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熙北伐的簡介:大宋朝與大遼王朝的宿命之戰

雍熙北伐的簡介:大宋朝與大遼王朝的宿命之戰

>

提示:雍熙北伐的簡介:大宋朝與大遼王朝的宿命之戰:公元979年宋太宗攻滅北漢, 宋朝 一統中原,遂進軍燕雲與東亞強大的遼帝國爭奪霸權。高粱河一戰耶律休哥拯救了大遼,然而遼國的危機並未解除,遼帝國在以後的數次宋遼交鋒中連遭慘敗,僅在雄州一戰中稍佔上風。公元986年(宋太宗 雍熙 三年),大遼景宗去世後


關鍵字:雍熙、宋朝、北伐、郡縣、燕雲十六州、


公元979年宋太宗攻滅北漢,宋朝一統中原,遂進軍燕雲與東亞強大的遼帝國爭奪霸權。高粱河一戰耶律休哥拯救了大遼,然而遼國的危機並未解除,遼帝國在以後的數次宋遼交鋒中連遭慘敗,僅在雄州一戰中稍佔上風。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大遼景宗去世後遼聖宗和蕭太后孤兒寡母執政,同時遼軍在後方正糾纏於和高麗及女真部落的戰爭,於是宋太宗感到第二次北伐時機成熟了,攻取燕雲十六州的雄心再次萌發。宋朝幾乎動員了舉國之兵,「在行之兵實二十萬」兵分四路,山前山後(太行山脈東和西)各兩路,發動了對遼的戰爭,史稱「雍熙北伐」 ,其軍勢之浩大堪比征服南唐之役。

雍熙三年三月北伐開始了,宋軍的戰略計劃從宋太宗的一些相關記載可以看出大概,「初曹彬與諸將入辭,上謂彬曰,潘美之師但先趣雲、應,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救范陽,不暇援山後矣」 ,曹彬第一次進攻缺糧返回後太宗又下令,「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會,案兵養銳,以張西師之勢;俟美等盡略山後地,會重進之師而東,合勢以取幽州。」北伐失敗後又聲稱「止令曹彬、米信等頓於雄、霸,裹糧坐甲以張軍聲。俟一兩月間山後平定,潘美、田重進等會兵以進,直抵幽州,力驅攘,俾契丹之黨遠遁沙漠,然後控扼險固,恢復舊疆,此朕之志也。奈何將帥等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遠斗,速取其郡縣, 更還師以援輜重,往複勞弊,為戎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


從最後一段宋太宗的言論看「止令曹彬、米信等頓於雄、霸,裹糧坐甲以張軍聲」應該是戰爭初採取的策略,但事實是曹彬戰爭一開始就和潘美幾乎同時果斷的北上,因此河北宋軍最初的策略應該是第一段話曹彬進見辭別時太宗告誡的「且持重緩行」才是事實真相,宋太宗最後一段話是在戰後給趙普信里陳述的,通篇在不斷地推脫責任,因此所謂「頓於雄、霸」,可能僅僅是對推託戰敗責任的言辭,筆者認為宋太宗即使是第一次撤軍後亦未明確要屯兵雄、霸,而僅僅是要求沿白溝和米信合兵(這點後邊還會談到)。當然不管怎麼說,總體上宋軍是以河北部隊牽制敵軍,山西主攻山後各州,然後各路會師攻打幽州,這點是毫無疑問的。接下來我們著重探討河北方面軍作戰經過,山後方面具體可見《宋朝軍事故事探秘》一書。

雍熙北伐的簡介:大宋朝與大遼王朝的宿命之戰

遼軍發現宋軍退卻,耶律休哥迫不及待的發動了力度前所未有的新城會戰,由於曹彬及時地增援,休哥遭到了宋軍強有力的反擊。《宋史.米信傳》對此戰的殘酷進行了記載「契丹率眾復來戰,王師稍卻,信獨以麾下龍衛卒三百禦敵,敵圍之數重,矢下如雨,信射中數人,麾下士多死。會暮,信持大刀,率從騎大呼,殺數十人,敵遂小卻,信以百餘騎突圍得免」 再看《宋史.李繼宣傳》對此戰的描述同樣慘烈「大軍還雄州取芻糧,遇契丹新城,疾戰至暮,繼宣中十創,劍及兜鍪,明日復戰,繼隆為敵所邀,繼宣以所部拔之」這裡也告訴了我們兩個信息第一宋軍當時是在撤退,第二遼軍的攻擊力度極為可怕,米信和李繼隆部均受到猛烈攻擊,宋軍陣營第一勇將李繼宣竟然也身負多處傷口。


雖然宋軍也對此戰號稱取勝「斬首千級,獲馬一百匹」但事實上卻是險勝。幽州西北道都部署米信這樣的前敵總指揮竟然狼狽的身邊只剩下三百多人,如非李繼宣及時趕到宋軍可能會以慘敗告終。當然耶律休哥應該感到幸運,如果宋軍是一支騎兵為主的部隊,那麼新城之戰的輕敵的代價將會是遼帝國的國運。

您可能感興趣

宋哲宗趙煦簡介 少有大志,北宋最短命的皇帝
隋朝王雄誕的簡介 王雄誕與汪華的關係
宋朝潘美的歷史簡介
宋遼徐河之戰簡介:大宋再一次遏制了契丹鐵騎
北宋開國大將潘美簡介 潘美是怎麼死的?
南北朝白馬將軍陳慶之的簡介 陳慶之一生戰績驚人
桐城三祖之一劉大櫆簡介 劉大櫆的主要成就
南宋抗金大將吳璘簡介 吳璘是怎麼死的?
大韓佛教曹溪宗之簡介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烈士劉胡蘭簡介
慈聖光獻皇后簡介 曹皇后與宋仁宗
朱元璋鄱陽湖之戰簡介 鄱陽湖之戰的結局與影響
三國曹芳簡介 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怎麼死的
唐朝皇帝列表簡介和生平大事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之後的皇帝是誰
宋真宗趙恆簡介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一生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簡介 韓愈的詩詞欣賞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簡介
宋遼戰爭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