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紅土地上中國維和工兵「獨一無二」
來源:軍報記者-中部戰區 作者:譚玉維 郭紅缽 萬端武
向當地小學「土博曼和芭芭小學」捐贈文體用品
軍報記者-中部戰區(譚玉維 郭紅缽 萬端武)當地時間4月25日下午5時許,來自第38集團軍某工兵團的中國第十八批赴利維和官兵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返回營區,卻意外地看見門口聚集了許多當地村民。
「他們是不是遇到困難了?」
「是車陷了?還是橋垮了?」
……
正當官兵們準備收拾裝備過去幫忙時,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只見村民們紛紛捧出早已備好的魚、香蕉等禮物,堆進了官兵懷中,感謝中國朋友5個月來的熱心幫助。村長巴德爾緊緊握住朱雲飛副大隊長的手,不斷地稱讚:「China good!China friend!」 這一幕,令官兵們感動地熱淚盈眶。因為他們知道,飽經戰亂的綏德魯鄉村物質條件極度匱乏,村民們只能靠摘野生水果、到森林打獵維持生活,現在卻拿出珍貴的口糧贈予心中最可愛的中國軍人。這是親人一般的問候,這是兩國友誼的見證。隨行的聯利團(聯合國駐賴比瑞亞代表團)官員豎起了大拇指,「此情此景只有在中國工兵的駐地才能見到」。
夢想息息相通,軍民魚水情深。
任務在重不叫累,條件再差不怕苦,苦難再大不低頭
工兵分隊正在修復任務區道路
13年來,中國維和工兵在西非的這片熱土上,與賴比瑞亞政府、人民一道,拆除戰爭留下的殘垣斷壁,重建曾是「西非明珠」的美麗家園,這份人間大愛與執著付出世所罕見。
「作為在綏德魯執行最後一批援建任務的中國工兵,我們定會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把中利友誼之路鋪得更寬更遠。」大隊長倪景玉望向廢墟上聳立的嶄新建築,堅定地說道。
砥礪同行,復興可期。
工兵分隊修復任務區道路
工兵分隊搶修坑窪不平的道路
在綏德魯至首都蒙羅維亞的唯一一條公路上,中國工兵始終以一流的精神狀態、一流的建設速度、一流的工作標準,修築涵洞、拖救車輛、維護道路,疏通著這條長達500公里的「生命補給線」,有力保證了援建物資按時運抵綏德魯,為當地建設添磚加瓦。
工兵大隊大隊長為學生贈送書包
在土博曼和芭芭小學,他們心繫貧苦孩童、傳遞雷鋒精神,捐贈了大批書包、文具、籃球等文體用品,還發揮專業優勢修建了足球場,徹底改變了學生在馬路上踢球的現狀。在竣工儀式上,校長泰利十分動情地說:「非常感謝中國工兵給我們的援助,在聯合國駐綏德魯維和部隊中,此舉獨一無二!」
是的,獨一無二,這是強軍興軍的時代呼喚,也是大國軍隊、強國軍隊走出去的生動寫照。
工兵分隊道路施工作業
工兵分隊平整任務區道路
工兵分隊搶救被滯留車輛
工兵分隊搶修被毀道路
※驚出一身冷汗:中國維和士兵一鍬剷出一枚未爆彈
※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在非洲有多危險?看這一畫面都令人緊張
※二維和三維的區別
※中國維和工兵,世界上唯一能讓全球各國部隊主動對其敬禮的部隊
※三國第一維和大使:呂布
※在西非馬里維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鋼七連」
※一氣呵成,中國維和部隊展示入神的槍法
※你的營地里,有沒有這樣一叢「維和」草
※聯合國大營太艱苦 中國維和部隊卻吃上了蔬菜 外國人一臉懵逼
※維和記憶:一場沒有地圖的旅行
※歹徒持槍搶劫中國維和官兵?看到這一幕嚇跑
※非洲小國很窮很亂,中國去維和,當地姑娘愛上兵哥哥
※中國維和士兵也有戰地大劇了!堪比太陽的後裔!看中國軍人!
※「同在藍色旗幟下」維和解放軍眼中的「南蘇丹日本維和士兵」
※這裡不僅有中國維和部隊的足跡,更有中國護士的貼心照料
※忘了《太陽的後裔》吧,中國維和士兵也有戰地大劇了!
※看維和路上「師徒四人」的「七十二般變化」
※馬里維和戰士傾訴心聲:多想在你身邊唱一首「十五的月亮」
※馬里吃緊,一法國維和士兵與恐怖分子交火中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