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衛星之父」孫家棟:勉強開展深空探測是一種浪費

「衛星之父」孫家棟:勉強開展深空探測是一種浪費

「衛星之父」孫家棟:勉強開展深空探測是一種浪費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這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航天事業奮鬥了一輩子,作為總設計師親歷了「東方紅一號」、「探月工程」和「北斗導航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孫家棟仍然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中國航天人的一份子。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46年之後的這一天,當中國迎來首個「航天日」的時候,孫家棟院士感慨萬千。


「心情高興,設立航天日是國家對航天事業60年發展的充分肯定。」孫家棟說,更重要的是鼓舞,讓年青一代不忘歷史、展望未來,熱愛科學,熱愛航天,傳承航天真正的精神。


「深空探測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


中國人從不缺少飛天夢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蝸補天等口耳相傳的古老傳說,訴說著對奧秘太空的嚮往。

從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始,中國的航天之路走得越來越遠。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順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號首次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夢想;2014年,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會產生新的工程,這些工程反過來又進一步拉動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在孫家棟眼裡,科學技術和工程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深空探測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孫家棟說。


月球離地球最近,研究衛星和地球兩者的關係,力學上叫「二體運動」。到了月球以後,研究對象變成三個,各種計算公式、力量考慮、規律都不一樣。


中國探月工程總體分「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一號」完成了一期「繞月」使命,「嫦娥三號」實現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探測,計劃於2017年前後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孫家棟認為,技術推動進步,需求拉動發展。「在競爭過程中不斷改進,改進過程中不斷思考,思考過程中產生新的認識,這是一個循環。」


這一循環,讓中國航天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史,一次次讓夢想成為現實。


孫家棟笑言,地球和月球到底什麼關係雖然還未有結論,但他相信世界各國發展深空探測的終極目的是研究宇宙的形成,以及探索人類起源問題。


中國航天的原則是為地面家園服務


「中國航天有個重要原則,就是解決當前地面家園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問題。」孫家棟說。

與美國和俄羅斯從一開始著眼於空間物理探測活動不同,中國航天發展在成功發射第一顆衛星之後,又陸續研製了一系列應用衛星,來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各種需要。


孫家棟認為,這條道路符合中國發展的具體情況,在條件不成熟時,勉強開展深空探測是一種浪費。


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曾經也有「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質疑。孫家棟表示,事實上,國家發展航天事業是量力而行的,「很好地掌握了分寸。」


「剛開始科學家們出於好奇,想看看天上到底是怎麼回事,上天之後才發現能與地面相結合。」孫家棟表示,像大多數科學研究一樣,發展航天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航天事業的戰略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中國從20世紀開始發展航天事業,除了為半導體、電子、原材料、儀器儀錶工業等提供發展良機外,也陸續為氣象學、地質學等研究帶來了新的重大啟發。


「人類進入第四空間後,逐步掌握、研究和利用這個空間的規律,給各類科學技術帶來啟發和研究條件。」孫家棟指出。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系列重大工程將全面推進,通過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科學與應用、北斗衛星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領域的重點推進,加快軍民融合發展,讓航天事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


「人類活動始終離不開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既然離不開,我們就要在航天事業的空間里施展拳腳、大展宏圖。」孫家棟說。


「科普盡量往航天應用引導」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航天事業總是具有某種神秘感。


「過去對航天的宣傳報道保密的多,老百姓很少能接觸了解。而且航天事業的成果要通過地面其他工程綜合運用以後,才能被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孫家棟說。


孫家棟回憶,在中國導彈研製剛剛起步之時,保密政策是「不上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孫家棟的妻子直到1985年「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國外衛星送上太空時,才知道丈夫是做什麼的。


如今,伴隨航天事業的高歌猛進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航天開始走下「神壇」,與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發生交集。


不少航天技術應用已經融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例如,普通人十分熟悉的速食麵、「尿不濕」、手機定位導航、駕考探測紅外線、納米粒子燙等都與航天技術密切相關。


通過互聯網、科技展覽等線上線下渠道開展航天科普,體現航天信息對各行各業的服務,體現航天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讓老百姓看得到、摸得著,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航天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孫家棟說。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航天的熱愛,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是小時候通過收聽電台的預告,看見了夜空中的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有了自己的夢想。


「航天日的設立也是為了激勵我們的下一代,」孫家棟說,「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實現了航天事業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接下來就要看我們的年青一代。」


時至今日,173公斤的「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圍繞地球飛行。而我國火星探測器也計劃在2020年發射,一步實現對火星的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


中國人的航天夢,從騰飛的一天起,就註定永無止境。


來源:新華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星與網路 的精彩文章:

我國量子導航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 「量子導航」是個什麼鬼?
美法「賈森」-3衛星開始全球海洋表面測量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衛星剛剛升空,掃描銀河系、探測宇宙黑洞……厲害了我的星
天上新增一顆中國「慧眼」 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
天文學家在紅矮星探測到神秘無線電信號!難道是?
小行星探測,走向深空的一「大」步
天文學家再次探測到太空神秘無線電,距離外星人更近一步了嗎?
最新消息:科學家表明新的水星探測器可以揭開水星大小之謎
尋找類地行星 探測引力波 歐洲為兩項太空項目開綠燈
中國深空探測新圖景:「瞄準」火星並飛向更遠深空
中國成功利用探空火箭開展空間環境垂直探測
火星探測:中國的下一個太空大計
中國「嫦娥之父」:宇宙浩瀚 人類探測才剛邁開腿
中國「嫦娥之父」:宇宙浩瀚 人類探測才剛邁開腿
火星探測器拍到外星堡壘?三種解釋讓人類深感不安
中國又放出一波深空探測「黑科技」:探月三期工程揭開面紗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對火星開展繞、落、巡科學探測
剛發射的「天宮二號」探測到太空信號:外星人在求救
美專家認為,中國有著探索太空的雄心壯志,已經確定未來將加強深空探測和登陸月球
最新消息:科學家透露超級探測器將使我們解開宇宙之謎
太空佳片:歐空局探測器拍攝的火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