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在《觀念藝術在不列顛1964-1979》的展覽上,我們似乎摸到了英國觀念藝術的源頭。在這裡,作品背後的概念從來都比完整的藝術內容更重要,藝術家們對觀念的興趣都超過了物件本身,他們傾向於需要依賴時間和空間去操作的藝術,社會環境是這些藝術創作的重要語境,不得無視其存在,而要與之做互動,完成一次對既成觀念的破壞與對權力的挑戰。

文 張璐詩(發自倫敦) 編輯 Agnes


剛踏上不列顛泰特美術館的石階還未推門,一旁西裝革履的非裔保安笑容燦爛給出tips:「是去看觀念藝術的吧?別忘了拿一個免費的橙子!」


走進「不列顛概念藝術1964-1979」回顧展的玻璃門後,我就看到了展廳中央堆疊成金字塔形狀的3303個橙子,這就是讓保安哥哥印象深刻的觀念藝術史開山作品之一:南非藝術家Roelof Louw完成於1967年的《靈魂之城(橙子金字塔)》[Soul City(Pyramid of Oranges)]。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Roelof Louw,Soul City (Pyramid of Oranges)


當年該作在倫敦藝術實驗室(London Arts Lab)首展時,堆了5800個橙子,任觀眾取吃。兩天後,整個裝置崩塌。因為兩年前,泰特現代美術館花了三萬英鎊,買下該裝置藝術作品。與此次展覽一樣,觀眾們可以任意取下上面的橙子。大家一邊剝下橙子皮,一邊對著慢慢縮小的金字塔,可以去思考Roelof Louw所提出的命題:水果腐敗,時間流逝,朝生暮死。


策展人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讀著手中塗滿字的小紙片:「觀念藝術是用來提問藝術價值的藝術形式。四十年過去了,它逐漸被接受。」這個觀念藝術回顧展從4月12日展出至8月29日。不列顛泰特美術館說,以後每周會檢查一次橙子有沒有壞掉,並且會「翻新」金字塔。


《觀念藝術在不列顛,1964-1979》展覽現場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是什麼?定義其實一目了然:藝術作品背後的概念比完整的藝術內容更重要。


在預展上,策展人威爾遜特別點出了觀念藝術產生的時代背景:在工黨領導人哈羅德·威爾遜任英國首相期間的六十年代直到撒切爾上台之前,英國大批年輕人開始提問:「藝術是什麼?」他們看不慣現代主義前輩居高臨下的「精英」形象,對現代派作品中的抽象語彙也失去了耐心。這些人之中的大多數首先從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開始發聲。幾乎同期,4位在考文垂教藝術課程的年輕人特里·阿特金森、邁克爾·鮑德溫、大衛·本布里奇和哈羅德·哈瑞爾發起組成了「藝術語言小組」(Art & Language),並辦起了同名刊物,專門探討觀念藝術的理論問題。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Art & Language刊物


中央聖馬丁是朋克和新浪潮樂團的發源地,這裡也是觀念藝術的實驗室:理查德·隆、吉伯特與喬治,還有在此任教的安東尼·卡羅(Anthony Caro)及其學生菲利普·金(Philip King)和貝瑞·弗拉納根(Barry Flanagan)等人,當年對觀念的興趣都超過了物件本身。他們傾向於需要依賴時間和空間去操作的藝術,社會環境是這些藝術創作的重要語境,不得無視其存在,而要與之做互動。


比如,通過《橙子金字塔》,Roelof Louw走出了當代藝術史上激進的一步:將原先由藝術家控制的藝術創作部分交給了觀眾。

觀念藝術的素材普遍表現出藝術家對於日常物件的興趣,以及當中反成熟、反精美的審美導向。瑪格麗特·哈里森(Margaret Harrison)常用藝術作品強烈表達為工人和女性爭取權益的政治主張。1975年底,「同工同酬法案」出台,她開始與為居家工作者爭取權益的機構在倫敦一起工作了兩年,期間採訪了幾位計件工人,並創作了「居家工作者」(Homeworkers):帆布上很滿,堆砌著各種工作用具:手套、別針、紐扣等等。每樣工具兩側標有產品銷售價格、製作所用的時間,以及這些產品製作者得到的酬勞。帆布的最上面畫了幾雙手,象徵著計件產品背後的辛勞汗水。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Margaret Harrison, Homeworkers


而基斯·阿奈特(Keith Arnatt)於1971年創作出11張黑白照片:《作為撤銷行為的藝術》(Art as an Act of Retraction),每一張照片里,藝術家都在吃下印著一個單詞的一張紙。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Keith Arnatt,Art as an Act of Retraction


這種在藝術創造中對抗技巧的始作俑行為,可以追溯到1917年杜尚在小便池上籤上大名而成的「泉」。觀念藝術在英國從來沒有集中發生過,更像是每個藝術家各自的「口袋運動」,可這股風潮也刮遍了英國各地,並傳到柏林、米蘭、羅馬和紐約。


這次展出的21位藝術家的70多部作品,大多是直白的單色。1967年,阿奈特開始製作他命名為「情景」的作品——用攝影的方式記錄室內和自然景觀中的物體和人物。藝術家和藝術家的行為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題材。在《自我埋葬」(電視信號干擾節目)》(1969)中,阿奈特呈現了自己慢慢被埋到地里的景象。所以當這些畫面按順序播放時,彷彿是地面逐漸吞噬了他一樣。他說:「最開始做這個作品是想來評論『藝術客體的消失』的這個說法。」這個節目於1969年在德國科隆WDR電視台播出,那個時候,每晚不知什麼原因電視信號會中斷兩秒鐘,這時就播出阿奈特的作品。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Keith Arnatt, Self-Burial


特納獎歷史上惟一獲得過4次提名的理查德·隆,以「大地藝術」作品著稱。其中的經典名為《走出的線》(A Line Made By Walking,1967)。一組攝影中,藝術家自己在一塊地里來回地走,因為連續踩倒地上的草而形成了一條直線。這套作品中包括了理查德·隆將來戶外作品中的一切元素:一個觀念作為作品的基礎、形式上實行極簡主義,在作品完成後還可以歸復自然、以圖片為載體的記錄。


Richard Long, A Line Made by Walking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去年曾做過中國巡展的英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邁克爾?克雷格-馬丁(Michael Craig-Martin),從六十年代末就開始實踐觀念藝術。他的創作主張對蓋里?休姆、莎拉?盧卡斯、達明安?赫斯特等「青年英國藝術家」(YBA)代表人物產生過深遠影響。


1974年,克雷格-馬丁展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一棵橡樹》(An Oak Tree)(1973):一個盛著水的玻璃杯被高高地放在展廳擱板上。在作品旁邊的附文中,克雷格-馬丁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宣稱,不論外觀如何,他已經把這杯水變成了一棵茂盛的橡樹。這是一次對某種既成觀念的破壞:藝術作品的物質組成沒那麼重要,作品背後的意義才是支撐藝術的關鍵。好玩的是,克雷格-馬丁某次帶作品到澳洲展出入關時,海關人員以「植物名列違禁品」為由禁止作品入關,藝術家不得不解釋「那其實只是一杯水。」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Michael Craig-Martin,An Oak Tree


已故藝術家貝瑞·弗拉納根,如今最為人知的作品是一系列造型活潑的大野兔雕塑。但回到1966年去看看,弗拉納根也曾經無比「概念」過:他的藝術裝置「ringn』66」,需要地板上傾注50公斤黃沙,然後由四隻手各自在沙堆頂端抓一把沙子,讓沙順著四個方向的外沿緩緩滑下,以便趨勢一個「沙雕」自然塑成。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Barry Flanagan, Ringn 66


蘇格蘭雕塑家和行為藝術家布魯斯·麥克林(Bruce McLean),在其裝置作品「Pose Work for Plinths I」(1971)中,模仿了亨利·摩爾的傾斜人物造型。如今展出的照片中,麥克林將自己的身體用做雕塑去表現載體的觀念,他認為「姿勢」就是活的雕塑:它既不是啞劇表演,也不是平常的戲劇,而是具有生命力的雕塑。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Bruce McLean, Pose work for Plinths 3


展覽中的「藝術語言小組」系列告訴我們,考文垂藝術學院當年無疑是觀念藝術的實驗室:在此標籤下創作的藝術家,製作了20張主題命名為「框架」的圖片,貼到牆上。每幅圖旁邊都配有大量說明文字,當中充斥著語言學、哲學、符號學的元素,讓人越讀越迷惑。不過,如果你能讀得進去,展廳內還有收藏於當年觀念藝術的主要展場:泰特美術館、白教堂畫廊和ICA之內的250多種藝術檔案,供觀者翻閱。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Richard Long, A Line Made by Walking


在理查德·朗的一幅攝影旁,配著這樣一段說明:「對稱、非構築的、概略的特質,對於去理解現代主義重視成品多於過程的價值取向、及其獨具建構性的章法是一種詛咒。」倫敦一位藝術評論家在我身邊憤憤然:「都在說如何普及藝術,可這麼一個大眾美術館辦展,偏偏要故弄玄虛,擺出莫須有的偽哲學腔,分明是要攔下藝術門外漢。不可原諒!」

剝一個免費橙子,追根溯源英國觀念藝術


您可能感興趣

這樣一種水果,助力英國成為強大的海上帝國
英國一男子靠救濟金生活,卻想拿這些錢把自己整成貝克漢姆
今夜英國媒體又開啟群嘲法國模式,可是親身觀看法國妞兒踢大腿還是挺爽的…
英國脫歐背後,有怎樣的歷史溯源
英國女子念誦大悲咒有緣得觀音大士救護
英國厭食症男子
從英國匯錢回國,哪種方法最靠譜?
英國一女子不停購買小奶狗,玩膩了就拋棄
你一生必看的英國電影,必玩的一次英國旅程……
外國女子易容術出神入化 變身英國女王
英國一隻寵物金魚成功接受腫瘤切除手術
英國拆解一戰德國潛艇:企圖複製,卻因技術難度放棄
和電視里吃蟲子不一樣!英國大兵生存訓練竟能吃燒烤
英國男子發現新物種蘑菇,外形像人類,頭上帶著帽子
英國教育——「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花瓶摔破了 英國藝術家能用金線縫回去
英國男子在地里挖掘出一根「狼牙棒」,帶回去沖洗後露出本來面目
想撞牆,英國女子腦震蕩後竟變「神筆馬良」
英國男子海邊撿到一塊「臭石頭」,竟是傳說中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