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物館並非「商」不起,但要有規矩

博物館並非「商」不起,但要有規矩

杭州博物館剛撕完名牌,南京博物館又火了!根據報道,該博物館「笑納」了企業的真金白銀,擅自與房地產商親密協作,讓其在大成殿、欞星門等國寶級建築內大打「文化牌」推銷房產——一時紅毯滿地,廣告橫陳,明星站台,喧鬧了一天。日前,南京市文廣新局通報稱,該館負責人未履行任何報批手續,嚴重違規,責成停職檢查。從真人秀到接商演,博物館的破格之舉引來漫天爭議,而博物館商業化的問題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


博物館是不是應該與商業活動劃清界限?當然不是。從古今中外的案例來看,博物館有償參與商業活動再正常不過,引入一定的商業化操作已是世界性趨勢。而從政策法規來說,《文物保護法》《博物館管理辦法》《博物館條例》等都對「多渠道籌措資金」、有償服務活動、「合理適度利用」等予以鼓勵。所以,博物館並非不能創收,關鍵是把握尺度,應該有原則、有規矩、有底線。


那麼,應該有哪些規矩?當前,很多原則已經成為共識。比如安全,商業活動應該以有利於文物保護為前提,但當前很多活動要鋪設裸露電線、開啟大型電氣設備等,極易發生意外,簡直視文物安危於不顧。比如文化定位。文化和教育是博物館的核心功能,商業活動也應服從、服務於這個主題,像《博物館條例》規定的那樣「不得違反辦館宗旨,不得損害觀眾利益」,也就是要「矜持」有節制,對項目精挑細選,保持一定的「免疫力」,而不能離銅臭太近、離文化太遠。

除此之外,案例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關於博物館創收還需要更多的規矩。其一,程序正當。所謂「用不正當手段達到的目的,不是正當的目的」,博物館雖然可以掙錢,但也應該「有道」。比如新聞里的主角身為一館之長,但更像是博物館的主人,而博物館也成了他家的自留地,可以自作主張、擅自租借生財,儼然「大權在握」,實在任性!根據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商業活動,必須得到省一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許可,具體方案也應申報。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堂而皇之的有之,欺上瞞下的不少,而即便上級審批也並不一定靠譜。行政審批由誰拍板?以什麼為標準?會不會有很多自由裁量的空間?又怎麼保證效率和公正?當前,從故宮出現私人會所到宋美齡別墅內「開餐廳」,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過度商業化的現象已引起普遍憂慮,反映出博物館商業項目的審批還缺乏成熟的約束機制,也缺少必要的公共監督。


其二,透明運作。博物館姓「公」,其商業化操作也是以非盈利為目的,收益應該用於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收支更應該讓公眾看得見。然而,案例和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博物館的收入公眾並不知情,使用情況更是糊塗賬,這其中除了中飽私囊、填充單位小金庫之外,或許還有收益上繳、挪為他用等情況——這些「利益往來」,值得深究。


總之,博物館「從商」算是大勢所趨,與其擔憂其過度商業化,與其呼籲有節操、有底線,不如更加關注其運作機制,通過嚴格審核、運營過程公開、財務透明、公眾有效監督等方面的探索,讓其在規範化的框架內健康運行。 (夏振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CN 的精彩文章:

空客交付首架「美國製造」飛機 成功打入波音主場
英國初級醫生全面罷工 急診重症監護等首次受影響
VR作畫:不用畫筆與顏料只需手舞足蹈
您可能感興趣

古玩有行規,不懂規矩不要進也進不了真正古玩圈
無規矩不成方圓,補腎也是有規矩的,正確飲食補好腎
明明有些規矩並不合理,為什麼婆婆還要逼著做!
我要穿什麼——不再規規矩矩穿衣服,解鎖不對稱新玩法
要是他們不規矩,讓他們滾好了
古玩行有規矩,不想要別問價,還價就掉「坑」里!
規矩已經定下,要不要打破
不是咒語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
讀書,不可不知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寵物界也是一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練太極拳的規矩是什麼?
農村人很在意的白事忌諱,可以不去相信但要尊重,守規矩准沒錯!
古玩規矩多,有些老規矩現在還流行,你不懂就糟糕了
帶玉就不能嫌麻煩,這些規矩要清楚
不是〈楞嚴咒〉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
不服不行!製造業扛把子罕見誇讚中國?西方的規矩將不再起作用
清宮裡不為人知的規矩,不要被影視劇所欺騙
不得不看:給孩子立規矩需要注意什麼?
沙發可不是讓你規規矩矩坐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