬菜栽培的一種新興方式,主要指利用樓頂等建築物為依託,建設出來的蔬菜種植園。
因為城市用地緊張,少耕地。居民在樓頂種植蔬菜.即能獲得經濟效益,也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三、花園式菜園
花園式菜園指的是在「高大上」的私家別墅庭院或者屋頂花園中規划出來的一方菜園,一般而言,經過精心設計和規劃的菜園不僅會使得你的花園看起來非常與眾不同,而且很有國際范兒。
其實菜園是最實用的花園形式,它不僅可以滿足一家人的蔬菜供給,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現在大家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
四、工人菜園
工人菜園被稱為德國窮人的「自留地」。最早開始於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
當時很多德國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成為生活拮据的工人。工會為此出面同資本家談判,爭取到租賃一些土地供工人們種菜改善伙食,每年收取象徵性的租金和管理費。
這樣一來,最初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園地,便以簡單實用的形式走進老百姓的生活。如今德國80%以上的城市工人菜園,要歸功於當年的工人運動。
目前,德國的很多城市都有 「工人菜園」。其實雖然名字叫菜園,但它比花園還讓人嚮往。當德國人想要暫時逃離緊張的生活、躲入屬於自己的一座後花園舒緩身心時,工人菜園便會成為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五、共享菜園
「共享菜園」是由法國政府大力扶植、民間積极參与的一項全國性城市農業計劃。它繼承了工業革命期間法國「工人花園」的基本模式,在城市裡開闢一些小塊土地為居民提供種花種草的花園,僅在巴黎地區就有200餘個。
作為城市農業的一部分,共享菜園的農產品種類繁多,正如10年前在市政府的規划下安置在了擁擠的巴黎一隅的「鳥兒菜園」一樣,這裡常年由附近有興趣務農的居民打理,一年四季有種有收。雖然地方不大,但全年也有百來種蔬菜花卉在這兒生長。
其實不管是陽台菜園還是共享菜園,他們都是自家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緩都市壓力、回歸綠色自然的快樂園地。
如今,隨著「城市菜園」的興起,不少城裡的居民們紛紛拿起了鋤頭,伴著菜園的清新味道,享受著鄰里的和睦快樂,如此一來,說「城市菜園」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模式,其實也不難理解了吧?
近期受歡迎文章:






※發展市域鐵路是實現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無現金城市,一個城市發展的脫變
※在小城市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讓城市更加自然地「呼吸」——「海綿城市」引領綠色發展方式
※什麼樣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位於江蘇省的這個城市,是最有可能發展成特大城市的地方!
※一面是「空心」校園,一面是城市「入學難」,新型城鎮化怎麼了?
※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築漸成市場主流
※愛上一座城市,與她的生活方式
※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三座省會城市 有你生活的城市嗎?
※進入了「大雨模式」的城市是哪裡
※在陌生城市跑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這些城市為何會擠入一線城市
※以城市文化形象助力城市發展
※一座石油和黃河帶來的城市,也是唯一土地面積不斷自我生長的城市
※獨自生活在一個城市是怎樣的
※世界上最髒的城市,生活在那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城市已經不適合創業,要去二線城市或者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
※我生活在我的城市裡,城市插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