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今天我們來講講戰艦世界美國七級驅逐艦——馬漢。馬漢作為一艘1934年開始建造的驅逐艦,可以說是美國驅逐艦進入二戰水平的第一級,與之前的克萊門森級不同,馬漢級十分重視雷擊的能力,配備了三座四聯533mm魚雷,這在當時屬於十分強大的魚雷配置。


全長104.09米


全寬10.42米

吃水3.00米


武備:單管127mm高平兩用炮4座


(A、B主炮有炮塔,X、Y主炮無炮塔);


四聯21寸533mm魚雷發射管3具;

20mm厄利孔機槍多座


該艦的名字繼承自維克斯級驅逐艦28號艦DD-102馬漢號(艦名來自19世紀的海軍史學家和戰略理論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海軍少將(RADM.Alfred Thayer Mahan),曾提出了影響了世界各主要海洋強國海洋政策的「海權論」,著重強調製海權對於國家軍事經濟實力的重要性,對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海洋政策影響巨大)。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馬漢配備有46000馬力的發動機,所以即使艦體重量增加,仍舊有最高航速37節,備用發動機最高航速12節。燃油儲量531噸。艦常駐水兵158人,最多時達250人。擁有一個三腳架桅杆和一個主桅杆,外形類似於大號的波特級。馬漢級的設計給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帶來了一次重大的變革,裝備了應急柴油發電機來取代普通驅逐艦的蓄電池。三組四聯裝魚雷發射器中有兩組在船兩側,一組在船體中心線上,原本在魚雷處的5英寸防空炮被搬離到船尾。


在戰艦世界中,馬漢作為七級驅逐艦,擁有的9.2km魚雷使得她是第一艘能隱身丟雷的美國驅逐,但是同時馬漢隱蔽不佳,僅好於大燈塔基輔級,同時七級沒有隱蔽插件,導致了馬漢的隱蔽在高級房十分的尷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馬漢是美驅從炮艇向全能型驅逐艦轉變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點,用好馬漢便能適應之後的高級美驅的戰鬥節奏(也能適應那門迫擊炮一樣的主炮……)

馬漢作為活躍於整個二戰太平洋戰場的驅逐艦,無論是擊沉戰績還是損失數量都超過了後來成為主力驅逐艦的弗萊徹。


而一號艦馬漢號的艦史也非常的有意思,


服役之初歸屬美國大西洋艦隊,被派往加勒比海及南美進行友好訪問。1937年7月被調到珍珠港,劃歸太平洋艦隊。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時,馬漢歸屬第12特混艦隊(列剋星敦編隊)前往中途島執行飛機運輸任務。接到珍珠港遭襲消息後,隨隊參與搜索敵人主力的任務。12月12日未能搜索到敵人的特混艦隊返回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馬漢參加了襲擊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的任務。1942年8月-10月,歸屬第16特混艦隊(企業編隊)。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海軍上將尼米茲·切斯特和威廉·哈爾西讚揚了馬漢所在的驅逐艦隊幫助隱蔽大黃蜂號和企業號的功績。10月27日,特混艦隊遭到日本潛艇襲擊,規避魚雷的混亂中與南達科他號戰列艦相撞。之後其返回珍珠港,1943年1月9日修復完畢。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在新幾內亞戰役奪取日本東北海道的戰役中,馬漢負責掩護兩棲艦在薩拉毛亞萊城和芬什港的登陸。


1944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三周年紀念日當天),神風特攻隊在萊特島附近的奧爾莫克灣對馬漢號發動攻擊,導致馬漢號起火爆炸,最終被美軍拋棄並且擊沉。


美驅承上啟下之作——馬漢級驅逐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國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肖特S.25桑德蘭——「飛行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