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6 個夜晚加兩個下午的時光,合成器的嘟嘟聲、閃爍的燈光以及英國流行搖滾樂隊 Tears for Fears 的歌聲仍在百老匯上空盤旋。

在 LA,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 Getty 圖像公司正在舉辦美國攝影師 Robert Mapplethorpe 的作品展,這位藝術家曾在三十年前撼動了整個藝術世界。


與此同時,唐納德·特朗普正以橫掃美國全境的勢頭向總統寶座進發,他野心勃勃、言行誇張,正是 80 年代浮誇風的代表,如今的他穩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首,還把自己 87 年出版的從商小指南當做聖經和執政手冊來用。


那一年,尼克松告訴他,「你什麼時候競選總統,肯定會贏!」(事實上,這則預言出自尼克松夫人之口,不過正如總統尼克松所言,「她可是個政治方面的專家。」)


話說回來,那是哪年的事兒?

信奉越多越好的 80 年代其實從未離我們遠去,其所確立的標杆已然成了時尚、音樂以及流行文化的試金石,即令人難以忘懷,想想又不寒而慄,是大量流行的笑點,也是年少輕狂的髮型和誇張的墊肩。


接著,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曾經似乎無法挽回的 80 年代似乎正慢慢悠悠的捲土重來。


《美國狂魔》(American Psycho)是一部以 80 年代為背景的百老匯音樂劇,本周四正式開演,大量運用 80 年代創作風格(譜寫、演奏都使用 80 年代合成器等其他設備), Tears for Fears、New Order 以及 Phil Collins 等人的經典名曲都經過改編被運用在本劇中。為這部音樂劇譜曲造詞的 Duncan Sheik 承認,「我確實感覺 80 年代又回來了。」這可能是百老匯歷史上首部以 Huey Lewis and the News 樂隊名曲 「Hip to Be Square」 作為高潮的音樂劇。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把 80 年代的審美當做搞笑的對象,就是那些出現在亞當·桑德勒電影里的段子。」 Sheik 認為,「事實上,那是一個充滿炫酷創造的年代。但願在某些方面《美國狂魔》這部音樂劇能夠為 80 時期的審美正名。」


在戲劇界,《美國狂魔》的登場算是萬眾期待(在倫敦大獲成功之後可謂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而事實上其所製造的漣漪已經蔓延至圈外。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從左開始順時針:80 年代正當紅的辛迪·勞帕(Cyndi Lauper);1988 年唐納德·特朗普與前妻超模伊凡娜;百老匯《美國狂魔》劇照;2016年 Hedi Slimane 為 Saint Laurent 設計的最後一個系列;Barneys 百貨重回第 7 大道;Molly Prentiss 新出版的小說,背景設定為 1980 年代的 SoHo 藝術圈。


時尚男裝零售網站 Mr Porter 正式簽約成為百老匯作品男裝合作夥伴, 不管是不是 80 古著,該網站算是傾囊而出為演員準備服裝,盡量打造出復古的 80 格調。


「隱約感到時下 80 年代風潮正向著時尚圈進發。」 Mr Porter 品牌及內容總監 Jeremy Langmead 表示,「雙排扣夾克就是時下流行的單品,雖說相比較當年,如今的剪裁更為修身,肩頭設計也低調了很多。細條紋也是當紅元素。」該網站還開通了特別營銷通道,邀請用戶參與特別購物板塊「像 Patrick Bateman 先生那樣穿衣打扮。」即該劇帶有雙重性格的男主角。


女裝方面也有 80 年代回歸的跡象。3 月巴黎時裝周期間墊肩的設計開始登堂入室,算是一個苗頭。

Hedi Slimane 算是當下最受追捧的設計師之一,從此前 Saint Laurent 大賣的粗糙冷漠風陡然轉向高調絢麗的戲劇風,如同貼了一張超大號 1980 標籤。不過那場秀是其在 Saint Laurent 的收官之作,一月後品牌即宣布雙方分道揚鑣。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左圖為1988 年,Lynn Wyatt 出席 Sid Bass 和 Mercedes Kellogg 在紐約廣場酒店婚禮時的照片。右圖為 Gareth Pugh 2016 秋季系列。


轉變顯而易見卻未必人見人愛。

Bridget Foley 為《女性著裝日報》(Women』s Wear Daily)撰文,將設計師的舉動視為粗魯的表態和終極挑釁。她在評論中以 Hedi Slimane 的口吻假想,「誒,過去 4 年,你不是不喜歡我的洛杉磯失魂落魄叛逆少女系列嗎,如今的 80 復古趴怎麼樣啊?」


Slimane 並非唯一中槍的設計師。80 風潮在巴黎時裝周遍地開花,Lanvin、Kenzo 以及 Isabel Marant 等都紛紛在新季系列中向 80 年代表白。


對於設計師 Marant 這樣的巴黎波西米亞代言人來說,超大剪裁、別針褶皺外套、尖叫系列印花以及新浪潮混搭風格似乎司空見慣,相比受到撼動的受眾,這些改變對她來說還不夠。


我們通過電話採訪了她,「我很專一,喜歡的東西會一直喜歡。」在她看來當下的潮流是時尚圈對於大衛·鮑伊之死以及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以此回到過去,回到單純的俱樂部生活以及跳蚤市場。


她表示擁有大量古著,不僅僅是收藏品還包括她本人的衣物,設計秋季系列時,她時不時要在衣櫥里尋找靈感,比如改裝了自己的超大哈里斯牌粗花呢外套(在論斤賣衣服的古著店淘到的寶貝),而後也登上了品牌發布會。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左圖:1986 年表演中的辛迪·勞帕。右圖:Saint Laurent 2016 秋季系列。


對於所謂的 80 風格的說法她表示異議,在她看來,80 年代的樂趣來源於方方面面的自由:今天是搖滾,明天也可以新浪潮。回想一下當年的偶像們,各個身穿古著和二手衣物,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典型女性代表是歌手辛迪·勞帕。順便插一句,辛迪·勞帕如今還在和 80 年代流行樂隊 Culture Club 的主唱 Boy George 一起在美國舉辦巡演。


「當下各種不同觀念來勢兇猛,正如我們在 80 年代所經歷的。我感覺這種精神又回來了。」


地道的貝弗利精品店一去不復返,傳奇經理人 Fred Hayman 也於上周去世。不過也有 Barneys New York 這樣的奢侈品百貨回歸 80 年代,向自己的往昔致敬。該百貨公司位於紐約 17 街的女裝店於 1986 年開業,與其早先在 17 大道開張的男女裝百貨遙相呼應,也在彼時成了 80 年代時尚舞台的中流砥柱,在那裡可以輕鬆找到 Ala?a、Montana 以及 Gaultier 等設計師的作品。這裡也是慈善表演的秀場, 1986 年時還曾舉辦過為艾滋病研究籌措基金的牛仔夾克拍賣會。


Chelsea 百貨被麥迪遜大街搶了風頭,於 1997 年關門歇業。麥迪遜系列店鋪屹立不倒,而 Barneys 卻重回第七大道。三月的開業慶典上安排了慈善時裝秀以及皮夾克拍賣會等活動,主題是重回 1986,活動所得用以支持 White Columns 畫廊(譯註:紐約最老的非盈利場館,專註支持新晉藝術家的發展)以及 LGBT 社區中心。因為空間局限,時裝秀未能如願上演,拍賣會卻通過網路得以實現。


其實觀察一番周遭的生活便不難發現 80 精神隨處可見。拿電影來說,運動題材有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各有少年時》(「Everybody Wants Some!!」),喜劇片則有《曾經(Once)》的導演約翰·卡尼的新作《唱街》(「Sing Street」),後者講述的是未來的都柏林搖滾樂手狂迷英國老牌樂隊杜蘭杜蘭的故事。


打開電視亦能找到 80 年代的蹤影(其他在線收看設備也一樣):3 月 31 日起,CNN 開播 7 集系列紀錄片《八零年代》(「The Eighties」);Netflix 將推出薇諾娜·萊德(曾主演 88 年經典影片「Beetlejuice」)主演的《奇怪物語》(「Stranger Things」),這部驚悚連續劇自詡是一封「寫給那些年俘獲一代人心的 80 經典的情書」,開播時間定為 7 月 15 日。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左圖:1982 年,Shelley Long 在 NBC 情景喜劇「Cheers」中扮演 Diane Chambers。右圖:Kenzo 2016 秋季系列。


至於特朗普,可能算是 21 世紀首位與 80 年代掛鉤的新晉政治人物。


美國戰略諮詢、研究機構 Berland Strategy & Analytics 的老闆 Mike Berland 坦言,「特朗普的一切競選動機都能在《交易的藝術》一書中找到答案。」該書是特朗普於 1987 年出版的書籍。


還在戰略諮詢公司 Penn Schoen Berland 時,Berland 就曾建議特朗普參與各種 80 懷舊主題的項目,包括開通特朗普接駁航線(Trump Shuttle airline)等。Berland 回憶,「他曾寫道,『我從不會過度投入某個項目或某種模式』。關於媒體效應,則信奉越有爭議越好,由此可見他如今行事風格的核心理念。當我看到時下社交媒體反應時,就會想到這一點,他的確主導了大眾觀念和熱議話題。有時好,有時壞。不過我相信這種理念來自 80 年代,畢竟那是一個自私、自我的時代。」


時下不少拿 80 年代做文章的人其實對那段時間並沒有太多的記憶,甚至壓根沒有。根據音樂平台 Spotify 提供的數據,過去 3 年,80 時期音樂的在線收聽率翻了三番(當然這與 Spotify 自身的發展不無關係,不能完全算在 80 年代的賬下)。此外,該平台第二大 「80 擁躉」是 18 到 24 歲的男性,換言之,那些出生在 90 年代的小鮮肉們。其實即便是第一大聽眾群體,25 到 34 歲的男性,也未曾真正經歷過 80 年代,至多是在嬰幼兒階段有所接觸罷了。


Molly Prentiss 今年 32 歲,其發表的首部小說《1980 年的星期二晚上》(Tuesday Nights in 1980)就將場景設定為 80 年代發展中的 SoHo 藝術世界,還虛擬了Jean-Michel Basquiat 以及 Keith Haring 等藝術家的場景。此書曾引發各大出版商激烈的角逐,本月出版以來亦是備受好評。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圖片來自 www.youtube.com


Prentiss 坦言,「80 年代我還是個小孩子,除了兒童電視節目『Kids Incorporated』,並不是真的有多了解。」


起初,她並不打算如此聚焦 80 年代背景。「不過最終成了一本 80 年代為主題的書,雖說並非有意為之。70 後、80 初現在紅成這樣也算是一件趣事。我 7 年前開始撰寫本書,因此感覺自己很幸運,出版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家熱衷於此。」


導演 Fenton Bailey 聯手製品人 Randy Barbato 在 HBO 發布新作《梅普爾索普:看圖說話》(「Mapplethorpe: Look at the Pictures」),一部講述美國攝影師梅普爾索普職業及個人生活的紀錄片。對於當下的潮流他頗有感觸。


Bailey 和 Barbato 曾經生活在梅普爾索普所經歷過的 80 年代的紐約,在製作本片的時注意到當下的流行趨勢,該片的發布結合了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 Getty 圖像所推出的懷舊主題展。美國惠特尼博物館曾在 1988 年梅普爾索普生前晚期舉辦過其職業生涯回顧展。華盛頓科克倫美術館(部分基金來自美國全國教育協會的贊助)曾計劃舉辦攝影師的重要作品展,而後因為擔心國會反對而取消,並最終在 1989 年華盛頓藝術項目上得以亮相。當年晚些時候,國會議員 Jesse Helms 提議修憲禁止聯邦政府贊助淫穢藝術,並特別以梅普爾索普為例。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浮誇的80年代風尚正在捲土重來


洛杉磯 Getty 博物館舉辦了「梅普爾索普:完美媒介」(Robert Mapplethorpe: The Perfect Medium)展覽,圖為 Robert Sherman 與梅普爾索普拍攝為其攝影的作品合影。


在訪問中,Bailey 談到,「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懷舊。而所謂懷舊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當現實的記憶已然模糊,因而平添了一份浪漫色調。若非如此又從何談起?」他特別提醒不要將過往過度浪漫化,諸如 His East Village 這樣所謂的「新懷舊」完全沒有「舊」時精髓可言。


「事情的本質不止這些。你真的需要隔一個時代再回首往昔,在妥當的時代背景之下真正讀懂其內涵。」過去的已然過去,雖說成長在 Google 時代的人們總能迅速抓住任何潮流的燥熱一番。70 年代從未離開公眾的幻想,90 一代也在盡享持久的復興。就連 O. J. Simpson 案也再度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於是乎一些經典被重新包裝,變身成為溝通 80、90 之間的橋樑,好比浪漫經典劇集《歡樂滿屋》(1987-95)升級為《歡樂再滿屋》捲土重來,就連摔跤手 Hulk Hogan 也將推出莫名其妙的第三季。


不可否認,雖說 80 年代時常扮演著默默無聞的角色,這次卻是帶著獨特的成功重返潮流前沿,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Mr Porter 的 Langmead 認為,「80 年代是重壓之下的一代。」回想起自己的往昔,作為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時尚系學生時代的風格,他並非全然肯定。


雖然如此,總有後代人「回首往昔,將那段時光視作炫酷、復古,他們的含情脈脈將助力 80 風尚再度興起。」


翻譯 國舅


題圖來自 metro.co.uk、chicagotribune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看圖:這裡是過去24小時內發生的重要的事
女王今天 90 歲了,她正打算找個新媒體運營
把「性冷淡風」移植到辦公室里,這裡有個很不錯的案例
從膠片到數字電影,電影放映員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如果你在上海,不妨去看看這個抽象的「開放金字塔」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浮誇的演技片段,笑得口水都流出來了,今天看了10遍
像我這種上了年紀的,特別看不慣你們浮誇的時尚圈
26 個浮誇の還珠表情包就是你的人生寫照
林妙可藝考變美卻姿態浮誇,17歲的她為何停滯在9歲的樣子?
十年袈裟,十年禪榻,卻因你一語浮誇,淡了佛法
110平舊房換新顏,現代簡約風,實用不浮誇!
歡樂頌2的開場,就讓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因為:太浮誇!
煙熏妝照著10位明星學,畫出來一點都不浮誇
100㎡極簡現代風格 摒棄浮誇與複雜
你們這幫科學家,取名字一個比一個浮誇
威少和甜瓜都在場,但主角還是這款浮誇的鞋!
鄧超演技浮誇,一個人拖了整個《跑男》的後腿
尬聊不正經,還帶點浮誇,薛之謙是本色出演《我們的少年時代》吧
那些表情浮誇的喵星人,全世界欠你一個奧斯卡
少點浮誇,多點迷幻!今年初春髮是「迷霧粉」的天下
【美文】我就是我,這樣一個即浮誇又固執的瘋子
大清銅幣價格有百萬一枚?是浮誇還是吹噓?
老照片:百年前的「神級PS」照,美國這股浮誇風有點嚴重啊
每日一笑:浮誇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