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行為經濟學,感覺就是人類蠢事大集合

行為經濟學,感覺就是人類蠢事大集合

文:徐瑾


錯誤的行為 正確的經濟學


「你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變得主流?」當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到訪中國時候,一位知名媒體人曾經如此問他。他無奈地笑了笑說,「直到我獲獎為止」。作為耶魯大學著名教授與暢銷書作家,席勒以「動物精神」、「非理性繁榮」等概念為讀者熟悉,其成就之一就是在傳統金融領域引入行為經濟學概念。而他所謂的「獲獎」,其實也就是最近兩三年的事,他在2013年因「資產價格實證分析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行為經濟學,感覺就是人類蠢事大集合


金融學是受行為經濟學影響最大領域,以席勒的成就,尚且在主流經濟學如此被孤立,可想而知,整個行為經濟學在學界狀況如何。某種意義而言,選擇行為經濟學的學者都有點離經叛道,因為這是一條走的人很少的路,但在這條路上做出成就的人,往往也富有主流經濟學不常見的智慧。理查德·泰勒也是其中一員,屬於在行為經濟學領域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著名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就曾評價「泰勒最大的優點或者說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很懶。」泰勒新著《錯誤的行為》不僅可以看做他個人對於行為經濟學求索之路,也可以看做行為經濟學如何開枝散葉變得主流的過程,正如他所言,五十歲以下經濟學家都會談及行為經濟學。


他從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他青年時候就趕上行為經濟學發軔階段,得到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指導,也是是丹尼爾?卡尼曼論文合作者,羅伯特?席勒也曾引用過他的研究。他的研究聚焦於心理賬戶、自我控制、公平與金融等。


泰勒對於經濟人認知的顛覆與他剛當老師時候一次經歷有關。他當時教微觀經濟學這門課,學生對他很不滿意,理由是其中考試成績很低。因為他期待考試對學生考察可以有差異性,分為不同等級,這也意味著他的考卷對於大家來說有點過難,最終他也得到他想要的結果,差異性足夠大,然而總分為100 分的考試,全班的平均分卻只有72 。他之所以最初這樣設計,也是因為最終的考試成績是以A、B、C、D劃分的,考試分數其實不影響大家等級,但是學生對於72的平均分很憤怒。作為年輕老師,惹得學生不高興不是件好事,泰勒希望保住飯碗,於是他做了彌補,他把考試總分從100 分提高至137 分。如此一來,如果學生答對其中70% 問題,但平均分卻能達到96 分,其實考試難度比上一次略難。但是結果出來後皆大歡喜,雖然學生們知道滿分是137,但是137不容易與百分直接這算,看到自己分數接近或超過100 分,大家欣喜若狂,而不會思考自己在百分制下的成績。

學生們看起來很愚蠢,但經濟學家們也沒好多少。他去芝加哥大學求職時候,面試完經濟學們同仁們送他出來,結果在停車場看到地上有20美元,他毫不猶豫撿起來,結果大家都哈哈大笑:這是一場故意的測試。這個場景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很反諷:按照芝加哥學派的名言,如果地上有鈔票經濟學家也不會撿,因為如果是真的,別人一定早就撿起來了而等不到你來撿。這個小插曲看起來最終沒有影響泰特在芝加哥大學求職。


行為經濟學的一連串研究對象,很多時候看起來像人類蠢事傻事集合大全,讓人大跌眼鏡之餘,其實也讓人重新思考這些看似「錯誤」的行為背後認知。這些認知有什麼幫助呢?我覺得可以從三方面展開。


首先,就人性與經濟學的判斷而言,人並不具有經濟學理想中的理性,至少生活中大部分情況不是,在做關鍵決策時候也並不是,換而言之,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人天生具有非理性傾向,甚至理性往往是感性的隨從,即人是理性動物。這並不是對於主流經濟學的全然顛覆,而是拓展經濟學對於人性的認知,經濟人的模型不用被拋棄,但是大家應該認識到其有限性。


其次,上述這點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也會改變很多既定思維,不僅是個人生活之中,在管理學以及公共政策中也有很多幫助。行為經濟學影響最大領域是金融學,原因就在於金融市場數據的豐富和完善可以迅速檢驗,對比之下,宏觀經濟學因為很難檢驗,所以對於行為經濟學接納有限,而泰勒就最期待行為經濟學在宏觀經濟學發展。即使行為經濟學目前在宏觀經濟學影響有限,但是還是可以在宏觀政策方面給出給幫助,畢竟經濟學家是對公共政策影響最大的學科。很多時候公共政策不僅要有好的動機,有經濟學的傳統考慮,也應該考慮行為經濟學角度的意見。比如泰勒時常提到一個案例,即教師在開學前領到獎金比學期結束領到獎金,對於學生的幫助更大,泰勒以往和政屆人物合作的助推很多思路也與此有關,他曾經與白宮人士卡斯·桑斯坦合作過一本《助推》,建議政府應該用「助推」的手段幫助民眾做出最佳決策。


最後,從大歷史的角度審視當下,我們可以對非理性行為以及行為經濟學有著更多思考。正如外界所持續鼓噪的那樣,這是人工智慧時代,人的非理性其實有了更多價值。人類進化到今天,絕不僅僅是理性的結果,也是非理性的結果,這些看似非理性的行為往往源自數百萬年前的進化遺迹。某種意義上,非理性和理性一起塑造了人類,幫助人類的進化,這其實就是人類智能的突出之處。對比之下,人工智慧的進步往往體現在確定規則之下的博弈,比如戰勝圍棋高手李世石的阿爾法狗之類,那麼未來來看,人類優勢可能是在不確定情況之下的博弈,從這個角度而言,人的動物性其實是在保護人類。更進一步,越是計算的時代,那麼對於各種非理性行為以及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就更值得挖掘,在一個人腦遭遇機器超越的時代,這或許會成為科技飛躍與人類自救的最後一張船票。

注1:積木盒子首席顧問朱寧是席勒的學生。


注2:《錯誤的行為》[美] 理查德?泰勒(RichardH. Thaler)王晉譯定價:39.00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3月出版


注3:作者近期出版《印鈔者》

行為經濟學,感覺就是人類蠢事大集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木盒子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動物有的行為感覺都已經是人類了!
喜歡一個人是一種感覺。不喜歡一個人,卻是事實。事實容易解釋,感覺卻難以言喻。
權志龍和家人合影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權氏強大基因
喜歡一個人,感覺合適就去追
這樣的超級跑車給人的感覺就是力量與野性的集合!
街拍:感覺大學真的是一個美容院,是個女生都會變
後總感覺痒痒的,可能就是在搞事情!
人是怎樣感受到感覺的
大學狗進!你是啥時候感覺自己是大學生的
一些讓人不爽的小事情,看完感覺想打人!
活在城市裡,你是否感覺害怕
我感覺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喜歡動物
一些弱智段子合集,看完感覺整個人都變傻了
緬甸旅行見到的女中學生,和我們想像的感覺太不一樣
想念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心理學家:真正喜歡一個人,會有這四種感覺
曾經的戀人有了喜歡的人,是怎樣一種感覺?
戀愛大家總是說套路得人心,感覺也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呀
這些旅行時不經意拍到的照片 給人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