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解析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解析

作者 君子九思 原發於紅樓夢學刊微信訂閱號 ID hlmxkzzs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解析


這副對聯的特點是上下聯形成對句互文,它們組和在一起表達了同一種意思——世事、人情洞明、練達,都是做學問、著文章的要旨。互文也叫「互文見義」、「互辭」、「互其文」、「互相足」、「互相明」、「互相成」等等。互文屬古文修辭方法,是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種完整意思的修辭方法。例如: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些都是互文的手法。這副對聯出現在《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至寧府賞梅,倦怠欲睡中覺:


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系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寶玉感到「有些不快」的《燃藜圖》,故事出《拾遺記·卷六》,說得是漢代劉向夜坐誦書,神仙持青藜杖、吹杖頭出火,獎掖後進、傳授「絕學」的過程。劉向是西漢經學家,《漢書·卷三十六》說道:

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於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劉向雖然涉於怪力亂神,但他的為人大抵還是不失賢正的。寶玉之所以有些不快,一方面固然是寶玉自然性靈的秉賦與劉向入世精進性格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劉向「夜半誦書」與寶玉「怕讀文章」,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顯然,劉向在寶玉眼中還不屬於國賊祿蠹,寶玉的反感也僅限於「有些不快」。如果說《燃藜圖》引起了寶玉的不快,那麼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卻使寶玉產生了極強烈的反感。在這裡我們不能不問一句:引起寶玉強烈反感的原因是什麼?儒家倫理具有立足道德、注重理性、導引實踐之特點,於處理人己、義利關係結構中獲得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以期達到自我、社會的雙重實現。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要求人際關係的和諧,「中庸」是儒家處世的目標化要求,朱熹先生所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四書集注》)。但儒家取得和諧、均衡的社會關係的前提,卻是首先確立自身的修養。《大學》說: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天子開始一直到平民老百姓,一律都要以提高自身品德修養作為根本。自身品德修養這個根本問題破壞了,而想要把齊家、治國、平天下末節的事情辦好,則是不可能的。這句話揭示了為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根本在於修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功夫,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與前提。儒家修齊治平,首要的是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質,正己正人、率先垂範、匡正時弊,而不是一味屈從世俗的存在關係。儒家以「仁」為中心,在修齊治平的基礎上,達到理想化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的存在。所以,儒家入世帶有很強的原則性,也極重「義利」之辨,孔子說: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第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今天說說水瓶座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方面王熙鳳是行家(二)
周公解夢之夢見文章的解析
一篇文章顛覆你對醫學的認識
認清「細菌性」病害,一篇文章明白告訴你
此篇文章聰明的人才能看見!
論文架構:如何透過文章傳達你的想法?
若您能看見此篇文章,證明您前世已具無量慧根!
請別拿「死」人做文章
佛學感悟文章目錄
天才詩人王勃成也文章,敗也文章
諷刺故事:文章質量
周公解夢之夢見撰寫文章 撰寫體會的解析
人情練達即文章——讀何開文先生《南京紀事》隨筆∕房殿宏
工作感悟文章
一篇文章解決你所有的情緒問題
一篇文章解決男人所有的健康問題
無人駕駛系統真的很難懂?一篇文章為你解讀
星座解析:文章姚笛戀情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