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點擊圖片購買


文 | 劉火雄

《文史參考》2011年10月下(微信號:gjrwls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以個人名義分享至朋友圈。


普利策新聞獎於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近一個世紀來,該獎代表了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也是全球熱點問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1942年,普利策獎增設了新聞攝影獎項,歷年獲獎作品幾乎都是兼具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傑作。近年來,伴隨全球化浪潮,獲獎攝影作品題材涉及世界各地,但在創立之初的20年,鏡頭主要對準美國本土。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普通人都通過普利策獎的影像來回憶和記錄自己的一生。


英雄歸來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奧馬哈世界先驅報》厄爾·L·邦克


獲獎時間:1944 年


著軍裝的人是一名美國陸軍中尉,剛剛在二戰北非戰場負傷並榮獲優秀服役十字勳章,得以返回故鄉。這個只有1100人的小鎮,全體出動,在月台迎接英雄。列車抵達,中尉一下車就把女兒摟入懷中,記者定格了家庭團聚的這一幕。照片最震撼之處,在於它沒有展現任何一張臉的表情,卻將每一個人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喜極而泣的妻子、九死一生的丈夫、終於等到父親的女孩,還有一個發獃的小男孩,也許在想他自己的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照片撥動美國千萬家庭的心弦,獲獎是眾望所歸。


明星告別球壇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紐約先驅論壇報》納撒尼爾·費思


獲獎時間:1949年


從貧民窟少年到美國最著名的棒球球星,喬治·赫爾曼·魯思的人生是一部典型美國勵志片。他創下的紀錄直到1974年才被人打破。1948年,馳騁體壇34年的魯思宣布退役,數萬球迷起立鼓掌,淚別英雄。記者認為只有從背後拍攝才可講述魯思退役這一故事。這個穿著3號球衣的背影曾讓無數人為之歡呼、瘋狂,如今雖仍高大矯健,卻略為前傾、佝僂,英雄末路,令人神傷。兩個月後魯思逝世,這個背影成為他留給世人的絕唱。


特技飛行表演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紐約先驅論壇報》納撒尼爾·費思


獲獎時間:1949年


1949年10月2日,美國6萬名觀眾在奧克蘭機場觀看特技飛行表演。一架雙翼飛機向下俯衝,按計劃有三架轟炸機從它上方穿過,不料這三架飛機提早起飛一分鐘。最終,兩架飛機以5英尺的間距擦肩而過,記者抓拍到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強烈的現場感令人心驚肉跳。


罷工糾察線上的鬥爭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底特律新聞》米爾頓·布魯克斯


獲獎時間:1942年


這是第一幅獲得普利策獎的攝影作品。記者巧妙捕捉到1941年美國福特公司5萬人大罷工中驚心動魄的一個瞬間:工人糾察隊把破壞罷工的「福特衛隊」打手打得狼狽抱頭。最終,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完全接受工人的條件,簽訂了 「一戰結束後美國勞資雙方所簽訂的最好的協議」。


奇蹟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弗吉尼亞·肖


獲獎時間:1954 年


一輛大貨車在路經大橋時突然失控,駕駛室向橋下栽去,懸在半空。就在被困者被人用繩子拉上橋面的一剎那,駕駛室突然起火掉到橋下摔得粉碎。弗吉尼亞拍下這命懸一線的時刻,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策攝影獎的女性。


警察與兒童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華盛頓每日新聞》比爾·比爾


獲獎時間:1958 年


華盛頓唐人街正在舞龍放鞭炮,一個兩歲的小男孩踉踉蹌蹌湊上前,卻被一個高大的身影攔住。警察莫利斯彎下身子說:「你不小心的話,爆竹會傷著你」。照片中濃濃的人情味打動無數讀者。若干年後,《華盛頓每日新聞》還把警察和長大的孩子請來,回味當年溫馨。


六十年代的誕生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作者:美聯社 保羅·瓦西斯


獲獎時間:1962年


1961年4月22日,肯尼迪問計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記者紛紛離去,只有美聯社記者保羅仍注視著兩人背影,拍下名垂青史的傑作:天空陰霾,樹木凋零,一老一少兩任總統,宛如背負家庭重擔的父子,心事重重踱步。更令人叫絕的是照片的名字,預示了美國蕭條時代來臨:經濟衰退,肯尼迪遇刺,深陷越戰泥潭……照片一發表就引發巨大反響,隨著時間推移越發具有「魔力」,甚至被賦予別名:「預言」。


好 文 推 薦


想想這樣的情況:A.你是一名秦朝女性,這天準備住店,沒招誰沒惹誰,突然就有歹徒跳出來要把你拖走劫色,你怎麼辦?

百年普利策獎:新聞鏡頭中的美國


為什麼韓國軍隊的口號是「團結」,而在有的韓劇中很多士兵一直喊「忠誠」?《請回答1988》中,最後擔當空軍軍人的金正煥,又以「必勝」為軍人口號!韓國軍隊的口號到底有標準嗎?怎麼變來變去的?


在舉世矚目的天安門廣 場,在無數人的眼皮底下,天安門不為人知地涅槃重生。 直到今天,天安門的這次重建工程仍鮮為人知。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母親臨終的話:真遺憾 你沒當成神父!
陳獨秀帶小姨子私奔 做繼母又做姨母最終仍被拋棄
復仇重鎮多恩的血統來源猜測
大國弱軍:趙宋武力真相
「朝廷亡了,與我何干?」:清末一品大員那桐的致富路
您可能感興趣

鏡頭下:美國人眼中的韓國
百年前法國人鏡頭下:最早的彩色中國
鏡頭下:中國美女最多的城市
鏡頭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大兵
鏡頭下: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俄羅斯
大曝光:美國記者鏡頭裡的62年中印戰爭
中國人鏡頭中的朝鮮
鏡頭下的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
歷史鏡頭法國記者鏡頭中的50年代中國
外國人鏡頭下的上個世紀二十年的中國
「全歐了」:美媒慶普利策獎時 鏡頭下的歐洲難民生活依舊
鏡頭中的80年代中國彩照
日本攝影師鏡頭中的中國:八十年代的我們
日本人鏡頭下的三十年代中國大地
民國初年,一位美國人鏡頭下的杭州影像
鏡頭下:70年代的中國民兵
美國人鏡頭下80年代中國
罕見:外國鏡頭下的七八十年代中國普通人生活!
法國人鏡頭下百年前的中國彩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