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英雄傳「二賢庄」的由來

隋唐英雄傳「二賢庄」的由來

隋唐英雄傳「二賢庄」的由來


「二賢庄」的由來...


二賢庄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堠北庄鎮湛上、暴馬、蔣村三村之間的高崗上。是隋末唐初瓦崗農民起義軍重要領袖單雄信及單雄忠的故居。單氏雙雄行俠仗義,嫉惡如仇,深得百姓擁戴,遂被敬謂二賢,住所改名二賢庄。相傳山東好漢秦瓊賣馬、養病,李密落荒避難的故事發生於此。這裡是孕育產生《說唐》 、《隋唐演義》等歷史文學名著的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古今前來遊覽觀光者絡繹不絕。二賢庄,在文學作品中和當地一些老人中都有「八里二賢庄」的叫法,此叫法據尚進才講,是因為二賢庄位於古潞州府治西門外八里(隋制,1里約等於今0.5華里)的地方。而這個距離,和今天的上黨門距二賢庄的距離(約4華里)也是一致的。

隋唐英雄傳「二賢庄」的由來


歷史概況及來歷


二賢庄位於長治市西郊鳳凰山上,二賢庄是隋末瓦崗農民起義軍首領單雄忠,單雄信,王伯當故居,秦瓊賣馬,李密避難之處.也是魏徵當道長的地方。二賢庄,在文學作品中和當地一些老人中都有「八里二賢庄」的叫法,此叫法據尚進才講,是因為二賢庄位於古潞州府治西門外八里(隋制,1里約等於今0.5華里)的地方。而這個距離,和今天的上黨門距二賢庄的距離(約4華里)也是一致的


二賢庄之所以得名,之所以牽動後人追尋憑弔,是因為曾居住過著名的綠林好漢、瓦崗義軍將領單雄忠和單雄信兩兄弟。特別是單雄信,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那麼單雄信身世如何?他是怎麼到二賢庄的?關於他的那些小說、評書故事真實性如何?根據正史和尚進才搜集到的家譜資料、碑刻資料,現有的線索是這樣的:新舊唐書對單雄信均有記述,稱他是山東曹州人。山東東明縣一位叫單本立的人提供的《單氏族譜總序》和《景字輩總序》也支持了這個說法,並勾勒出單氏家族東遷潞州的概況。

單雄信


單雄信(581-621)祖籍曹州,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襲父職仍守東昌。隋開皇元年(581年),隋將李淵率部攻周,圍東昌,單禹與之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積怨當由此始。單氏一家由家將保護出逃,不敢在山東久留,輾轉來到潞州。很可能當時因單家官宦之家,出逃時攜有金銀,所以能在潞州蓋莊園、置田地,定居下來。而今日所見的二賢庄地形,孤居高崗,不與周圍村落接近,也正是隱居避禍之所在。


單氏兄弟二十歲左右,已個個武藝精通,更兼他們豪爽仗義,扶危濟困,當地人敬稱他們為「二賢」,所居之地後來也就成了「二賢庄」。


瓦崗軍


二十多歲的單雄信已名噪綠林,成為「七省十三路綠林英雄都頭領」。到了今日當地父老稱王伯當是單雄信的親密助手,這是因為好多事務都由他們倆共同決定,稱北面的好漢是王君可、史大耐,南面的好漢是黃河上的魯明星、魯明月兄弟,西面的好漢是少華山上的齊國遠,李如珪等。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37歲的單雄信同王伯當、徐世勣等一起加入瓦崗軍,成為這支反隋義軍的重要將領,單雄信被任命為左武侯大將軍。隋朝舊將李淵從太原起兵後,迅速發展壯大。他們既和義軍一同反隋,又與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擊。在瓦崗散將,瓦崗舊部紛紛投唐之際,單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鄭交兵,秦王兵進東都,雙方大戰,秦王曾一度被洛陽軍所圍,單雄信舉槍刺秦王,幸得唐將尉遲恭所救。後王世充向李世民稱臣,單雄信單騎突圍,血戰被擒,及王世充覆滅,雖然李績等瓦崗寨舊將為其求情,但單雄信仍被處斬。被李世民斬於洛陽渚上,時年41歲。

隋唐英雄傳「二賢庄」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