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高倉健和石原慎太郎


2014年對日本來說最重要的事件是啥?


或許不少人會列舉「安倍經濟學」、「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大勝」等等。但我覺得,最具象徵性的事件應該是「昭和時期代表性人物退出歷史舞台」吧。


2014年,很多昭和時期活躍一時的演員、作家、名人相繼離世。昭和這個年代已經在二十五年前畫上了句號,隨後進入平成時期,可昭和年代的人們還繼續在一線扮演著重要角色。昭和餘韻猶在,牽引日本繼續向前。可是,終有一天,這些人也迎來了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刻。

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4年11月高倉健去世和2014年12月石原慎太郎退出政壇。


把這兩人聯繫在一起,或許中國讀者有些「違和感」。確實,高倉健和石原慎太郎太不一樣了。高倉健是一個最受中國人喜愛的日本人,而石原慎太郎正相反,是一個最讓中國人討厭的日本人。雖然如此,但這兩人身上有很大的共通點。


他們都是日本戰後在各自領域——高倉健的電影界、石原慎太郎的文學界政界里,最能體現昭和風貌的罕見代表性人物。


2014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剛好造就了高倉健與石原慎太郎二人命運交錯的一個奇緣。高倉健去世的消息11月18日對外公布,剛好是日本眾議院選舉投票前的一個月,記者們聚集在「次世代黨」的領導人之一石原慎太郎身邊,對選舉相關的話題進行採訪。


記者們問起石原慎太郎對高倉健去世有何感想。石原說了這樣一段話:

「有人氣的受歡迎的人吶,大家都背負著某種『業』,都不會長壽的。但是,唯有阿健,沒有付出作為一個大明星的『代價』,健健康康過完了這一生,所以我覺得某種意義上他是代表這個時代的人物。從個人角度我們有私交,他激勵過我,我也激勵過他。記得他年輕那會兒,忘了在哪個電視台的地下停車場我偶然碰見他。當時我跟他說:『你呀,以後肯定是大明星。』預言實現了呀。作為明星他活得挺長壽。跟其他同時代的大明星相比活得久,沒經歷什麼大的困苦,順風順水的一路走來,他是個稀有的人物哦。我們都老了呀,今年多大了?八十三了吧?唉,也許我也快死了吧。」


平時面對記者突擊採訪,石原慎太郎總是很不耐煩地講上一兩句就轉身離去,可這一天,他一直講了三分多鐘。似乎他對高倉健抱有某種深深的情誼。大約在那之後一個月,眾議院選舉中石原帶領的「次世代黨」遭受毀滅性敗北,幾天後,石原宣布自己徹底退出政界。現在回想起來,當他說「也許我也快死了吧」那句話時語氣里已有了快要引退的決心。


高倉健生於1931年,石原慎太郎比他晚出生一年半。都是在日本進入戰爭前的昭和初期誕生,在戰時環境中接受教育,少年時代多感之際迎來了日本戰敗。


高倉健去世的消息在日本當地時間2014年11月18日正午時分公布,我手機上跳出了他去世的速報。當時我正在乘地鐵,在車廂里的十五分鐘我一下子陷入茫然,被不可思議的喪失感所包圍,很多日本人都有同感。當時在站台上看手機新聞的人們臉上都帶著些許迷惘,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下了電車後告訴朋友「高倉健去世了」。這一天,有兩條重大消息傳出——安倍首相宣布延期上調消費稅和宣布解散眾議院。本來社會輿論的關注點應該集中在這兩條新聞上,可是,大多數日本人在11月18日的夜裡都在思考高倉健去世這件事吧。


沒看過高倉健電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但沒有人不知道高倉健的大名。這是因為高倉健超越了演員這一職業。什麼地方超越了演員呢?高倉健是昭和這個時代的符號,背負著昭和並生活在這個年代。

我這一代可能沒有資格評價高倉健。可是,生於1968年的我是呼吸著昭和空氣成長起來並走到今天的。


日本的昭和或許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可現在回想,那時,戰後的人們辛勤勞動,經歷各種艱難困苦,後來也迎來經濟增長。那個年代與全球化和金融資本主義不沾邊。只要勤快勞動就能攢下錢,用三十年房貸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是天經地義。埋頭苦幹,供養老婆孩子。這就是昭和男人。有時我父親的身影就和高倉健一樣。如此想來就可以多少理解那份喪失感了。高倉健是昭和的象徵,高倉健的去世,宣告了昭和時代的徹底終結。


高倉健年輕時也演過不少黑社會,並非一直都是「正直、沉默」的人物形象。但作為昭和時代的巨星,在飾演眾多角色的過程中,不知從何時開始高倉健非常適合扮演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昭和男子」形象。日本人也希望在高倉健身上看到一個鮮活的時代楷模。可以說,反抗體制的左翼和懷念古典日本男子特質的右翼都喜歡高倉健。他雖然不接觸政治,但本質上思想屬於自由派。他也時常提及戰爭所帶來的喪失感。


46歲的我在電影院里欣賞的高倉健電影是他第三時期的作品《鐵道員》、《螢火蟲》、《千里走單騎》,還有他最後一部作品《致親愛的你》。他的一舉一動和沉默氣質背後所隱藏的是,與平成這個沒有明確歷史坐標的時代稍顯不合拍的氣場。他依然停留於昭和的剛毅與復古。這是高倉健作為演員所釋放出的最後的光輝。

如果高倉健是「昭和之光」,那麼石原慎太郎身上就背負著「昭和之影」。


乍一看上去石原慎太郎是個大都市人,實際上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他從小在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小樽市度過少年時代。後來,初中時,他家搬到了首都圈內的神奈川縣。在日本名校一橋大學就讀時,23歲的石原以小說《太陽的季節》獲得了日本文學最高獎芥川獎。他僅用了兩個晚上就完成了這部作品並且引發很大的社會反響。因為作品中描寫了男性裸露性器官逼向女性的情景,這在當年的文學界常識看來是太過激的性描寫。


那時石原慎太郎的社會價值觀紊亂,雖然反共但本身也是個敢於向日本的保守派發出挑戰之聲的革新派青年。獲獎是在1955年。日本戰敗後重新站起來,即將迎來昭和的高度經濟增長期。


或許,石原慎太郎不管做什麼都會引起轟動的命運,從那時起就已註定。


石原不滿足於只在文學界做個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我出生那一年)他以壓倒性的人氣當選國會議員。作為一個行動派政治家他以超高的知名度多次當選,但並沒有在當時的執政黨自民黨中受到重用。因為自民黨內保留著「論資排輩」的傳統,而且當時是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人的全盛時期,重視對華關係的自由派勢力是日本政壇的主流。鷹派的石原只是個非主流,雖然他也當過內閣大臣,但1995年撇下一句「對政治失望」後重歸文壇。可他對政治還沒放棄,1999年在東京都知事選舉中再次出馬並以壓倒性的人氣當選。此後他四度當選,其間由於人氣超高,圍繞「石原新黨」等話題人們曾一度期待他成為日本首相。但最終,他也沒有成為一統天下的政治家。


在我的印象里,石原慎太郎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明星。所謂明星本身是熠熠發光的。高倉健就是這樣。但石原雖然行動上時常發光,在日本他算是個「惡精靈」吧,不是「明星」。


所謂「惡精靈」,在神話或傳說中是破壞神和自然界秩序的角色,喜歡惡作劇。特徵是兼具完全相異的雙面性格,集善與惡、破壞者與創造者、智者和愚者……於一身。


高倉健給大眾的印象只有「善」,而與之相對,石原慎太郎經常扮演「偽惡人」,惹得大眾焦慮甚至憤怒。自己變成受歡迎的人氣之星後,他在日本越來越難以扮演這個角色,然後他就繼續扮演一個惹怒中國的「惡精靈」。


近年來,中國人批判石原慎太郎的趨勢稍有些退潮,但越被中國批判就越引人注意,所以在石原慎太郎看來,被中國批判時可能會暗自竊喜吧。說起來,在石原慎太郎設定的遊戲舞台上中國輿論多少被牽著鼻子走,所以石原這個人物的市場價值才成倍上漲的。


本來石原慎太郎並不反華,是個反美政治家。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的「可以說NO」系列中,打頭陣的就是他和索尼會長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可以說NO》,在這本書里,石原猛烈批判美國。因為昭和時期對日本來說最恐怖的對手就是美國。後來,中國被有的人當作日本最恐懼的對手時,石原慎太郎的形象從「與美國敢打的政治家」切換成「與中國敢打的政治家」。


宣布東京都購買釣魚島的石原慎太郎,本身對釣魚島並非抱有多麼深厚的感情。但這是最能激怒中國的話題。「惡精靈」的敏感神經被觸發了。後來正如他所願,中日之間引發了軒然大波。我覺得對石原來說,只要能引發爭端就是最好的效果。


高倉健和石原慎太郎,極具個性的這兩人所代表的昭和年代,對中日關係來說基本上是幸福年代。中日關係開始齟齬是在昭和結束後的1990年代後半期。在那之前,中國人很喜歡高倉健,日本人也很喜歡中國。1980年代的輿論調查顯示,喜歡中國的日本人超過80%,在今天看來簡直難以置信。


過去「日中友好」一詞背後的幸福的日中關係的象徵是高倉健,這樣的日中友好關係卻因「釣魚島國有化」而終結,中日變為「戰略夥伴」,推動這一轉變的正是石原慎太郎。


曾經有一個時期,在日本和中國之間只要一提高倉健的名字,在場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會露出笑容。而隨後的一個時代,只要一提石原慎太郎的名字,在場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會露出苦澀的表情。


可以說,這是同樣象徵「昭和」的兩個人所演繹的電影。不管是被愛被恨,不管是接受掌聲還是背負罵名,確確實實構成了一部作品。在影片中,高倉健是主演,石原慎太郎是配角。無疑這是昭和時代的一部「好看的戲」。


由這兩人的退場所聯想到的「昭和」時代真正意義上的謝幕是在2014年。


那麼,從2015年起,我們日本人當中,誰會被中國所喜愛,誰會被中國所憎惡呢?


本文摘自野島剛著 《被誤解的日本人》,上海三聯書店2016年3月出版。


【圖書資料】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書名:被誤解的日本人


作者: 野島剛


定價: 35.00


出版月份: 2016年3月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編輯推薦:


繼《兩個故宮的離合》及《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之後,日本作家野島剛首部純原創中文作品。


首部以「知日之書」為理念推出的圖書,內容極具價值!


這部書有三個優點:絕對真誠,發人深思,有趣好讀。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本為日本人開脫的書,那你就錯了。這是一位日本資深媒體人寫給中國人的書,全書並不在說理,而是用有趣的故事、真實的見聞、不曾聽聞的史料,展示常識性的誤讀,書中既說日本人,也講中國人。中國和日本,文化交往持續了很長時間,其歷史超過一千五百年。政治和戰爭把中國和日本撕裂,發生在最近一百年里。而為了超越對立與紛爭,減少誤解,我們應該重新回到文化交流的原點,這正是作者創作的初衷。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首部以「知日之書」為理念推出的圖書。這一理念,來自於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及周作人先生的提示:「中國在他獨特的地位上特別有了解日本的必要與可能,但事實上卻並不然……」作者為在中國讀書界名聲已開始鵲起的日本作家野島剛,本書是他的首部隨筆集。


《被中國人誤解的日本人》是書中的一篇,是難得的好文章。此文以切中要害的筆,剖析了日本人何以被中國人誤解的原因。作者於此文中,又以懇切之心,希望這一誤解如迷霧一樣能被消除,中國人可以去接近日本人完全真實的面目。書中其它的文章,便是在作者這一願望之下,由生活、社會、文藝、媒體及政治等諸方面來談論日本人,而其中多個具體的話題,又將日本人與中國人合在一起來談。本書的每篇文章都有趣,好讀,卻不乏深刻與新穎的見解。


作者簡介:


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1968年生,作家,資深媒體人。曾任朝日新聞台北特派員,朝日中文網主編等職,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在日本,中國大陸,台灣的媒體開有專欄。著有《兩個故宮的離合》、《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及《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和白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延安女青年為何約定「不嫁老幹部」?
木韻:洪氏珍藏明清傢具
景德鎮御窯遺址現宣德瓷碎片 曾遭瘋狂盜挖
賞析——茶葉末釉瓷器!
揭秘古代帝王陵墓那些稀世罕見的陪葬珍寶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藝人,曾暴打日本人
一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日本人和中國人真的同種嗎?
在希特勒眼中的日本人和中國人
日本女人和中國女人的差異!
日本作家野島剛:中國人和日本人要盡量看到對方的好
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什么样?
美國人眼中的日本人是什麼樣?
奧運唯此日本少女,中國人日本人都愛她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人特徵,他們說得對么?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對於日本人的國民性,中國人有多少誤解
中國人罵人走腎,日本人罵人走心
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看完我震惊了!
日本人對《西遊記》的愛幾乎讓國人都汗顏
99%的日本人討厭中國,為什麼中國人還要去日本
中國人和日本人相比,誰更潮一些?
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茶文化到底有啥區別?
美國把核彈投在日本,為什麼日本人卻不恨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