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從苦難到輝煌


中國武警狙擊手征戰匈牙利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紀實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5年參賽狙擊手


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全景式的回顧武警狙擊代表隊赴匈牙利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征戰歷程,在挫折與進步、反覆與成長中,展現中國武警狙擊手堅韌不拔、自我砥礪、精誠團結、敢於亮劍的英雄氣概,並對未來我軍狙擊事業發展提出自己展望。


一、賽事概況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辦的每年一屆的世界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Police and Military Sniper World Cup)是由匈牙利MRS(警察運動聯盟)籌劃、舉辦,由該國警察訓練中心監督,自2002年開始舉辦首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4屆。由於MRS於1991年加入USIP(國際警察體育聯盟),於1996年加入USPE(歐洲警察體育聯盟),因此賽事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現役軍人和警察參賽(參賽國為20個左右,主要為歐美國家,人數為150人左右)。賽事通常在6月份舉辦,為期三天(兩個整天加第三天上午),依託草原、沙漠、城市和戰地不同場景,在15-950米距離上共設25-30個科目,要求狙擊手自帶槍彈,狙擊槍口徑被限制在9mm以下,使用彈數為120-150發。賽事分軍隊組和警察組,狙擊手參加相同科目,分開排名。共設軍隊組小組、軍隊組個人、警察組小組、警察組個人和總冠軍(Best of The Best)五個冠軍席位。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5年武警狙擊代表隊全家福


二、征戰紀實

中國人民WZJC部隊(以下簡稱武警)自2007年與該賽事結緣,最初是應匈牙利主辦方的邀請作為觀察員身份出現在賽場上。為更加真切直觀的觸摸世界先進狙擊理念,近距離學習國外狙擊技術、訓練、槍械、戰術思路,更好加強自身狙擊能力建設。武警總部首長決定自08年正式組成武警狙擊代表隊參加此項賽事,至今已參加了8屆比賽。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比賽級(Match)狙擊彈


(一)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最初的武警狙擊代表隊只有4人組成:領隊、翻譯和1個兩人狙擊小組。孟同志(現為武警某部狙擊教研室教員)正是首位參加此項賽事的狙擊手之一。孟同志自08到15年的8年時間裡,前4年作為參賽選手,後4年作為主教練,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征戰史。雖然距首次參賽已經過去8年,但每當他談及首次參賽的往事,卻仍覺得歷歷在目彷彿就發生在昨天。受眼界和手中武器的限制,一直在國內自我感覺良好的武警狙擊手真正踏上比賽場時,卻突然有了一種「世界原來這麼大」的感覺。直到那天,武警狙擊手才知道狙擊級的步槍精度至少要達到1角分(1MOA,一度的六十分之一,100米中心散布在2.91厘米以內);子彈都是專業狙擊彈,而且都是比賽級(Match);白光瞄準鏡通常是可變倍率,通過可靠的皮卡汀尼導軌與槍體結合在一起,以精確觀察不同大小和距離的目標。當時武警部隊的制式狙擊武器只有85式狙擊槍可堪一用,子彈是普通機槍彈,瞄準鏡為固定倍率,且只有4倍,瞄準鏡通過燕尾槽與槍體上的凸筍結合,在後坐力影響下出現槍鏡結合不牢固現象是家常便飯;4倍瞄準鏡倍率過小,有的科目中甚至連射擊目標都看不清。在「俯角打雞蛋」科目中,由於靶牌號較小,4倍瞄準鏡根本無法辨識靶位。只能等待其他狙擊手射擊完畢,通過觀察別人靶後濺起的土,才能確定尚安然無恙的那個才是自己需要射擊的靶位。由於85狙擊槍是半自動武器,拋殼口在右邊,每次射擊後都會自動向右拋殼,正式比賽中甚至拋到右邊義大利參賽狙擊手的衣領里!當時,義大利同行正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射擊,突然一個滾燙的東西掉到衣領,他的反應可想而知:他第一反應就是跳起來拚命的將彈殼抖出來,並向裁判提出嚴正抗議!於是,我們只能將背包擋在拋殼口處以防止彈殼亂拋,但在心有餘悸的義大利同行的持續抗議下最後不得不將靶位移到最右邊。


在正式比賽開始頭一天,主辦方通常會安排校槍和一些非正式的趣味賽事。例如一項名為「精度之王」的項目被設計旨在體現各國狙擊武器精良程度及狙擊手射擊技能。這個科目通常是在100米距離上對直徑2.9厘米的5個「牛眼靶」或在80米距離上對直徑2厘米的5個靶貼實施射擊。這種精度要求讓初次接觸此項賽事的武警狙擊手瞠目結舌!因為在傳統觀念中,靶貼只是用來補上射擊後留下的彈洞,而不應該是考量狙擊手能力的目標!


在2009年比賽中,有一個科目叫「知道自己的極限」(Know Your Limitation),是一個挑戰自身技術、槍支性能、心理素質和運氣的風險科目,要求狙擊手在90秒內對由大到小的四個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內三角形)射擊,子彈完全在圖形內分別記5、10、15、20分,你可以只射擊較大圖形,保守的得一個較低分數;也可以繼續射擊較小圖形,冒險去得一個較高分數,但只要任何一發子彈跑靶,整個科目分數歸零!在所有的狙擊手中絕大部分人最多挑戰三個圖型,極少數的人會挑戰第四個圖形,即便是挑戰第三個圖形的人,成功者也是寥寥無幾。但當時一位劉yang的老隊員,在命中第三個圖形後堅持挑戰第四個圖形,結果是失敗了。作為他的同行,我完全理解他的做法:沒有炫耀、不是投機、只是死中求活、明知不敵也要亮劍的決然和悲壯。


第一次參賽時,首長給我們定下的目標只要不是倒數第一就行。最後成績:倒數第四。雖然成績可憐,但匈牙利的華僑、華商們仍舊以最大熱情的給予我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回國後首長也很大度和理解,大手一揮:任務完成不錯。但作為軍人,那種屈辱與不甘卻緊緊縈繞在武警狙擊代表隊的每一個人心頭。可以說,08、09年的武警狙擊代表隊從來沒有被歐美同行正視過。當年的回憶中除了辛酸,有一點必須要承認:當時匈方對中國隊是相當寬容的。甚至是我們違犯了安全規則或者是程序規則,比如槍機沒有及時向後(bolt back),或者提前裝填子彈(load),裁判只是給予提示了事。但是,這種寬容總是讓人感受到一種對弱者的憐憫。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比賽級雷明頓槍機功能學與美學統一


(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事實上,初出茅廬的中國武警狙擊代表隊除了根本沒有專業級的狙擊武器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之外,所面臨的困難還是要超出想像。


首先,購入的國外武器未新已老。每次比賽都如同一次狙擊武器展覽會,從德國的布萊瑟爾(BLASER)LRS2到英國AW(Arctic Warfare),從芬蘭的薩科(SAKO)TRG再到美國雷明頓M24/M40,每個狙擊手渴望的夢幻狙擊武器你幾乎都能在賽場上見到。不客氣的說,武警狙擊代表隊使用的武器最落後的,即便是我們為了提高成績而購買的兩種進口狙擊步槍:雷明頓700BDL型(彈倉供彈,只能裝彈4發)和西格紹爾3000。而且,所謂的進口槍也不過通過某種途徑購買的二手武器(購買程序是符合相關法律)。西格紹爾3000精度尚好, 100米距離上5發連射,可以實現1/2-3/4角分散布(所以,西格又被我們稱為「種子選手專用槍」);而雷明頓700,設計標準就是1角分步槍,我們手中的雷明頓槍身標號均為「G」(General)開頭,即普通版本,使用範圍通常為打獵或者普通警用,而狙擊級雷明頓都是使用比賽級重槍管,精密調教槍機,其一致性、可靠性遠超普通版。可以這麼說,我們的雷明頓700型步槍是賽場上你能看到的最老舊的狙擊步槍。它與當代狙擊武器相比甚至已經出現了代差!以它的瞄準鏡為例,鏡筒直徑只有25毫米,是通過燕尾式導軌與槍身結合,抗衝擊性極差,所以我們使用雷明頓700時都是「捧」著它,即便是放進專用槍箱中,也從不敢在地上隨意拖動,而是連箱子一起抗在肩頭穿梭於訓練場和賽場;而國外很多狙擊手在攜帶武器短途移動時常常都是提著鏡子就走,這種做法我們想都不敢想,但即便是老舊的雷明頓700和西格紹爾3000,一直都是作為主力槍一直用到了2015年的賽場上。在2014年賽場上,筆者曾親眼見到一名俄羅斯狙擊手為了展示其瞄準鏡的可靠程度,用手猛力下壓瞄準鏡,看的我咋舌不已,當然從愛護武器角度出發,這種做法是絕對禁止的,但卻能從側面看出國外武器的堅固程度和可靠性。


其次、對狙擊基礎規律認識不足。長久以來,我們對狙擊武器認識過於片面,認為有了一支好槍就萬事大吉,但實際上,要實現精確射擊,拋開主觀因素不談,客觀上,首先必須有一支狙擊級步槍(1角分散布是底線要求,最好能達到3/4角分以下);其次是與槍管精良匹配的比賽級(Match)彈藥;第三是與槍支結合精密、自身穩定可靠的望遠鏡式瞄準鏡(可變倍率或固定倍率均可);最後是相關輔助器材,至少要有一部精確測距儀。實際上,從88槍和85槍起步的中國武警狙擊手為了弄清楚這些基礎規律所經歷的曲折根本不是一句「走了不少彎路」所能形容,更恰當的比喻應該是渡過一條陌生河流,而水下卻沒有多少供我們摸得「石頭」!比如說:溫度變化對子彈火藥燃燒速率影響大還是對槍管熱脹冷縮影響大?濕度高是導致地面空氣密度變化,從而影響彈道嗎?近偏左、遠偏右是共性現象嗎?陽光入射角度對彈著左右影響是什麼?地面熱浪對瞄準鏡的影響作用原理是什麼?琢磨不定的風對對子彈的偏量要怎樣把握?槍彈匹配的概念是什麼意思,難道.308的狙擊彈彈頭還有168、175格令之分嗎?林林總總的問題讓我們在反覆中前進,在前進中反覆。甚至於剛開始使用雷明頓700參賽時,曾有隊員因過分緊張,誤關閉雷明頓的保險導致擊發不響,還以為是槍支故障;西格紹爾3000的精度確實令我們傾倒,但有一次槍支隨意在陽光下暴晒,導致彈著不斷變化,由於我們沒有搞清楚一些規律,以為是槍支本身出現了什麼問題,趕緊拉來賣給我們武器的中間商質問,結果當大家都在撓頭時,再使用放在陰涼處的槍射擊卻發現重回正常,在尷尬中意外收穫了一個規律。


第三、強手如林導致競爭異常激烈。每年參賽國家主要為歐美國家,如俄羅斯、白俄羅斯、瑞士、烏克蘭、捷克、斯洛伐克、英國、法國、德國等等。這些代表隊各具特點,如匈牙利作為東道主國,代表隊陣容強大,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東歐國家體制機制類似,訓練刻苦,進步很快,比如2014年跟哈薩克狙擊手交流時,他用手機向我們展示自己參賽前的訓練照片,訓練器材均是模仿2013年出現的新科目中使用的器材;有的國家參賽狙擊手沉著老到,實戰經驗豐富,如以色列、俄羅斯的狙擊手。筆者曾觀察過以色列狙擊手,他們的擊發非常果斷,讓人感受到一種在血與火中才能獲得的冷靜與剛毅;有的則是槍支性能突出(實際上,除了武警代表隊,其他同行武器都不錯)。每名狙擊手對冠軍寶座都是虎視眈眈,豈會輕易與人。


第四、比賽科目在向我們不利方向發展。為確保賽事緊跟狙擊發展腳步,讓參賽狙擊手感到設計新穎、理念超前,主辦方力求將賽事推陳出新:2013年比賽之前設有夜間科目,出於安全和組織難度考慮,在接受各國狙擊手建議基礎上,2013年比賽取消了夜間科目,增加了450米以上軍隊靶場科目;2014年比賽新增了巡邏射擊科目;2015年比賽又新增了城市巷戰理念科目。不能確定的是:科目的變化是不是一定程度上為遏制中國武警代表隊(享受到了中國乒乓球隊的待遇),但從2013年開始,精度科目、遠距離科目開始不斷增多,而精度和遠距離射擊恰恰是武警狙擊代表隊的軟肋。以對「刀刃射擊「科目為例,該科目從最早的45米距離逐年拉遠到50米、60米、到了2015年,比賽的首個科目就是對80米上的刀刃射擊,子彈1發,時限25秒。這種精度要求可以將其類比成:在80米距離上將一根普通的縫紉線打斷!當時友鄰單位北京公安某部使用進口的俄羅斯T5000狙擊步槍6中4,而武警代表隊:8中1。拋開運氣成分,筆者絕對不承認這是我們訓練不足,技術不夠,剩下的情緒只有對手中武器精度不高的深深無奈;遠距離射擊中,槍彈彈道優勢好,必能佔據先機。大家都知道,出膛子彈是一段由升弧和降弧組成的拋物線,以雷明頓700使用.308Norma子彈為例,在100米歸零基礎下,到500米距離上,彈頭下降量為230cm左右,而到了800米上,彈頭下降量會達到驚人的850cm左右,所以武警狙擊代表隊使用的.308口徑狙擊步槍,其優勢彈道在0—600米;而國外同行使用的.300口徑狙擊步槍,彈頭重190格令;.338口徑狙擊步槍,彈頭重量達到250—300格令,在600-1000米距離上彈道更為平直,優勢異常明顯。2015年有一個目標被設在了950m距離上,可以說,這個距離基本已經超出.308口徑狙擊步槍的最大精度射擊距離,事實上,當時所有參賽的武警代表隊狙擊手們手頭都沒有950米的彈道參數!筆者當時打這個目標時,彈道高手輪最大只能調整到825米,所以只能隨意射擊一槍,瞄準鏡中:彈頭降落在距離目標很遠的泥土中,並濺起一蓬煙塵,效果等同於花2塊錢試圖中500萬。


第五、致命危險來自對規則缺乏足夠的敬畏。隨著的對槍支性能、彈道規律、比賽環境的熟悉,2010、2011兩年,武警狙擊代表隊取得了井噴式的好成績:2010年拿到了軍隊組小組和軍隊組個人兩個冠軍,2011年甚至拿到了除警察組冠軍外的其他4項冠軍!由於好成績的取得過於突然,2010年,主辦方發現軍樂隊不會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只能播放磁帶,甚至是代表獲獎隊的國旗都準備不足;當年關注此項賽事的歐洲媒體紛紛用「中國狙擊手震驚歐洲賽場」這樣的大標題來傳達他們的不可思議情緒。從那以後,武警狙擊代表隊出國都是自帶國旗,當然,為了避免讓參賽隊員產生壓力,國旗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員「秘密」攜帶。


然而在賽場上取得了一個個優異成績的中國武警狙擊代表隊,卻沒有意識到致命危險—對規則的漠視與疏忽已向我們悄然襲來。隨著成績的提升,遵守規則,尊重裁判、服從判罰的競技精神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對程序不重視,對規則搞變通,甚至於裁判當場理論,讓武警狙擊代表隊在2012年付出了高昂的學費。2012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既是狙擊隊伍新老交替的一年,又是以武警TJ學院為主體的第一年,曾在2011年取得4項冠軍的武警狙擊代表隊在2012年僅僅取得了4個季軍。


如果大家不太能想像出主辦方對安全規則與程序規則的要求是多麼的細緻和苛刻,筆者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首先是安全規則:自狙擊手進入賽場,取出槍支後:槍支靜止狀態下必須彈匣與槍身分離(No Magazine)、槍機向後(Bolt Back);槍支被移動過程中,除遵守上述規定外,槍口必須衝天;射擊位置被分為準備底線(Preparing Line)與射擊底線(Shooting Line),狙擊手到達射擊位置前,需先在準備底線等待,進入準備時間(Preparation Time)後方允許進入射擊底線,非準備時間絕對不允許隨意觸碰槍支;射擊過程中槍口平抬絕對不允許超過靶擋一半;凡是運動後射擊的科目,必須到達射擊位置才允許彈匣與槍支結合;射擊完成後只要時間沒到,任何狙擊手不允許離開射擊位置,射擊時間結束後由裁判下達「退子彈、檢查槍膛」(Unload,make your rifle clear and show clear)口令後,狙擊手必須卸下彈匣,將空槍膛向裁判展示,裁判確認無誤後才會允許起立。場上裁判均嚴格執法,毫不大意,比如在射擊完成後槍膛的檢查上,絕對做到一一查驗,絕不遺漏。以上任何安全規則,狙擊手違犯一次計安全違例一次,給予警告;違犯兩次,給予退賽處理。筆者曾在2013年比賽中,準備時間之外將自己歪斜的槍支扶正,被警告一次(One Warning);其次是程序規則:以攀登射擊科目為例,該科目要求射手背槍,隨身攜帶所有輔助器材爬上梯子到達射擊位置後,必須先掛保險再放槍,而射擊完畢後必須先背槍再解除保險,而後爬下梯子回到起始底線與隊友擊掌交接。在2012年比賽中,武警狙擊代表隊一組狙擊手因掛保險、放槍程序顛倒,導致該科目120分被全扣光,而12年總冠軍得分也不過1200餘分。甚至到了2013年比賽時,隊員鄧贇在使用主辦方提供的手槍射擊時突然卡彈,教練在場外喊了一聲「 穩住「,立馬被裁判警告,並 「很仁慈」的扣了我們5分。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裁判嚴格執法


(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就像初出茅廬的武警狙擊手從未被正視那樣,經歷了2012年的慘痛失利,讓2013年全部由武警TJ學院隊員組成的武警狙擊代表隊備受質疑,有首長甚至考慮讓曾經的老隊員再回來打一年,而筆者恰恰正是在這個時候作為參賽隊員出國參賽的,回顧這段歷史,武警狙擊手們是怎樣頂住質疑、抗住壓力、突出重圍的呢?答案就是八個字:苦練、分享、拼搏、遵規。


1、正視差距,艱苦訓練。縱觀我軍成長史,中國軍人從來都沒有因武器落後而膽怯過!從來都沒有因敵人強大而退縮過!正視差距、研究差距、實現反超的方法只有三個字:練練練。自2013年由特警學院單獨組隊以來,每年都要成立狙擊集訓隊,組織針對性訓練。


首先是自虐式基礎訓練夯實技術根本。比賽共分為精度科目和應用科目兩大類。除了卧姿外,坐姿、跪姿、立姿、仰姿、側姿、無前、後依託,使用器材作為依託和不使用器材都屬於應用科目。因為應用科目對精度要求相對較低,集訓隊便確立了「驗彈道、收散布、抓應用、求更高」的訓練指導思想,將應用科目作為突破方向,按表象訓練、空槍訓練、實彈射擊、模擬考核的步驟反覆練、練反覆:冬練三九,隊員爬冰卧雪、忍受寒風,饑寒交迫中磨練自己頑強意志;夏練三伏,隊員為了姿勢擇優,動作定型而長時間進行據槍訓練,地面被汗水浸潤出人形;為了總結雨中、大風條件下彈道規律,即便是雨中和大風條件下訓練不輟;訓練密度期,每名隊員每天要打出80—120發子彈,強大的後坐力和精神過於專註導致隊員每天訓練結束後都感覺頭腦發暈,精神萎靡,有時隊員之間會互開玩笑說狙擊手訓練5年以上可以評殘,理由為腦震蕩。


其次是殘酷選拔考核錘鍊過硬心理素質。狙擊比賽比的是技術、是準備,更是比耐力、比心理,誰的心理更穩健,誰就能更穩定發揮,做到零失誤、零遺憾,充分發揮技術水平。因此,集訓隊將任何時候都能穩健發揮的過硬心理素質放在選拔的首位。集訓隊一直堅持認為,過硬心理不僅僅是來自課堂,更是來自殘酷的考核與選拔。凡是出國參賽的隊員都有一種共識,最熬心的階段不是比賽場上,而是國內的選拔場上。狙擊集訓隊最初規模通常在25-30人的規模,由於集訓隊採取新老搭配、逐年替換的選人模式,因此每年入選的新隊員只有2-3人,也就是說10個新人中大約只能有1個人突出重圍,淘汰率高達90%!但通過這種殘酷競爭進來的新隊員無論實力、衝勁、運氣都是上上之選,如2013年首次參賽隊員陳jun,在152名參賽狙擊手中總排名第2;2015年首次參賽隊員李wen拿下軍隊組小組冠軍、軍隊組個人亞軍的好成績。事實上,選拔無論是對老隊員還是新隊員而言都是極為殘酷,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人能旱澇保收。整個集訓期間大約要進行4-5次大型選拔淘汰,標準嚴於比賽、高於比賽:比賽考兩天半,集訓隊就考三天;比賽考25個科目,集訓隊就考30個科目;除了考題庫考科目還要考未知創新科目;為檢驗疲勞程度下持續作戰能力和穩定發揮能力,借鑒國家射擊隊考核模式,有時要連考2場,每場3天,中間只休息1天。2013年賽前訓練中,郭shujun同志(時任武警訓練部部長)反覆協調總部各級首長視察指導,以提升集訓隊抗壓能力和心理穩定性。


2、積累經驗、互相分享。


在國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有人說「互換一個蘋果,手中只有一個蘋果;互換一個思想,得到的就是兩個思想「,筆者認為這就是狙擊集訓隊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最好寫照。每個狙擊手會撰寫狙擊心得、通常在每周一上午訓練之前的兩個小時,由孟教練組織大家就某個共性問題相互交流;每次考核過後的「總結梳理」階段更是狙擊集訓隊互相總結的最好時機,教練會梳理精度、應用、新科目三個部分,由成績突出隊員介紹經驗,由成績不理想隊員總結教訓;訓練場上,固化模式就是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新隊員只要虛心請教,他可以得到一切:從最先進技術到最新穎的器材,從彈道表到每種科目的打法,而且老隊員往往會主動教、主動講,毫不藏私。


在國外「信息及時分享、輸贏各憑本事」。如果說訓練時的信息交換還屬於普通現象,那麼在賽場上的分享則顯得彌足珍貴。其實,無論是什麼比賽,更多的了解內容、對手、規則、要點總會讓人佔盡先機,而整支代表隊在賽場上無論是誰獲得有利信息都會毫不私藏的儘快傳達到整個集體,因為:個人的成績就是集體的成績,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


3、敢於亮劍,頑強拼搏。


6月的布達佩斯氣候易變,早上與中午最大溫差超過20度,遠距離射擊時對彈道影響明顯;雨多風大,在比賽時經歷大雨是家常便飯。2013年,第一天上午的賽事完全是在瓢潑大雨中進行,筆者至今難以忘懷趴在冰冷的水坑裡,雨水慢慢浸入衣服中,並逐漸擴散開來的感覺,隊員王lei為了避免雨衣帽子遮擋視線乾脆不帶帽子;隊員王yongchuan在坐姿射擊科目時射擊位置是個水坑,可他毫不猶豫地直接坐到水坑中;空曠的軍隊靶場,風力最大超過7m/s,子彈偏量能夠達到2米以上,即便是這樣,隊員陳jun在第一天比賽中得分率高達92%;隊員王zhanjun在三天比賽中,每天得分率分別是73%、77%、74%,最終取得13年軍隊組小組和個人兩個冠軍,這種不為外來干擾所左右,頑強沉穩特質令人欽佩。


2015年比賽,賽程緊密,多次轉場,其兩天半的賽程安排是:


6月21日:


8:00由營地出發


9:00-10:30警察訓練中心靶場(Shooting Range of the Hungarian Police Training Center)舉行開幕儀式


6月22日:


6:00由營地出發


8:30到達距布達佩斯市中心150公里外的匈牙利國防軍靶場(Shooting Range of the Hungarian Defense Force)


8:30-17:00上午城市狙擊科目


6月23日:


5:00由營地出發


6:00-13:30警察訓練中心靶場進行上午賽事


17:00舉行閉幕式和頒獎典禮


三天的比賽,每名狙擊手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5小時。但就是如此艱苦條件,中國武警代表隊的8名狙擊手忍受時差困擾、身心疲勞和飲食不習慣,越戰越勇,取得了參賽8年來史無前例的好成績。


4、尊重判罰、遵守規則。長久以來,武警狙擊代表隊過多的將目光聚集於結果和成績,卻不曾真正理解遵守規則是多麼重要。經歷過2012年的慘痛失利後才逐漸明白:不尊重規則,也許可以取得好名次,但卻只是國際活動中的門外漢和旁觀者,很難融入其中;只有在規則中堂堂正正擊敗對手,才能得到真正的欽佩、尊重乃至敬畏。從那一刻起,武警狙擊代表隊才真正做到將規則融入到自己一言一行,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參賽的最初幾年,武警狙擊代表隊一直住在匈牙利警察訓練中心,由於有的參賽隊員不太注意,總是將醬汁濺落到雪白的餐桌布上,後來餐廳工作人員乾脆將餐布直接撤掉。2013年以後特警單獨組隊,孟教練極其注重這些細節,吃飯時,所有隊員統統在鋪開的餐巾紙上用餐,吃多少取多少,嚴格執行「光碟行動」,用餐結束後將餐余垃圾包好帶走;公共場合絕不喧嘩,吸煙也是在規定的吸煙區;訓練場上都嚴格執行安全規則,非實彈射擊,絕對做到取下彈匣、槍機向後; 2013年賽前訓練時,由於某種原因,被突然告知正在使用的匈方靶場要在16:00前關閉。雖然大家正處在校驗彈道的關鍵時刻,但時間一到,所有隊員都毫不猶豫的撤離靶場,而此時出現的匈方工作人員對我們的遵規守時非常欽佩;由於狙擊槍的高精度,有時會出現 「重眼彈」現象(兩發以上的子彈從同一個彈孔穿過)。2014年賽場上就碰到這樣的情況,裁判(Range Officer)裁定為只命中一發,孟教練申請複議,但裁判長(Range Master)也裁定為只命中一發,於是教練立刻平靜的接受結果,雖然因為這一發子彈,隊員陳jun成績從第2掉落至第5,但賽場上最重要的規則就是:裁判的判罰代表絕對的權威。


偶然的個例不代表絕對的實力,經歷了漫長的積蓄,全部由武警特警學院隊員組成的中國武警狙擊代表隊終於突出重圍,迎來了破繭成蝶、化魚為龍的那一刻:2013年,拿到了軍隊組小組和軍隊組個人2個冠軍;2014年,拿到了軍隊組小組、軍隊個人冠軍和總冠軍3個冠軍頭銜;2015年,包攬了全部5項冠軍!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鍛煉心理承受力


三、幾點啟示


在每年的慶功宴上,都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隊成績太好,人家會不會不願意跟我們「玩」了?大家對於這樣的笑話往往是一笑置之,可筆者卻想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作為回復: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在第7屆約旦勇士競賽中,中國武警代表隊起初試圖與俄羅斯特種部隊接觸,但卻被人禮貌而冰冷的拒絕,但由於中國武警參賽隊員在賽場上的拼搏表現完全征服了對方,比賽結束後,俄羅斯特種部隊官兵主動向我們接近,合影留念,互換紀念品。所以,在相對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下,在賽場上的絕對實力展示,才是為祖國贏得尊重和敬畏的最好方式。筆者2013年初次參賽時,面對代表祖國的五星紅旗,眼淚奪眶而出,止都止不住,那是只有身處異國他鄉,才能感受到的濃烈的愛國情懷。所謂的不帶我們「玩」可以,不發邀請函也可以,但道理要講清楚:不「玩」的不是我們是你們,是你們「玩」不起,不敢跟我們「玩」。武警狙擊手就要做圍棋界的吳清源,就是要打得那些強國高手們俯首稱臣,讓他們「玩」不轉。


那麼除了贏之外,在這個賽場上的最大收穫是什麼?筆者認為得了多少冠軍,拿了多少獎都是暫時的,最重要的是開闊視野,將更遠的目光投入到實戰化訓練,豐富發展國產武器,擺脫對進口武器依賴,梯次培養狙擊專業人才,加強戰術、戰法研究,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狙擊發展道路。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光碟行動


(一)大膽創新、從難從嚴加強實戰化訓練


1、訓練成績評定引入「命中概率」概念


比賽過程中,再難的科目總有人能命中目標,簡單的科目也難免有人脫靶,能夠發揮出訓練水平80%的狙擊手已屬於頂尖高手,實戰條件下更是如此,「一擊必殺」只是最理想狀態。日常訓練中要詳細記錄狙擊手在不同距離、自然條件、情緒變化、壓力條件下的「命中概率」,實戰條件下則要根據「命中概率」合理安排兵力,火力和戰術原則,絕不能寄希望於狙擊手的超水平發揮。因此「命中概率」的意義在於:客觀評估狙擊手能力,為實戰狙擊行動戰術安排提供準確依據。


2、科目設置要依託實戰背景


第2013年,軍隊經典狙擊科目(Classic Shooting )是這樣設置的:一個兩人狙擊小組事先被發給一個需射擊目標的編號,在角度為45度,縱深為1000米的火力控制區域的不確定位置,隨機出現多個靶位,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射擊目標,射擊時限為1分鐘,時間結束後靶位自動隱蔽,每個目標只有1次補射機會。觀察手負責搜尋目標和報告彈著,狙擊手實施射擊。該科目考驗了一個狙擊小組的六大能力:小組溝通、搜尋目標、快速測距、修正風偏、精確調格(彈道高修正)、準確射擊。而且這個科目只講命中與否,不計環數,首發沒有命中,還有補槍機會。該科目極為貼近狙擊實戰,是軍隊狙擊科目的集大成者,而且為了干擾射擊,甚至設置了汽油炸點,這樣的科目設置思路令人深思。在我們的狙擊訓練中完全可以 「拿來主義」大膽引用。同時,舉一反三,在我們的狙擊訓練科目設置上也要盡量依託實戰背景,例如,我們基於擊傷還是擊殺目標考慮,引進標註不同命中效果的人體部位靶;我們旨在提升狙擊手捕捉戰機能力,引進不定時出現的移動靶、隱現靶;我們要求提升狙擊手血腥場景下的適應能力,引進命中目標後會爆裂「血漿」的真人照片靶。


3、狙擊動作要領要以「先快後准」為指導


「先快後准」還是「先准後快」,是狙擊動作要領的一對「魚與熊掌」。比賽中,來自執法一線,甚至是有過戰場經歷的狙擊手(如來自以色列和俄羅斯狙擊手),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擊發異常果斷。筆者通過整理自身經驗及與隊友相互交流後達成一種共識:過細準備而擊發的一槍未必比準備完成即果斷射擊更精準。未來戰場環境複雜多變,對於軍隊狙擊手而言,高價值狙殺目標往往只有一次出現機會;對於警察狙擊手而言,最優狙殺機會也是稍縱即逝。所以筆者還是更傾向「先快後准」。這裡的「快」並不是說亂打一氣,強調的是把握時機,果斷射擊的能力和習慣。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國產高精狙和英國AW


(二)多方合力,探索符合我軍實際的狙擊武器發展道路


為了適應比賽越來越高的精度要求,各國參賽狙擊武器更新換代越來越明顯。武警代表隊使用的雷明頓700型步槍,由於過於老舊,賽場上已極為罕見;從2013年開始使用的國產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和彈藥均為進口產品。


我國幅員遼闊,作戰環境複雜多樣,隨著我軍職能任務拓展和「對華武器禁運「等外部環境決定了未來我軍狙擊武器發展必須要走多樣化、系列化、獨立化道路。狙擊武器研發需要整合多方資源通力合作,以夏安戰術(Chey Tac).408英寸口徑狙擊步槍為例,其研發團隊包括物理學家、槍彈設計師、槍械製造師和一名退休特種部隊教官,這種研發思路非常值得借鑒。需要補充的是:我軍狙擊武器總體設計思路應由軍方職能部門根據未來任務需求、在收集部隊一線戰鬥員的需求基礎上提出,廠方負責論證和打造,一線戰鬥員負責測試並提出修改意見,必要時甚至應當尋求專業實驗室技術支持,多管齊下探索適合我軍實際的狙擊武器發展道路。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鑒賞國外同行武器


(三)依託基地,加強我軍狙擊學校建設


狙擊學校應當具備:教學實踐、比武競賽、武器測試、戰法研究四大職能,互補互促,形成良性循環。獨行快、眾行遠,狙擊專業的整體進步沒有捷徑,只能依靠無數志在此處的優秀人才持之以恆的積累。


1、狙擊學校要真實再現各種實戰環境


匈牙利是一個氣候宜人,植被茂密的內陸國家。而主辦方特別設置了一塊人工沙漠場地,以豐富比賽場景。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不同環境對狙擊行動的細節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我軍狙擊學校建設要具備城市、鄉村、叢林、沙漠、水上、平原等不同戰場環境。


2、以武促訓、集體智慧推動狙擊專業發展


除了實戰檢驗,比武競賽是促進技能發展的最好方法。當一個團體達到一定規模,集體智慧作用才能明顯發揮。將比武競賽納入軍事訓練規劃,積極組織各軍兵種狙擊比武競賽,勢必將不斷湧現新思路、新訓法、新戰法,對於武器建設也將產生良性促進作用。


3、發揮硬體優勢,打造成熟狙擊武器


以夏安戰術(CheyTac)的高級彈道計算器為例,該計算器射擊諸多參數俱全,其中包括地球自轉、射彈散布、馬格努斯效應(彈頭自轉引起的偏移)等,這些數據和公式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Yuma Proving Ground)通過多普勒雷達及真槍實彈實驗而得出的。依託基地建設的狙擊學校必須承擔相應角色,充分檢驗產品性能,挖掘產品極限潛力,實現武器定型,壯大我軍狙擊武器家族。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狙擊手眼中的世界


四,結束語


中國武警狙擊代表隊,積累、挫折、沉澱、成熟筆者通過參加三屆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每次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每年科目都有創新,熟悉的科目也總有新變化,永恆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以2015年比賽為例,賽事科目新、難度大、戰線長,中國武警代表隊能夠包攬賽事全部五項冠軍,絕不是手中武器精良(恰恰相反,我們的武器相較而言具有很大劣勢),也並不是每一個科目都打得好,而是綜合成績最優秀。筆者不敢斷言未來戰場環境下的戰鬥模式,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軍人只有心懷學無止境的開拓精神,本領恐慌的危機意識,絕不滿足已有成績,不斷挖掘手中武器和個人潛力,才能在未來戰場上佔據主動地位,從容應對一切來犯之敵!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雷明頓700BDL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槍械展覽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射擊前的寧靜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西格紹爾3000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彈兩孔後形成的「天使之翼」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左為高精狙彈,右為LAPUA彈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遠距離飛行後彈頭翻滾,在靶子上留下橢圓彈洞

我國狙擊手參加國際比賽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幸福的時刻

您可能感興趣

誰說德國人嚴謹的?想出這些比賽的逗比,一定都是假的德國人
國際比賽看外國人比賽完了看看我們吧
直擊英國賽馬比賽現場,最搶眼的不是貴婦
那些你從沒見過的美國奇葩運動比賽項目,讓人忍不住想笑
尷尬!韓國乒乓球公開賽沒人看 只因國乒隊不去參加比賽!
泰國犯人通過打拳擊贏比賽,讓自己提早出獄
直擊外國人的游泳比賽:參賽者與觀眾均不能穿衣服,女人比較尷尬
那些選美比賽里你不知道的事兒
殘酷血腥讓人不忍直視的泰國兒童拳擊比賽
不幸!英國拳擊手比賽中竟被打死
中國俄國參加國際空軍比賽,除了其中一次,其他的中國都贏了
美國女排比賽輸給中國隊!拒絕領獎,真沒有一點風度還世界強國呢
國際比賽中美國特種部隊為何一直不如中國?派出選手都是二線人員
韓國舉辦發獃比賽,韓國人是不是太無聊了?
張玉寧:就算我是全世界最自私的人,也要參加國家隊的比賽
此國人最會跑:逃命的獵豹都跑不過普通村民,年輕人靠打比賽脫貧
國際足聯不再讓裁判控制比賽,這條新規還能這麼幫助中國隊贏球
美國越野跑比賽現感人一幕 兩女生協助選手完賽
中國與俄羅斯的空軍友誼比賽,沒有想到的結果讓各國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