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董堯:「北洋」一夢二十年

董堯:「北洋」一夢二十年

摘要這些北洋人物,是古老中國龍在向共和蛻變過程中褪下來的舊麟,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所有人物都或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人和事,我們的認識還不夠清晰。


騰訊文化實習生 王雪瑩 發自北京




董堯:「北洋」一夢二十年


研討會現場照片


「這太史公很難做。一難,相隔時間太短,歷史的混沌尚未沉澱出水清沙白的瞭然;二難,主流偏見太重,武斷的讞議依然左右著官方民間的口舌。你寫,你寫什麼?你憑什麼寫?」在董堯為北洋軍閥人物立傳的十卷集長篇傳記文學《北洋兵戈》出版後,為書寫序的田秉鍔先生如此說道。


4月23日正值「世界讀書日」,由中國言實出版社、文藝報社聯合主辦的董堯「北洋風雲人物」紀實文學作品研討會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舉行,雷達等十多位著名文學評論家出席了會議。「北洋風雲人物」系列包括《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徐樹錚》《張作霖》《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張勳》《徐世昌》共十本,他以文學的形式為北洋混戰時期十大軍閥作傳,總計330餘萬字,從董堯68歲動議到最後的初稿完成,整整經過了19年又3個月的漫長時間。



重現眉目模糊的歷史


因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的文學作品一直較少,那個特殊時期的人物往往眉目模糊,貶大於褒。董堯在用了一年時間了解北洋軍閥時期文學後,堅定了以「北洋」為陣地的創作方向:「我的信心有兩點:第一,這段歷史固然很亂,似乎也無光彩可談;但是,在中國從封建制度朝民主共和轉軌過渡時期,無論他們的自我消耗還是和革命黨的議和、共事,都應該承認是好事。如果這群人忠於清室到底,又能團結一致,中國的民主革命恐怕要推後不知多少年。第二,清王朝培養的這支隊伍,還是具備了一定素質和一群人才的,他們把這些優越條件都用來自我拼殺了,而在相互殘殺中又都表現得淋漓酣暢。這樣的背景和人物表現,都具有強烈的文學色彩,略加組合,都是趣文。」



袁世凱強硬合辦企業掛龍旗



在任何時期,尤其是軍閥混戰這種沉重而複雜的時期,人物都不會是單薄蒼白的,無論儒將還是匪首,這些歷史人物是真實鮮活的;發生的事件也是曲折的,變化多端,情節豐富,有強烈的故事性可以借用。一些長期被貶的人物,往往也有可取一面。袁世凱從山東巡撫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後,他辦的第一件事便是強硬要求中英合辦的開灤煤礦掛中國龍旗。他辦的另一件事便是司法改革,重用法學專家,讓司法獨立。復辟狂張勳,在徐州緊鑼密鼓謀劃復辟時,他的夫人竟派人去廣東送30萬大洋給孫中山,支援革命黨。在日本人逐漸升級侵華的時候,北洋首領吳佩孚、段祺瑞等拒絕重金和高官,不做侵略者鷹犬。結果,吳被日本人殺害,段被日本人逼去上海……這些事情,都被董堯寫進書中。



在驚惶中為「灰色人物」立傳



選擇一個「主流偏見太重」的領域、又去為眾多「灰色」人物作傳,自己還想秉筆直書,任誰看來,都是自討苦吃。而對於一個曾經因文字而變為「牛鬼蛇神」做了十多年異類的人,更是有所餘悸。在這段敏感的歷史時期,如何避免政治界限的風險?每一個要寫的人都有多面性和不見史料的奇聞趣事,如何秉筆?加上史料過少等問題,這些都是困擾董堯寫作中的難題。但最大的困難,是來自精神上的壓力。寫作最初,董堯就產生疑慮:為北洋人物立傳,那只是個人的一廂情願,能不能得到社會的接受和認可?在創作過程中,兩件事也讓董堯壓力頗大:「一件是,我的一位朋友看了我的《袁世凱》初稿跟我斷交了。他是一位在中學教歷史的高級教師,他問我『為什麼不順著竊國大盜這個主題寫,反而寫了一些他的作為?』我說,『我是寫人物的,袁世凱做了什麼我只能寫怎麼做的。功還是過,那讓讀者去評說。』話不投機,這位朋友拂袖而去,從此再不登門。」

「還有一件事是,在我開始寫作不久,一家報社的記者知道了,覺得為十個軍閥寫傳,有新聞價值。便上門來訪,堅持要為我寫篇專訪。可是,一個多月之後,記者打來電話,告知稿子未被通過。這事我並不計較,我是做過報紙工作的,槍斃稿件,司空見慣。但後來我得到消息,說審稿人認為『寫了一群壞人的人,不可表揚!這令我十分吃驚。因為寫『壞人』我也成了壞人。驚悸一陣子,幾乎被擊倒了。」


與會的多位文學評論家,最為讚賞的是董堯選取這個文學方向的膽識與膽量。正如各位學者所說,這些北洋人物,是古老中國龍在向共和蛻變過程中褪下來的舊麟,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所有人物都或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人和事,我們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從這個角度來講,文學這一路徑,有助於幫助讀者重新認識那段歷史。



本文是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文好書 的精彩文章:

麥家:《解密》打開了我的「第三隻眼」
雪漠的西部:念念不忘,必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