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拍賣市場「寡頭」化

中國拍賣市場「寡頭」化

中國拍賣市場「寡頭」化


2016年中國內地藝術品春拍尚未拉開帷幕,市場硝煙已經開始瀰漫:中國嘉德將推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局事帖》,這件作品在2009年秋季藝術品拍賣中的成交價達到了1.08億元,成為了中國書法中首件成交超過億元的拍品;《雲中君和大司命》將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亮相,估價為1.8億元人民幣。


中國內地的兩大拍賣行在拍賣之前就如此比拼,這在以往並不多見。而就在近日,上市公司宏圖高科發布公告,宣布通過定向增發收購匡時國際,進軍藝術品拍賣行業。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將進入「寡頭」時代。

1993年,上海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舉行首屆中國書畫拍賣會,155件拍品總成交額為880萬元;1994朵雲軒春拍,255件拍品,總成交額為1530餘萬元。1994年,中國嘉德也舉行了首場拍賣,分設「中國書畫」和「中國當代油畫」兩個專場,總成交額1420餘萬元人民幣。其中張大千的《石樑飛瀑》以209萬元成交,創了中國書畫拍賣成交最高紀錄。而在當時成交價最高的拍賣行是北京翰海,在1994年秋拍中,北京翰海秋拍中國書畫成交額為2400多萬,中國古董珍玩總成交額為860多萬。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之後,今天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份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2015年,中國嘉德總成交額突破45億;保利拍賣系包括北京保利、保利香港、保利廈門以及保利山東、廣東保利五家公司,2015年總成交額90億元;2015年度北京匡時拍賣總成交20餘億元。這三家拍賣行的總成交,基本上佔到了內地拍賣市場的80%以上,而對於中小型拍賣行來說,2015年出於謹慎甚至暫停了春、秋兩季拍賣活動。


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越來越集中於三大拍賣行,除了品牌因素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是資本運作的結果。除了北京匡時被上市公司宏圖高科併購之外,保利拍賣已經在香港上市,而泰康人壽則是中國嘉德拍賣的重要股東。拍賣行進入資本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帶來充足的現金流。目前拍賣市場爭奪貨源日益激烈,拍賣行在爭奪高價拍品時,已經開始通過預付一定成交費用的方式,來獲得重要拍品的拍賣權,這在全球範圍也已成為了一個慣例。2015年,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中,對於上拍的12件拍品啟動了不可撤銷報價,即一旦拍品流拍,場外第三方將以拍賣前保證的價格買下這件作品。


同時,中國內地拍賣行在徵集拍品的力度以及形式上的創新,也使得拍賣行必須擁有大量的現金流。中國內地拍賣行每次海外徵集的成本在30萬至50萬元,甚至更高。而如果是內地的徵集和巡展,每次10萬元,基本上也是必須的。在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整體大環境下,這樣的開銷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小拍賣行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而不進行這樣的徵集和巡展,其結果就是很難徵集到重量級的拍品。

寡頭的出現,一方面使得綜合性的藝術品拍賣行的數量會大幅減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某一領域有專長的拍賣行會成為發展的新趨勢。目前,中國內地已經有專門拍賣紫砂、壽山石、玉器等小門類的機構,他們通過在各自領域的專業性也尋找到了生存的空間。


拍賣行說到底還是一個中介機構,只要能夠為賣家找到買家,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寡頭時代的到來,對於拍賣行來說,是一次「洗牌」,但對於中國內地的拍賣市場來說,卻正在帶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郵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中國水墨拍賣專場
一組拍賣場上的中國油畫
五張圖帶你讀懂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現狀
縱觀全世界各大拍賣行都在炒作中國的國粹
中國水墨拍賣專場三十四
又一組拍賣場上的中國油畫
大清銀幣市場拍賣市場價格
藝術品拍賣市場「玩的就是心跳」
中國水墨拍賣專場(二)
中國水墨拍賣專場(九)
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
全球化背景下 中國藝術品拍賣將如何發展?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兩級分化 孤品會愈發精貴
中國文物藝術拍賣市場企穩回升 中國價格顯影響力
中國水墨拍賣專場(二十)
台灣拍賣市場「雙旗幣」最新市場行情及價值?
瓷器丨拍賣場上最貴中國瓷器排行榜
目前國際拍賣市場最感興趣的抽象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