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海河岸邊糧店后街:曾是繁華集市 李叔同在此度過年輕時代
文:何玉新
【毗鄰義大利租界的海河東糧店后街】
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老住宅區,在清朝中期就有了雛形。海河從這裡流過,河的東岸便是100年前的一個口岸,天津最大的糧食集散地就設在此處。裝滿糧食的船隻在河道上魚貫而過,在一個叫「大口」的地方裝卸。大口胡同、小口胡同、糧店前街、糧店后街,都是因此得名。再往北 200米,是蔬菜集散地,至今還遺留著「老菜道」的名稱。「大口」和糧店前街形成了繁華的集市,糧店后街形成了居住區,兩條街平行:糧店前街買賣興隆,糧店后街安居樂業。
站在大口胡同口,面向海河,北面能看見麤立著望海樓教堂。每日凌晨教堂鐘樓的鐘聲悠遠而深沉,給遠處的街道平添了肅穆。河對面是天后宮,附近還有天津當時唯一的國有銀行——官銀號。200年前,這一帶是天津市的中心,集商業、運輸、金融、文化於一體的繁華鬧市。
(海河三岔口)
【曾住在糧店后街的網友「一葉知秋」回憶】
1949年,還能看到這條街道繁華的縮影,南北貫通的街道足有千米長,南接建國道與老意租界相連;北通獅子林大街,與望海樓相通。街道兩旁買賣作坊林立,從南頭東亞電影院數起,接下來是河北區第二中心小學、大華糖果廠、果脯廠、文具廠……糧店后街中段大多是民居住宅,不乏名家富戶,李叔同故居就座落於此。
李叔同故居對面,有幾戶高台階的大宅門,「河東馮家」便是其中之一。馮家宅院門樓高大,門前蹲踞著兩隻威武的大石獅子,故而這條胡同被取名大獅子胡同。全院住宅共八個院落,每個庭院都是四合院,各院還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跨院。跨院之間,有便門相通,是典型的天津衛清式的深宅大院。昔日古樸闊綽的馮家四合院數易其主,門樓和前院曾變為工廠,大大小小院落多成為工人宿舍。如今早已拆除。
河東馮家是天津的世家望族,祖籍金陵,明萬曆年間遷居天津,到了五代(約清乾隆年間)略有積蓄,從船主手中購得舊船,經整修後自營海船。後來借海船從南方返航之便,自福建裝載木材來津,在三岔口開設成泰板廠。到19世紀初,馮家第七代開設了「成發糧店」開始經營糧業。馮家糧店改變了糧商不設鋪面,不自采糧食的做法,憑藉自家海船從東北及南方運糧來津出售。後來逐漸放棄了海船業,全力從事糧業,成為天津最早的糧食批發商戶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發展,到1900年前後,馮家已成為天津糧食業的大戶,先後開設了十個糧店分號,後又開設了敦昌、敦義兩家銀號。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天津,馮家因戰火幾乎破產,後來雖又再起,但終究又在七七事變後走向衰敗。馮家大院人才輩出,馮熙運1907年入北洋大學,官費留學美國,入芝加哥大學法學系,得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北洋任法科教員,一度任北洋大學校長。馮紫墀192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商學系,1929年考入天津華北電影公司,與朱石麟、費穆等同任編譯部編譯。1940年與劉琦組天津平安影片公司,任經理。
(青年李叔同與故居)
糧店后街中段還有當時晉商集會的場所——山西會館,青瓦出檐,高達四五米的門樓,兩米多寬的大門,都可以看出當初的氣派,但館內卻已是十分破敗,空空蕩蕩,東牆邊只有一個如戲台般的檯子,南北兩側還有數間客房空著。上世紀50年代初,這裡經常放映電影,開大會。不久這裡又成了「大合作社」,成了一個賣蔬菜、肉類、雜貨的市場。緊挨著「大合作社」有一家水鋪,專門賣水。水鋪旁邊是有名的中藥鋪三義堂,店內丸散膏丹、湯劑飲片一應俱全,即使深夜顧客敲門,店家也會熱忱服務。還記得當時在三義堂抓藥,每味葯都要分開小包裝,三十公分見方的包裝紙上,分別印著這味葯的名稱和它的植物本來的樣子,由此可見當年藥鋪的講究和規矩。三義堂旁邊有一個水果店,店主有一條腿是假肢,據說是以前的一名「國軍」傷兵。過了水果店就是穆大爺家的蒸食鋪。20世紀40年代,穆大爺老兩口在糧店后街開辦「穆家蒸食店」, 買牛羊肉餡兒的包子、蒸餃、鍋貼,也賣豆包、糖粽子,店內飄出來的蒸汽散發著香味兒,穆大爺老兩口勤儉持家,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
糧店后街與吉家胡同的交叉口的北邊十幾米,有一家很大的鋪面,叫做新豐泰雜貨鋪。店內出售各種食品雜貨,糧店后街以及周圍胡同的居民都是「新豐泰」的主顧,因為這裡經營的貨物最全,貨色最佳。這裡最大的特點是有一部電話,記得1954年四伯母去世,通知在北師大讀書的堂哥時,家人就是在「新豐泰」打的電話。1956年公私合營時,「新豐泰」改成了副食店。
挨著「新豐泰」的依次還有電料行、小百貨店、理髮店、棚鋪、豆腐坊……沖著大口胡同就是糧店街小學,我的兩個弟弟和堂弟都在那裡讀書。我的母校——吉家胡同的「民益小學」在1956年也合并到了糧店街小學。原來「民益小學」看門的劉大爺是看著我和幾個弟弟長大的,後來我去了外地,回津探親時還曾遇見過劉大爺,他還記得我,那時他已經七十多歲,孤身一人,這所小學就是他的家。
糧店街小學斜對面,有一家聲明遠揚的裁縫鋪「上海王」。王老闆自稱上海人,實際上是無錫人,他的手藝很好,記得我二哥結婚時,請「上海王」給二嫂做了一件棗紅色凡爾丁毛料夾襖,手工、熨燙都堪稱一流。我和二嫂身材差不多,我上大學時二嫂把這件衣服送給我,但我一直捨不得穿,留做紀念,至今尚存。
走出糧店后街的北口,就是寬闊的獅子林大街。站在獅子林大街路口向北是金鋼橋,向南是金湯橋,當時在兩橋之間還有兩個擺渡口,大口胡同口的叫大口擺渡,小口胡同口的叫小口擺渡,兩個船夫以小木船搖櫓划槳送人過河,每次收費一分錢。小口擺渡碼頭旁邊是第三發電廠的提水站,離它不遠的第三發電廠,俗稱「電燈房」,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小的火力發電廠,大煙囪里每天冒出濃煙。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林橋建成,隨之兩個擺渡口便成了人們封沉的記憶,第三發電廠停產搬遷。
(海河岸邊)
網友「一葉知秋」回憶說,50年代初期的海河河道上,還看得見運糧、運菜的槽船來往穿梭,河面上不時有小漁船駛過,漁夫或撒網或垂釣,魚鷹嬉戲捕魚,一派市井田園風光。每當夜幕降臨,晚風吹拂搖曳昏暗的路燈,街上就傳來小販們的吆喝聲:臭豆腐——辣豆腐——醬驢肉——醬兔肉……當年的景色早已消失不見,只是那叫賣的聲音,如今還時常回到我的夢裡。
※重返狂飆年代之一:尋找西川
※明年,美國航母將重返越南
※海豚擱淺在沙灘上,好心的一家人幫助其重返大海
※唐嫣短髮齊劉海兒造型好俏皮,重返十八歲的趕腳
※男子海灘遊玩發現擱淺小海豚,一家人幫它重返大海!
※時隔九年重返東部榜首 小刺客:我確實有此期待
※《影星在利物浦永駐》貝南與小鮮肉重返70年代
※王菲女兒李嫣重返時尚江湖!網友:天后基因太強大!
※五月天回到初衷重返大安森林公園 北市府:這裡可以跳
※北京周口店恐龍展將帶觀眾重返侏羅紀
※聽黃軒,重返夏天
※張近東:國米新賽季必須重返歐冠賽場
※他曾帥過梁朝偉,老婆拍片也支持,如今重返江湖再度走紅
※渭南女子22年前被拐賣至延川縣 重返家園已中年
※谷歌要重返中國?在北京上海搞大事,李彥宏笑而不語
※重返舞台的她美過十九歲女兒,唱哭謝娜、姚晨
※阿森納太子涅槃重生?曾是哈維最看好之人,時隔三年重返歐戰
※王者歸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海神之子」號重返現役
※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 為登火星打基礎 我的征途也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