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也打地道戰?苦命地鼠部隊 只有手槍探照燈可用
=====【凌雲作戰群】第40期=====
提起地道戰,人們通常會先想起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戰,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美軍在越戰時期也打過地道戰,而且還組建過一支代號「地鼠」的「苦逼」部隊,本期將主要講述這支鮮為人知的部隊。圖為越戰時期,佩戴有防毒面具的「地鼠」士兵剛從越軍地道中艱難爬出。
越戰時期,除正面戰場外,越軍在美軍控制區積極開展游擊戰,其中地道戰是令美軍最為頭疼的一種戰法。 圖為戰後繪製的,位於「西貢市」(今天的胡志明市)西北郊外70千米的古芝地道網路示意圖,該地道網在越戰時期曾是越軍第25師的地下本部,最初開掘於20世紀40年代的抗法戰爭時期,後在越戰中快速擴建,總長達250千米,是一座功能齊全的「地下城市」。
古芝地道網路共分三層,最下層深達8米。地道內各種設施應有盡有,包括水井、糧倉、會議室、宿舍、廚房以及兵工廠等,圖中可見為了防止被美軍從地上發現,越軍地道的地下廚房還設置了多個排煙口。
從這張剖面示意圖可看出,越軍的地道構造完全借鑒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並在原有基礎上「發揚光大」。除採用多層多入口設計外,還設置了各種暗門和陷阱,甚至有的地下倉庫外,還設有「水道陷阱」,可將誤入的美軍「地鼠」淹死。
戰爭初期,美軍在對付越軍地道時,也採用過類似當年侵華日軍的戰法,例如向地道內釋放毒氣,但後來發現效果有限。
為對抗日益嚴重的地道威脅,美陸軍於1965年專門組建了反地道作戰部隊,綽號「地鼠」,該部隊除美軍外,還有來自澳大利亞的派遣軍士兵。除擊殺埋伏在地道內的敵軍外,該部隊還有從地道中搜集敵軍地圖及其他情報的任務,最後會用C4炸藥將地道摧毀。圖為地鼠部隊的徽標,一隻分別持有手槍和手電筒的老鼠在暗中摸索,十分形象,下方的拉丁文譯為「不值得做一隻地鼠」,聯想下該部隊苦逼的作戰環境,也算是一種自嘲了。
圖為「地鼠」士兵的標配,一把M1911自動手槍或轉輪手槍、刺刀和手電筒,十分簡陋。一旦遇到地道內藏有大批越共士兵的情況,基本是「凶多吉少」。他們未選擇其他大口徑武器還有個原因,由於交戰空間過於狹小,大口徑武器開火容易造成他們短時間耳聾,這對作戰是極為不利的。
圖為越戰時期拍攝的,正在越軍地道中艱難爬行的「地鼠」士兵,可見是兩手各持一個手電筒和一把自動手槍,完全騰不出手來為武器補充彈藥。
在狹窄的地道中,「地鼠」只能使用短槍也是迫不得已,因為當時的地道空間過於狹小。圖為在地道內探察的地鼠又發現了一個暗洞。
時遇到出入口稍微寬敞些的地道,地鼠部隊會派軍犬先進去打探情況。
除了要小心隨時可能從地道中殺出的越軍游擊隊或士兵外,地道在出入口附近有時還設有各種陷阱,例如圖中的這種滾刺陷阱,戰後統計「地鼠」部隊的傷亡率較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對抗越軍地道,「地鼠」們也是絞盡了腦汁,甚至連聽診器都帶上了戰場,用來探聽地下是否有越軍活動。
圖為「地鼠」部隊士兵在展示他的裝備,頭上戴有類似礦工的探照燈,手中的左輪手槍還配有消聲器,裝備明顯比此前的地鼠們專業了一些。
在完成地道探察(掃蕩)任務後,美軍會使用圖中的C4炸藥將地道炸毀,防止被越軍再次利用。
儘管自身損失不小,但據美軍戰後統計,「地鼠」部隊在1966年的幾次作戰行動中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圖為美軍士兵從地道中抬出一名負傷的「地鼠」士兵。






※美軍曾組「地鼠」部隊配手槍下地道打擊越軍
※看看越戰中坑道是什麼樣 美軍地鼠部隊火力弱下去難敵對方
※來玩打地鼠,不對,是「打地貓」遊戲吧!
※打地鼠?如此軟萌的小夜燈你怎麼忍心下手
※瑞思打地鼠機器人遞下「戰書」,敢來挑戰嗎?
※跟貓咪玩打地鼠,主人你還嫩著點
※小地鼠掃地機器人哪個牌子好用
※主人在家和貓咪玩打地鼠,不過作為地鼠的喵是真萌
※像打地鼠一樣練習球感!這個很實用!
※「技癢難熬」小貓塞桌洞盼望打地鼠
※男子把家改造成貓咪屋,每次喂貓就像打地鼠,這畫風也是醉了!
※美軍狙擊手「死亡之神」一次行動狙了33個目標,聲稱「工作就像打地鼠」
※鏟屎官沉迷喵星人打地鼠遊戲,現在連晚飯都還沒吃!
※主人做了一個打地鼠的遊戲裝置,沒想到貓自己玩起來了……
※為了餵養流浪貓,竟將自家房子改成這樣,網友:這是在玩打地鼠?
※街拍愛玩打地鼠遊戲的流浪貓們
※主人做了個「打地鼠」的玩具,感覺喵要被逼瘋了
※貓咪在包包里跟主人大玩打地鼠,萌蠢可愛度直接爆表
※打地鼠早不流行了,現在流行打地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