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台媒稱,因地震等因素而失去兩季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機會的近300名登山愛好者,近日紛紛從珠峰登山大本營往上移動到前進基地,等待天氣條件合適,立刻攻頂。


據台灣「中央社」網站5月11日報道,許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每年都會花費數萬美元來到尼泊爾,準備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但去年碰到尼泊爾大地震,地震引發雪崩埋葬了珠峰南坡登山大本營,導致19人死亡,攀登珠峰的活動因而停了兩季。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atan Times)11日報道稱,至少有289名登山者和登山嚮導,紛紛從登山大本營往上移動到不同的前進基地,等待天氣條件適宜。


一旦未來幾天「天氣窗口」打開,海拔8848米的珠峰東南嵴登山路線變得清晰,這些登山者將立刻攻頂,希望成為攀登珠峰活動停了兩季後首位攻頂成功的登山者。


報道稱,根據位於尼泊爾這一側的珠峰南坡天氣現況,預料登山者將會在12日展開試圖攀登珠峰攻頂的行動。


這條珠峰東南嵴的攀登路線,是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爵士和他的夏爾巴人(Sherpa)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於1953年所發現,從此就成為想要征服珠峰的登山者最佳攻頂路線。

不過,尼泊爾一側的珠峰南坡登山路線,過去兩年發生了許多悲劇,包括2014年因昆布冰瀑(Khumbu icefall)雪崩,導致16名優秀的夏爾巴人嚮導死亡;還有19名登山者和嚮導去年在登山大本營遇到大雪崩死亡。


報道稱,迄今,攀登珠峰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活動;但是,每年想要征服珠峰的登山者仍絡繹不絕,前來接受大自然的挑戰。


在攀登珠峰活動停了兩季後,誰能成為首位攻頂成功者,將在本周攻頂活動展開後,不久就會揭曉。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資料圖片:自1953年開始,尼泊爾的夏爾巴人就開始幫助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附近的山峰。2014年的珠峰雪崩導致16位夏爾巴登山嚮導死亡,也將夏爾巴人和其傳統生計面臨的風險置於公眾的視野中。

【延伸閱讀】BBC:珠峰成尼泊爾搖錢樹 登山者湧入垃圾遍地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珠峰大本營(圖片來源:BBC)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外媒稱,珠穆朗瑪峰屹立在海拔8848米的高處,由於地殼板塊的挪動擠壓使它每年長高几毫米,因此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甚至還在變得更高。但是,海拔高度並不是珠穆朗瑪峰上唯一不斷增長的指標,自1953年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人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首次登頂世界屋脊以後,已經有近6000人做過登頂珠峰的嘗試,而其中僅有3000人獲得成功。與此同時,前來參觀山區中各式登山小道、小村莊和珠峰大本營的遊客人數則達到了數十萬之多。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5日報道,旅遊業已成為尼泊爾這個山區國家的經濟命脈,但在與此同時,登山客和徒步旅遊者們正威脅著整個地區的生態穩定。在外國人大量湧入,提振當地經濟的同時(為了保障食宿、僱傭嚮導和搬運工,登山客每天要花掉大約10000到20000尼泊爾盧比,約人民幣600到1200元),他們也帶來了許多登山裝備、人類排泄物和有毒垃圾。在旺季,所有這些廢品堵塞在山道上,把風景如畫的山區變成世界上環境問題最為嚴峻的地方之一。

報道稱,BBC記者在去往珠峰大本營的路上意識到了劇烈的變化。一些鄉鎮生態環境保護的比較好:鄉鎮居民採用太陽能發電和綠色的垃圾處理方法,他們直面垃圾搬運問題帶來的艱巨挑戰,用馱畜將不可生物降解的垃圾運送出山,而不是將其焚燒或者掩埋。而許多其他鄉鎮的居民都過於顧忌眼下的日常生計,毫不留心他們的碳排放問題。畢竟,當人們的呼吸和移動都受到寒冷的威脅時,戰勝重重困難生存下來才是頭等大事。這便是為什麼當你往更高處攀登時,會看到在通往珠峰之巔的山道上仍橫陳著大約200具遺體,沒人來把這些屍首運送下山,抑或根本就沒人來辨認他們是誰。


那種日常生存的艱難以及實體基礎設施的缺乏,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仍有如此之多的旅遊廢棄物存留在山上。人們只處理了一小部分的旅遊廢棄物,剩下八到十噸廢棄物還原封未動地躺在包括「死亡地帶」(最接近珠峰之巔的山段)在內的山區上,其中不乏廢棄的氧氣瓶、繩索、帳篷、電池以及塑料製品。而由於稀薄的空氣使螺旋槳的葉片無法正常旋轉,所以直升機不能飛到該地區,這使得人們幾乎不可能將這座垃圾場拖運下山。


報道稱,為了應對珠峰上的垃圾堆積問題,一些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應運而生。2011年,夏爾巴人組織珠峰登山者協會(Everest Summiteers" Association)聯合尼泊爾政府收集了1.5噸垃圾,又把它用氂牛拖運到盧卡拉,用飛機載至加德滿都,再將諸如冰斧之類的垃圾搖身一變製成地方特色藝術品,就地舉辦了一場臨時性的展覽。與此同時,遊說團體兼非政府組織尼泊爾登山協會(Nepal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聯手另一家名為亞州徒步(Asian Trekking)的登山公司,每年從山上搜集幾噸的垃圾。


儘管人們組織了更多的垃圾搜集之旅,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大量的瓶子、糖果紙、煙頭以及其它人類活動的跡象,使平地變得坑坑窪窪。在急轉彎的山路上,縱深成堆的垃圾高高壘起。垃圾堆積不僅不美觀,而且使得山路變得更加危險:夏爾巴人避開某些覆滿垃圾、難以成行的山段,轉而走一些以往少有人走的小徑——反過來,這導致了小徑周邊的冰雪融化,冰隙深深外露,而且,走小路增加了登山者的死亡風險。尼泊爾登山協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二、三十人嘗試登頂珠峰,而其中僅有約60%至70%獲得成功,而且每個季度會出現三至四例死亡事件。

報道稱,旅遊業也給當地環境帶來了其它的問題。其中包括:人口密度的增加、過度依賴木材作為燃料和建築原材料、以及為了飼養牲畜而在山坡上過度放牧。據尼泊爾政府估計,旅遊業佔到木材消費增加量的10%,這導致了每年珠峰有2.4億立方米的山區表層土壤流失,進一步加劇了森林資源的枯竭。


由於旅遊業是棵搖錢樹,所以,尼泊爾基本沒有什麼理由會去做那些可能減少遊客數量的變革。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許可證需要花費235929尼泊爾盧比——這筆錢還不包括登山裝備、空運、搬運工、露營及人員勞務費、食品或旅遊保險。相比之下,攀登尼泊爾其它山脈的費用在約18000至38000尼泊爾盧比之間。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只佔全部登山者的6%,但他們的開銷佔到旅遊業總收入的65%到70%。


尼泊爾登山協會副主席夏爾巴人尼瑪·努魯(Nima Nuru)表示:「(政府)關心的頭等大事就是錢。當地居民是利益相關者。錢應該返回到利益相關方手裡。」而他說,就錢而言,只有大約佔遊客總開銷30%的錢返回到了當地居民手中。他指出,其餘的則都進了政府的金庫。


蘇曼·塔帕(Suman Thapa)從17歲起便開始做搬運工,現年31歲的他認為,珠峰的垃圾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是朝正確方向上邁出的一步,但改善珠峰的環境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指出,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要讓外國登山者不再滿腦子充斥著那種蒙昧地只管攀登的興奮勁兒——而且要啟發他們思考自己對山體環境的影響。


他說:「人們沒有充分意識到保護這座山的重要性。儘管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即便在我們竭盡全力想要說服他們的時候,他們仍不懂得這種重要性。我們必須為下一代著想。」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小路一側的垃圾(圖片來源:Adam Popescu)


(2015-11-08 00:10:00)


【延伸閱讀】專訪《絕命海拔》導演:我不反對兒子爬珠峰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搜狐娛樂訊(森月/文)11月3日上映的《絕命海拔》以發生在20多年前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改編而成,記錄一群登山愛好者攀爬珠穆朗瑪峰的經歷。來自冰島的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帶著一群爺們爬上珠穆朗瑪峰,在5000呎高度上架設機器,拍下了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這件發生在若干年前的珠峰雪難非常令人惋惜,也讓不少人質疑「為何攀爬」,科馬庫導演對極限運動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解釋魯莽和勇敢,在冰島會看到一些俄羅斯人爬到火山口自拍,他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冒險,而珠峰上的攀爬者們,帶著專業的設備,懷著各自的夢想勇敢地追夢,這便是極限運動與莽撞冒險的不同。


曾做過演員的科馬庫看上去仍然年輕英俊,卻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他視力孩子們為掌上明珠,還讓一個兒子演了電影里的一個角色。為了孩子們,他不再輕易冒險,甚至放棄了登頂珠峰的夢想,改為拍攝這樣一部電影。不過他仍然樂得支持孩子們去追夢。科馬庫用這樣的回答表達了自己對珠峰攀爬路上的人們的最大尊重:「假如我的兒子有一天想要去攀爬珠峰,我不反對,我會非常支持。」


拍攝:有一個演員哭著說想回家


搜狐娛樂:這個項目準備了多久?


巴塔薩-科馬庫:在2002年到2004年之間我就有想法拍《絕命海拔》了,前期實際準備的時間大概才一年半多一點,計劃怎麼拍攝,開始整合卡司等等。然後我就開始了旅行,包括在尼泊爾境內的珠穆朗瑪峰附近做一些採風。這是個非常複雜的電影,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打一場「硬仗」。


搜狐娛樂:聽說你們拍攝時最高登上了5000多呎的高度,在那種環境下拍攝電影是怎樣一種體驗?


巴塔薩-科馬庫:我們全體都得登上珠峰山腰的那個「大本營」,那是一個非常嚴苛的環境,光是爬上去就很不容易,還需要表演,簡直是異常困難。有時候我們需要爬上一座山峰,安頓好自己,好在那個高度拍攝更高的山峰。我們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地登高,記錄下每一種視角的畫面,好讓人們在電影院里就能看到真實的珠峰樣貌。


說實話,在這種地方拍電影,大家都既興奮又有點擔心,有人恐高,也有人產生了高原反應,不過大家都特別敬業,這些困難沒有嚇倒他們,他們把這個發生在20多年前的故事很好地再現了出來。這其中有一個演員,我不要提他的名字了,他一頭扎到我的懷裡,哭著說「我要回家」。哈哈,我告訴他不行,我們還得繼續向上走。


搜狐娛樂:拍攝的時候遇到過危險嗎?投保花了不少錢吧。


巴塔薩-科馬庫:的確是,很多錢。


視效:使用3D是出於使命感


搜狐娛樂:為什麼一定要堅持3D?


巴塔薩-科馬庫:其實我們沒有製作刻意的3D效果,比如,不會有什麼東西突然從銀幕飛向觀眾,嚇大家一跳。我使用3D技術,只是為了展示珠峰的縱深和高度,展示當你處在那樣的高處時,你的視角會有什麼不同。我個人其實非常喜歡看2D電影,但這次我感到自己有某種使命,怎樣講,我有責任讓電影和電影院更靠近一些,有責任讓觀眾走進影院,讓電影帶他們去他們從沒去過的地方。3D並不僅僅是用來拍奇幻大片或超級英雄的。


搜狐娛樂:除了環境本身的惡劣,這次拍攝對你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巴塔薩-科馬庫:在那種環境下拍戲,我必須在前期拍出足夠的素材,因為一旦在某個高度錯過拍攝時機,就很難再回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都在拍攝空鏡素材。不過你知道,有挑戰會令人興奮,痛苦也會帶來愉悅感,有時候你得讓自己身處這種高強的工作條件里,我覺得拍攝這次電影的過程也像是攀爬了一次珠峰,說真的,《絕命海拔》就是我的一座珠峰,最終,我完成了它。

台媒:近300人聚首珠峰待攻頂 去年曾因地震被暫停

《絕命海拔》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專訪


觀點:蠻莽和極限運動不是一回事


搜狐娛樂:這些年去爬珠峰的人越來越多了,愛好者們蜂擁而至,排隊登頂,你怎麼看待人們對極限運動的狂熱和對珠峰的執著?


巴塔薩-科馬庫:我曾經花一個夏天的時間,獨自騎馬穿過冰川,這段經歷讓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在這段過程里,我發現了內心的真實自我。極限運動可能都會讓人有尋找刺激的感受,好像離死亡越近就越興奮,但我認為人們應該有備而來,蠻莽和極限運動不是一回事。在冰島有很多火山,有時候能看到一些俄羅斯人爬上火山口,蹲在火山口上自拍。這就是危險的做法,人們應該尊重自己的生命。


搜狐娛樂:在您認為,為什麼人們不呆在家裡,而要去路過死亡,尋找危險?


巴塔薩-科馬庫:就我個人來說,我也很想要挑戰一些極限運動,但我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我不能隨心所欲。我曾經問過一些登山愛好者,你為何而攀登?我想他們的回答也和我所想的一樣,就是夢想。我認識的一個人的母親,已經60多歲了,按照一般的看法,她這個年紀應該安心呆在家裡,看看孫子,過過悠閑的生活,然而她卻將自己置身雪山峰頂。她又為了什麼呢?她只是追隨內心的信念。


搜狐娛樂:如果你的兒子有一天提出要去攀爬珠峰,你會支持他嗎?


巴塔薩-科馬庫:當然!假如我的兒子想要去這樣做,我不會反對,我非常支持。只要他在事先經過了專業而可靠的訓練,我希望他能勇敢地完成自己的夢想。


http://yule.sohu.com/20151105/n425323338.shtmlyule.sohu.comtrue搜狐娛樂http://yule.sohu.com/20151105/n425323338.shtmlreport3488曾做過演員的科馬庫看上去仍然年輕英俊,卻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搜狐娛樂訊(森月/文)11月3日上映的《絕命海拔》以發生在20多年前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改編而成,記錄


(2015-11-05 08:11:01)


中新網拉薩9月5日電 (記者 唐朝楊)第十三界珠峰文化旅遊節各項活動於5日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正式拉開帷幕,這是尼泊爾大地震後,日喀則市舉辦的首個大型旅遊項目,官方擬以次為契機,重振受地震影響的旅遊市場。


珠峰文化旅遊節創辦於2001年,至今年已是第十三屆。本屆旅遊節以「真情永恆·吉祥日喀則」為主題,展示日喀則發展穩定成果和文化魅力,繼續打造珠峰文化品牌。


據日喀則市官方介紹,本屆文化旅遊節將持續至8日,共包含9項主題活動,即開幕式「真情永恆·吉祥日喀則」文藝演出、薩迦八思巴文化旅遊節、各縣區民間藝術團文藝調演(比賽)、自治區「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第三屆「珠峰美麗村姑杯」旅遊形象大使評選大賽、「天籟傳奇·珠峰之聲」日喀則旅遊宣傳歌曲演唱會、系列成就展、第二屆日喀則文化發展論壇和珠峰文化旅遊節閉幕式。


此外,還將舉行11項子項活動,即首屆「山盟海誓·珠峰婚禮」活動、第三屆珠峰奇石展、各縣區民間藝術團文藝展演、藏戲展演、大型群眾性廣場舞、14縣區優秀節目組台「抗震救災」慰問演出、日喀則旅遊綜合服務中心運營啟動儀式、日喀則藏巴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掛牌儀式、第四屆全國「珠峰之旅」攝影大賽、後藏民俗旅遊體驗館開館活動、知名旅行社媒體藝術家游日喀則活動。


其中,首屆「山盟海誓·珠峰婚禮」活動更是吸引眼球,組委會將邀請十對新人,在珠峰腳下免費為他們舉行婚禮。


日喀則,藏語稱「喜格孜」,意為水土肥美的莊園,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目前轄區總人口78萬人。去年6月26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12月18日,日喀則市正式掛牌。


日喀則市旅遊資源豐富,各類旅遊資源369處,A級景區34處,其中4A景區3處,分別為珠穆朗瑪峰、扎什倫布寺和薩迦寺。


官方數據顯示,從1989年至今,日喀則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507.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7.2億元(人民幣,下同),201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10萬人次,同比增加36%,實現旅遊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24%。


然而,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與之接壤的日喀則市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旅遊業受損嚴重,據統計,地震造成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接待單位受損3.83億元。2015年上半年,日喀則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7.7萬人次,同比下降37%,實現旅遊收入5.7億元,同比下降33%。


日喀則官方表示,地震發生後,將以此次珠峰文化旅遊節為契機,力爭將旅遊業損失降到最低。(完)


【延伸閱讀】新媒:尼泊爾政府震後首次向登山者開放珠峰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道 新媒稱,尼泊爾政府在今年大地震後向遊客和登山愛好者開放珠穆朗瑪峰。這次破壞性大地震導致約9000人喪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24日援引俄媒報道,首位挑戰攀登珠峰的登山愛好者是日本登山家栗城史多。尼泊爾旅遊部長克里帕蘇爾·謝爾帕親自向栗城頒發了許可證書。


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7.9級大地震。震中位於加德滿都西北部82公里處,震源深度為15公里。第二天尼泊爾還發生了一系列餘震。2周後,尼泊爾再次發生7.3級大地震。震源位於加德滿都東部76公里處。


此後又發生了幾次地震,震級最大的達到6.3級。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地震造成約9000人死亡,2.2萬人受傷。


(2015-08-24 15:46:52)


【延伸閱讀】珠峰等中國西部五大自然保護區聯合執法保護生態


中新社青海玉樹7月22日電 (張添福)青海新疆西藏五大自然保護區聯盟第五屆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會議22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舉行,該聯盟發起的聯合執法、宣教及信息共享,將成為構築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力量。


青新藏五大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會議始於2010年10月,當時,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和青海三江源等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聯盟,建立了中國四大自然保護區協作聯防保護機制,2014年,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加入,成為聯盟第五個成員。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表示,青新藏五大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保護區群,生態類型、保護對象和地理位置相近,「保護這一大片神奇而寶貴的土地,對中國乃至亞洲和全世界的生態環境都有重要意義。」


「過去五年,五大自然保護區聯盟積極聯繫協調各自然保護區,研究並加強跨省區的長效管控機制和執法制度,及時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有力震懾非法盜採、盜獵案件等違法犯罪行為。」布周說。


布周介紹,聯盟持續多年開展了非法進入保護區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特別是2015年3月共同向社會公告禁止在阿爾金山、可可西里、羌塘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非法穿越。


「聯盟各成員還在管理資源保護利用、人才培養、信息共享、社區共管等方面加強了交流合作,有效保護了區域內的動植物物種,五大保護區藏羚羊種群和數量逐年上升。」布周說。


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若凡表示,聯盟協作機制完善,聯合執法成效顯著,保護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實踐證明這種交流協作機制符合五大自然保護區的特點,在保護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完)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外國媒體每日報道精選,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還有會員福利等著您哦。


(2015-07-22 13:40:01)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風塵四俠會在這裡聚首!
2006年世界盃冠軍師徒中國再聚首
就在剛才,這一張圖看哭2億中國球迷,15年前世界盃英雄再聚首!
87版《紅樓夢》30年再聚首,三生有幸,無限感慨,憶往昔歲月
70年代知青45年後農場再聚首
格里芬樂了!快船兩年3000萬報價朗多,師徒洛杉磯再聚首
87版《紅樓夢》30年後再聚首 卻難尋世外仙姝寂寞林
中國「20系列」將聚首,轟20搭配殲20使用,掛長劍20導彈
170219 花郎忙內四人團戲外聚首 泰泰好人緣爆棚!
19年來首次!最強二人組再聚首 他倆現在啥水平
共赴當年約定!小龍女楊過20年後再聚首 網友內涵:歲月讓人變黑
87版《紅樓夢》劇組30年後聚首,很多演員已不在世上
「龍年兄弟」有望聚首 20年知己首次出演令人期待
87版紅樓夢30年再聚首,如花美眷,怎敵似水流年
2007快男再聚首,陳楚生髮紅包,十年過去有人婚娶、有人淡出
87版《紅樓夢》30年後再聚首 香菱曬合影感慨
87版《紅樓夢》30年再聚首,你還認識他們嗎
87版《紅樓夢》中人再聚首,一過就是30年,你還記得他們嗎?
87版《紅樓夢》30年後再聚首 物是人非追憶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