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華鵬:也說小說手藝

石華鵬:也說小說手藝

石華鵬:也說小說手藝



也說小說手藝

by 石華鵬


很多人說過,小說是門手藝活兒。是門什麼手藝活兒?有哪些手藝?很多人沒說過,或者有說過但沒說清楚,語焉不詳。我當過小說的「運動員」(寫過小說),也當過小說的「裁判員」(做過小說編輯),我想說說小說的手藝。


我的父親是個木匠,以我們村子為中心,半徑20公里,畫個圓,在這個圓圈裡,我父親大名鼎鼎,他打制的桌椅床櫃,既漂亮又結實,出活兒快,還省木料,人們都說他的手藝好。作為木匠的兒子,我知道木匠的手藝包括:砍、刨、鋸、鑿、鑽、錘,下料,組裝等,樣樣都不能馬虎,樣樣都需過硬,出來的東西才能過硬。所謂「手藝」,就是技能、技巧,可供操作、操練的某些經驗。凡手藝都是「練」、「煉」出來的。


小說呢,小說有哪些手藝?

小說是門說話的手藝,寫小說就是把一件小小的、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說得讓人興味盎然,說得讓人有所思有所悟。小說的手藝精湛了,即掌握了小說的技能、技巧,小說這門「手藝」才可能邁向「藝術」的征程。小說這門手藝,有的人不需要操練,天生便有,大多數人需要操練,需要不斷習得,才能掌握。


手藝之一:「話」


我以為,小說的第一門手藝是「話」,即語言。什麼是好的小說語言?準確的語言。什麼是最好的小說語言?準確加生動的語言。很多小說家前輩都表達過類似的看法:汪曾祺說,「語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聽就記住。語言的惟一標準,是準確。」美國的斯蒂芬·金說,「只要這個詞適宜並且生動即可。」 美國的龐德說,「陳述的準確性是寫作的惟一道德。」義大利的卡爾維諾提出過,要「精準——形式設計和詞語表達精準」。俄國的巴別爾說,「沒有什麼能比一個 放在恰當位置上的句號更能打動你的心。」


「話」如何做到準確和生動?這裡邊除了寫作者的敏感和直覺外,還有一些是「手藝」範疇內的技巧和規則。我粗略歸納了一下,有這樣一些:


(一)少用 「的」字,少用成語;

(二)副詞不是你的朋友,能不用便不用;


(三)句子只需要名詞和動詞,用好動詞;


(四)盡量避免被動語態;


(五)界定對話的方式就是「某某說」;


(六)用詞的規矩最好是用你想到的第一個詞……

手藝之二:「說」


第二門手藝是「說」,即表達,如何安排語言,安排故事。如何「說」,是小說的一門大手藝。一些名作家對小說的表達提出了「要求」,比如卡爾維諾說,「要輕逸——筆觸和思維的輕逸;要迅捷——手法簡約有效,敘事流暢迅速;要可視——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明的視覺形象。」比如汪曾祺說,「小說家寫東西,表達要舒緩,不要像喊口號、吵架一樣。」斯蒂芬·金說,「好的表達關鍵始於所見清晰,終於落筆明晰,意象清新,辭彙簡單。」王國維說,文章之妙,在於 「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


儘管這些名作家對小說表達的「要求」有些高標準嚴要求,有些高屋建瓴,但出自他們創作實踐的經驗之談有含金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值得我們銘記心間。小說「說」的手藝,不能忽略的大致有這樣一些:


(一)寫小說時,除了想「寫什麼」「怎麼寫」之外,還要想「寫出了什麼」「寫到了什麼程度」;

(二)寫一個好的開頭,開門見山,故事和人物從此刻開始,避免沒完沒了的交代;


(三)不可啰嗦,控制無效信息,防止信息擁塞和信息空轉;


(四)把故事、人物寫「透」寫「順」,「透」——把場面、感受、細節寫透了,如翻轉魔方;做到「順」——順著人或物寫,避免敘述視角混亂;


(五)用直白的幽默配合講述,決不讓行話廢話代替故事;


(六)好小說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如果你可以將某事表現出來讓讀者看到,就決不要明講出來;


(七)寫好對話的關鍵在於坦誠,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八)描述的度的把握,描述不足會讓讀者感到迷惑,而過度描述 則會將讀者淹沒在細節和意象中。好的描寫通常由少數幾個精心選擇的細節構成;


(九)段落節奏快慢是小說呼吸的快慢,控制好小說敘述的行進和停留;


(十)好的故事說的總是人而非事,也就是說,是人物推動故事,並且讓人物在小說里「過日子」;


(十一)讀者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興趣,遠遠大於過去已經發生的事;


(十二)從問題和主題思想開始寫,幾乎註定寫不出好小說;


(十三)故事講得越沉著冷靜、繪聲繪色,聽起來越真實可信……


手藝之三:「悟」


小說的第三門手藝是「悟」,即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嚴格來說,或許這「悟」算不上小說的手藝,因為這「悟」,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能、技巧的 「事兒」了,它將小說家能否寫出好小說的責任推卸到人的主觀能動性上去了,彷彿說,寫小說這事兒,誰也幫不了你。但是,關於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如何進入小說,依然是有些規則、規律性的東西可供遵循的,簡要如下:


(一)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獨特,有自身的體溫;


(二)讓作品與眾不同,注入真實生活,結合自己對生活、友誼、愛情,以及工作的了解;


(三)小說家是解釋者,他不「發明」「發現」生活,只是「解釋」生活;


(四)把別人的生活當自己的寫,把自己的生活當別人的寫;


(五)做一個小說家需要三個條件:經驗、觀察、想像;


(六)好小說講的故事是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問題,或者說難題……


我用了三個省略號來結束小說手藝的內容,很顯然,我想說明的是這些「手藝」並沒有完結,小說的技能、技巧存在於每個寫作者的感覺、經驗和頭腦 中,每個人都可以添加下去,原本它們是不可這樣開藥方似的列舉出一二三四的,既然我們把小說當一門手藝活兒來看,這樣做又何妨呢?


略薩說,「沒有早熟的小說家,任何大作家、任何令人欽佩的小說家,一開始都是練筆的學徒,他們的才能是在恆心加信心的基礎上逐漸孕育出來的。」所以,我們練筆寫作時,心中有這些「手藝」總比沒有這些「手藝」好。


—— end ——


2016年三期·案情小說專號


〇風雨送春歸 餘一鳴


〇秋 殤 王 松


〇學徒偵探 魏思孝


〇掘 地 張 弛


〇解個手到底用多久 張 暄


〇閉住你的嘴 陳鐵軍


〇搞錢的路 少 一


〇色 魔 西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