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術展熱鬧 美術館冷清

美術展熱鬧 美術館冷清

記者|姜浩峰


「全球最大規模的賈科梅蒂回顧展」,在余德耀美術館新近亮相,這一展出,令賈科梅蒂這位辭世整50年的瑞士雕塑家,成為京滬藝術圈的一大熱詞。值得一提的是,賈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乃是如今國際拍賣市場的焦點所在——2015年,其作品《指示者》以1.41億美元成交;2014年,作品《雙輪戰車》以1.01億美元成交。


本次余德耀美術館的賈科梅蒂展,其規模可以和2007年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賈科梅蒂大展相提並論,足見民營美術館已成為滬上美術展覽的一股強勁力量。龍美術館、喜瑪拉雅美術館等不時有新聞見諸報端,比如劉益謙近日又撒了2.7億港元拍進張大千《桃源圖》,就讓龍美術館再成焦點。

與此同時,諸如芮歐、K11等百貨公司,近年也紛紛介入美術展;特別是環球港,索性在其頂樓常設一美術館,顯示出欲在展出市場分一杯羹的勢頭。


然而,諸如上海美術館等公立機構,卻不時顯出一絲冷清的氣息。其實,公立美術館無論展品檔次和藝術水準,仍在總體上遠遠超過民營美術館和商業機構。假若養在深閨人未識,著實可惜。


不久前,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顯示,在全球主要城市中,上海的美術館總數(包括藝術畫廊)為208個,位居第8位。與居於首位的巴黎之1046個相比,相差838個。負責該項目調查研究的鮑宗豪教授認為,無論是美術館質量還是數量,上海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如何讓公立館、民營館取長補短,如何讓市民、遊客喜歡上美術館,上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去美術館的路不能太遠

「當初把上海美術館遷往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我是有意見的。」在一次獨家深入採訪中,著名畫家陳家泠對《新民周刊》記者直言,「老早上海美術館在人民廣場,是市中心,交通便利,無論是畫畫的人,還是對美術作品有興趣的市民,去一次美術館都很方便。但現在搬到比較偏一點的地方,說老實話,我是不大會去了。」


曾經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如今的對外稱謂是中華藝術宮。採訪中華藝術宮副館長李磊時,記者發現他遞過來的名片上,單位一欄仍寫的是——上海美術館。雖然早在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術館就遷徙到了世博會中國館,並改名為中華藝術宮,但其實質,仍是美術館。


陳家泠所言不虛。比較人民廣場時期和中華藝術宮時期,類似的展出,觀眾數量對比強烈。比如早在2004年,一場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41天共接待觀眾26萬人。儘管當時老建築容量有限,卻達到了每日6000人以上的觀眾流量,排隊參觀的隊伍一直蜿蜒至南京西路上。而到了2014年,由中華藝術宮和列支敦斯登王室收藏共同策劃主辦的「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展出滿月時,總觀眾人數僅為7萬多人。平均而算,每日僅2300人左右。


單以體量論,當年設在人民廣場的上海美術館,展出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而中華藝術宮總建築面積達16.68萬平方米,展示面積近7萬平方米,是老美術館的10倍還不止!

美術展熱鬧 美術館冷清

當然,單以一次印象派珍品展和與之風格並不類似的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作比較,也許並不公平。統計數據表明,中華藝術宮自2012年開張,至2015年10月,共接待中外觀眾740萬人次,其間成功舉辦各類展覽100餘個,展出作品逾18000件。純粹以參觀人數來看,中華藝術宮日均接待量每年遞增,至2015年每天已經超過9000人次,節假日最高峰曾突破36300人次。不過,這其中勢必包括了許多因世博中國館之名前來參觀的遊客,其中不乏旅遊團。遊客走馬觀花,真正來欣賞展覽的並不多——比如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期間,進入展區者的日均數量就不及到訪中華藝術宮者之半數。


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採訪時,華東理工大學會展研究所所長居閱時教授坦言:「以前上海美術館設置在人民廣場,畢竟交通便利。現在設在並不處於中心城區的地方,確實讓真正喜歡美術作品的愛好者、專業人士感覺不太方便。另一方面,旅遊團組織的遊客,其實未必是美術館希望得到的觀眾。」在居閱時看來,對於美術愛好者而言,去往美術館的路程不應該太遠。


然而目前,坐擁地鐵8號線的中華藝術宮,交通尚算便利。相比之下,位於南市發電廠舊址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距離地鐵西藏南路站、南浦大橋站才真正是兩頭不靠,步行起碼20分鐘不止,門口也很難找到公交站點。對於學生一族乃至退休老人來說,確實很不方便。


「一些公立美術館設置在較為偏遠之地,我並不反對。只不過對於參觀人流的主動性上,希望有關部門多加考慮,如何才能讓愛好者更願意去?這是一個問題。」居閱時說,「另一方面,上海也不可能只有一個公立美術館,我希望未來儘可能多地考慮在蘇州河兩岸選址,再多設立一些公立的美術展覽機構。畢竟,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河道比之黃浦江來說不算太寬,兩岸有互動性,一些老廠房等等,可以進一步利用起來,設置美術館,作為中華藝術宮、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的重要補充。至於民營美術館,我相信它們會綜合市場的考量來設址。」


橫向比較,與藝術之都巴黎坐擁千餘座美術館相比,上海的各類美術館數量僅為208個,兩者數量相差近五倍。縱向比較,上海公共文化服務主要的3個指標中,博物館數量位居全球主要城市第七名,為100個,與排名第一的洛杉磯之221個相比,差距不到一倍;電影院年度入場人次,上海位於第4名,為22878000人次,相比排名第一的巴黎之58246000人次,差距為一倍多一點。可見,上海的美術館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無論是公立美術館還是民營美術館,都仍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確實有相當數量的美術館,正在籌備中——比如浦東新區,未來將在小陸家嘴(600663,股吧)地區建設浦東美術館。2015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曾透露,浦東美術館「將設在東方明珠(600637,股吧)和國際會議中心附近的一塊地,這塊地目前是小陸家嘴地區最最值錢的一塊地」。沈曉明表示,儘管想要這塊地的開發商很多,但多少錢的項目浦東都不打算賣,就留下來給浦東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建個美術館。


未來的浦東美術館,與正在籌劃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暫定名)、浦東群眾藝術館和浦東青少年文化中心,加上浦東原有的東方藝術中心、科技館、即將開館的臨港當代美術館和幾個民營的博物館,將構成環世紀公園文化圈。到「十三五」末,浦東市區的居民可望10分鐘就能走到一個文化設施,郊區的居民可望走15分鐘便有一處文化設施。


不容忽視的民營力量


余德耀美術館的賈科梅蒂展,在藝術圈中形成了不小的共鳴。「賈科梅蒂瘦瘦的人形是歐洲20世紀中期的精神寫照,所有的孤寂、痛苦、迷茫、反思、覺醒,似乎都凝聚在瘦削的造型和緊張的結構中了。」李磊如是說。

然而,滬上類似余德耀美術館這樣能夠扛起賈科梅蒂展的民營美術館,又有幾何呢?


上海壹號美術館前副館長兼藝術總監湯曉東告訴記者:「和公立美術館相比,民營美術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是否邁得過檻,很難說。」湯曉東認為,一個合格的美術館,必須具備四大要素——場地要素、收藏要素、學術要素和策展人要素。而許多民營美術館,大多除了場地要素以外,掛一缺三——藏品、學術、策展人,啥都沒有。


對比民營機構,公立美術館確實更加註重美術館各種要素的齊備。比如4月15日於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開幕的《西顧東走七人繪畫展》,由上海美術家協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聯合主辦。展覽不僅由七位藝術家的作品組成,還邀請了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潘耀昌擔任學術主持。在開幕式之後的座談會上,潘耀昌負責向觀眾和嘉賓講解。


反觀民營美術館,近年來若干新館紛紛誕生,場地是有了,但人才匱乏一時難以解決。「以前美術館招聘大多內部推薦,現在人手不夠,我們常年在招聘網上掛有職位。」策展人王慰慰說。對於人民公園內的上海當代藝術館來說,教育專員、策展助理、行政專員、設計師等職務無不虛席以待。


再比如龍美術館,更是開放了近30個崗位,包括學術出版3人、典藏陳列3人、事業發展3人、平面設計1人等,統統缺乏。據記者了解,除正式員工需求外,幾乎所有民營美術館都在線上招募3個月以上的實習者。


對民營美術館的缺陷感覺失望的湯曉東,辭去民營美術館副館長和藝術總監職位後,目前正在進入另一種角色——介於藝術與市場之間,按他自己的話說,是在「搞藝術資本」。「資本,往往代表了市場的利益,而並不代表藝術。」湯曉東說,「如果藝術家僅僅求名,而資本僅僅逐利,事情也許會簡單化。但如今,資本想名利雙收,這一點在一些民營美術館行業很顯見。用驚人的價格拍下一件藝術品,令舉世皆知,這樣的事並不鮮見。但我認為,藝術不是以貨幣來作為價值標準的。衡量藝術的唯一標準是藝術家的感受,只和藝術家有關。這一點,和大多數行業是不同的。藝術的本質是藝術家對世界的感知,以及是否能將之表現出來。」


普通觀眾買誰的賬


滬上的美術展出,多年來有個奇怪的現象:舉凡掛著印象派頭銜者,大多門庭若市。2004年上海美術館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曾經轟動滬上。而近年來比較引起轟動的,則是2014年在淮海中路K11舉辦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


比之2004年在6000餘平方米的專業美術場館布展,K11的半地下室展廳僅能容納200人進入。然而,那次莫奈展雖然門票價格不菲,200元一張,竟然吸引了40萬人次參觀,單日最高人次達6000人。當時,莫奈作品的提供方、法國馬摩丹莫奈美術館副館長瑪麗安·馬蒂厄(Marianne Mathieu)女士告訴《新民周刊》記者:「那麼多上海年輕人冒雨前來排隊,實在令人感動。」


也許印象派作品較為符合上海都市人的欣賞口味吧,2014年與K11合作的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又在2015年末推出了「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特展」。這次展覽放在了位於市中心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覽中心。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展覽整整持續了小半年。展覽中心的場地更寬敞、展出條件比之K11更好,仍然可見周末排隊的人流。


可能是看到在K11舉辦的莫奈展效果良好——不僅觀眾數量令人滿意,甚至在展出期間還推高了商場其他產品銷量,銷售額增幅達到20%——最近,滬上一些商家頻頻推出展覽,有的甚至躍躍欲試辦起了美術館。比如位於靜安寺的芮歐百貨,辦起了「米羅製造——夢幻版畫體驗展」,環球港美術館的「傳奇·畢加索藝術大展」門前也排起了長隊。


然而,商場畢竟不是美術館。K11當年辦莫奈展,將半地下室的商場空間臨時改造成美術館,並且要達到類似博物館級的溫度濕度要求;在人流涌動的開放式商場空間,還要保障美術珍品的安全,達到安保要求……如此種種,需要花費更多人力物力。與正規的常設美術館相比,其邊際成本之高,看最終票價亦可知道。


美術高級教師、有「環球游畫第一人」之稱的楊雲平先生,不僅多年來從事高中美術教育工作,還利用寒暑假機會遊歷世界各國寫生。他告訴記者:「目前上海的各類美術展覽很多,但適合學生和普通市民看的展覽,其實並不多。一些美術館自以為高大上,姿態就不是很平民化,感覺上像不是很歡迎普通觀眾一樣。普通觀眾還沒有去問價格,就已經覺得嚇絲絲——不敢邁步進去。」在楊雲平看來,許多美術展,看起來更像是圈內人的遊戲。


「對於普羅大眾,還有學生來講,寫實的作品當然更易理解。美術館,特別是公立美術館,有義務鼓勵年輕人、學生更多接觸美術作品。然而,我覺得上海許多美術館的作品,確實是不太適合學生看的。」楊雲平直言,「許多作品可能是所謂『象牙塔內的東西』,那些展覽很多也就是『一日游』,開幕式上搞個酒會,圈內人一起白相相,外界人士很難進入。到展出第二天就開始門可羅雀。那只能說明這些作品可有可無——你索性開個酒會自家人一起喝喝酒也就罷了,要向公眾展出作品幹什麼呢?」


楊雲平曾在巴黎一些公立美術館看到:許多年輕人、學生就席地而坐,臨摹牆上的傳世之作。那孜孜以求又足夠放鬆的心態,讓他很是羨慕。「對於我這樣的美術老師來說,當然希望學生更多接觸作品,更多接觸美術館。然而,真正在實踐層面,問題就來了。學校課表如何安排?誰能擅自更動?每一節課都是排好的。再說美術館又大多不在校門口,從校門到美術館,這麼長的路,怎樣組織?雙休日、寒暑假,許多學生又要補課,即使是沖著考美校而去的學生,往往也是功利性很強的,你讓他去美術館浸淫一下午,他寧願在家速成臨摹石膏像的技法,以期通過考試。」楊雲平覺得很無奈,「單說信息量的話,在家上網瀏覽作品,可能比去美術館更加事半功倍。」


熱鬧過後,如何讓市民、遊客喜歡上美術館,上海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鄧益偉 HN006)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描寫信陽事件的《謊禍》為何被禁演?
英國若退歐 瑞典將跟風
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出爐 不贊同學部委員「終身制」
遼寧省文物總店網路門市上線運營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美術館舉行貓咪美術展 卻拒絕真貓進入
趣聞|日本美術館舉行貓咪美術展,卻拒絕真貓進入
中韓交流重啟:韓美術展北京開幕,中韓友好協會商議改善關係
榆林工藝美術展亮相西安
多倫多藝術節和東京美術展,哪個更好看?
博士後書畫家肖紀波亮相東京美術展 引各界關注
號外號外!南京國際美術展平行展作品徵集啟動!
貓咪也想去美術館看貓咪美術展覽,哈哈哈
北斗星藝術簽約「文心蘭杯」美術展 校長:忠於自身的思想去創作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正式啟動
草間彌生國慶美術展:我永遠的靈魂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將在澀谷舉辦美術展
一大波自說自畫美術展的花絮照片
晉久為美術展錄語音解說 收益金捐至兒童福利會
第十八屆日本東方國際美術展
為了看美術展覽,這隻貓咪也是拼了
連貓都想闖入的貓咪美術展,不是有我的同類在裡面嗎?
10月東京必去的四大美術展,國慶節估計會爆滿!
夜店街六本木居然有吉卜力美術展!擠破頭也值得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