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航天日,航天專家們要帶著小朋友研製科普衛星了
芥末堆訊,今日,是中國首個中國航天日,在今天,北京八一中學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機構也同時宣布將與航天專家們一起研發中學生科普衛星,並開發相關課程。
北京八一中學方面,航天人才交流中心的專家們將帶領八一中學的學生團隊一起研發一顆低軌道中學生科普衛星,這顆衛星將以八一中學校名命名,計劃於2017年發射。衛星可遙控工作並自動向地面發送遙測信息,學生們可通過接收無線電信標信號,與這顆衛星進行雙向無線電中繼通信並開展其它的科學實驗。發射後,衛星將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向全世界提供免費服務。
衛星升空開始啟用後航天專家將與八一學校聯合組織各種天地協同的教育和科普活動,同時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計劃在全國發展200所航天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組成衛星科技應用教學與衛星創客實驗室聯盟,聯盟校之間可利用這顆衛星平台開展衛星及航天相關課程開發、交流、學習及衛星互動應用等科學實踐活動。
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透露,在未來,航天人才中心還將與相關學校合作共同開展「中國首顆中學生火箭製作與發射創客系列活動」。
無獨有偶,同在今天宣布與孩子們研製衛星的還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發起的「少年微星計劃」活動。今天, 「少年微星計劃」 在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正式啟動,該項活動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全國的少年兒童將在啟動後的近一年中設計並親手製作一顆以「少年」命名的納米衛星,於明年上半年發射到太空。
據悉, 「少年微星計劃」依託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少年兒童科技培訓基地,將舉辦分為「創星、造星、發星、亮星、觀星」五環節的系列活動,將延續到2017年12月。
這五個環節具體為:
創星,就是「衛星創意設計徵集」,面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對「少年星」的功能設計創意,並從眾多創意中評選出若干「少年夢想之星」。
造星,就是「衛星套件的組裝」,學生利用科技館提供的納米衛星套件,動手製作自己的衛星作品,經選定後轉交專業院所,完成最終的研製、改造和地面環境測試,成為真正可以上天的衛星。
發星,就是「少年星的發射」,「少年星」將在2017年上半年搭載在「微星一號」衛星上一起發射。
亮星,就是「點亮少年夢想之星」,2017年兒童節,在中國少年兒童科技培訓基地正式啟動時,參與活動者將有機會與國家領導人一起點亮中國少年夢想星,並通過在軌運行的「少年星」,寄語全國的少年兒童。
觀星,就是「航天的觀測和體驗」,將組織全國少年兒童通過科技館設立的衛星測控站,觀測「少年星」的運行與實驗情況,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科學探索、課程教育和航天體驗活動。
航天教育將成素質教育新內容
早在2009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的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為青少年航天知識科普所定製研製的衛星「希望一號」已發射升空。而在今日,航天教育確實又邁入另一個階段,青少年不止能接受科普知識,也將參與到衛星的研製上來了,或許對於航天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將會更高。
從資源方面來看,八一中學活動由中國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作為領導單位,而宋慶齡基金會這邊則由擁有2017年上半年將發射的衛星「微星一號」項目的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支持,兩方都有足夠的資源落實此事。該活動或許也向教育界透出新訊號,在科技素質教育的藍海中,航天教育也將入主其中了。來源: 芥末堆

※首個中國航天日 探月中心看望慰問航天專家
※中國航天日,行星科學家鄭永春帶你回顧航天史十大傳奇
※首個中國航天日 航天員重溫誓言
※我們將迎來首個中國航天日
※阿聯酋航天局成立三周年——細說一個中東國家的航天夢
※中國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詞 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行星科學家鄭永春帶你回顧航天史十大經典傳奇
※致敬航天人:他们把科幻变为现实——航天日访刘慈欣
※東風航天城:中國航天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的大本營
※中國首個國家級航天博物館有望落地
※「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在北京天文館開幕
※中國航天日,你知道幾個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首個「中國航天日」中航發布了兩張航天海報,土的驚動了共青團中央
※中科院航天戰略專家張偉:正視我們的航天能力
※中國航天人的奮鬥:中國航天世界領先,僅次美俄兩超級大國
※德媒:中國航天計劃亮點頻現 宇宙探索趕超航天大國
※三位航天專家在北戴河說了啥
※小狗「航天員」:載人航天事業的幕後英雄
※中國航天,做時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