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聚焦2015年電視熒屏生態
中新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尹力)在互聯網+的新形態下,中國的電視文化產業該如何打造文化的同時兼顧發展產業?多位傳媒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就這一話題各抒己見,探討其中的平衡之道。
北京市文聯、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於10日舉辦「2015電視熒屏生態聚焦」研討會。多位專家學者在會上指出,當前越來越多的作品以「知名導演+豪華陣容+高科技+高投資」的排列組合出現,電視劇已進入以「大投資、大製作、大陣容」為特點的大片時代,未來電視劇將大幅轉戰視頻網站甚至視頻獨播等。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智華表示,去年有不少熱門網路小說被改編為大熱電視劇,網路小說原有的粉絲量大,改編劇只要能吸引到這些粉絲,從市場來看基本是穩贏的。他以去年的大熱電視劇《琅琊榜》為例談到,這部電視劇不僅在中國火了,在韓國、日本等地也非常受歡迎。劇中的人物服飾、布景以及道具都強調精品意識,例如盔甲是真鐵打的,茶具分為陶瓷、紫砂等不同材質。一些韓國的影迷在看完電視劇後想要購買劇中的同款茶具,還會詢問是中國哪個廠家生產的。張智華認為,從熱門網路小說到大熱電視劇,再到與之相關的附帶產品,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文化產業鏈。對於如何發展電視文化產業而言,《琅琊榜》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會上,多位專家學者也提到了近年來電視娛樂節目過度化、同質化、低俗化的問題,痛批其為博得收視率不惜降低格調,甚至傳播錯誤價值觀等種種行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長李嵐表示,目前中國的真人秀節目確實存在著過度娛樂化,重引進、輕原創,個別節目還存在低俗的問題。她認為,只有對電視從業人員加強培訓,才能夠真正使他們從文化素養、媒介素養方面提升。為此,廣電總局已經開辦了真人秀節目、情感類節目、法制類節目等十多個相關培訓班,針對節目主創人員開展培訓,還會組織青年導演、編輯出國考察,希望未來能湧現出更多、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優秀作品。
還有與會專家提出,傳統媒體應積極適應電視節目格局之變、電視文化生態之變,實現多元嘗試、推陳出新,加大新節目研發,採取有效應對方式,提高電視媒體品味,促進電視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趙多佳提到,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整個傳播生態發生了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衝擊的同時,也刺激著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的形勢和樣態都發生了巨大改變,「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她認為,在資本大量進入文化領域後,其實是把整個的傳媒市場盤活了,「資源帶來不是獨家生產,是多家多投」。這種變化的生態環境打破了媒體獨家壟斷資源時代的思維模式、運營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主流媒體人應該去研究適應現在的生態環境,更多地學習與嘗試,然後才能真正成為文化繁榮的主流擔當。(完)
責任編輯:虞鷹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啟幕
※2017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開幕
※聚焦電視變革時代 TCL電視獲2017創新產品
※真·家庭影院 100吋天幕電視創維G9上市
※聚焦人工智慧新應用 2017中國數字電視盛典落幕
※影響2016年電視行業發展的四大關鍵詞
※聚焦人工智慧新應用 2017中國數字電視盛典隆重召開
※中俄聯合製作抗日題材電視劇 將在2017年播出
※6月12日昆明廣播電視台收視概況
※電視界中的「小鋼炮」 32英寸小米電視4A評測
※6月13日昆明廣播電視台收視概況
※6月15日昆明廣播電視台收視概況
※2017中國數字電視盛典發布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倡議
※會賺錢的電視 樂視首發共享電視超4 X55M
※電視新聞中的10大動物
※5月24日昆明廣播電視台收視概況
※2899元登陸聚划算!酷樂視無屏電視S3
※京東發布《2017人工智慧電視白皮書》重新定義人工智慧電視
※2016「佔領」電視劇熒幕的演技豆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