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由汶川救援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

由汶川救援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

思考於八年後的今天


I"m thinking

由汶川救援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


距2008年5月12日,已經過去整整八年了。


八年前的今天,一場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八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悼念,

更多的是思考……

由汶川救援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


由汶川救援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 點擊播放 GIF/2K


當前,工程兵部隊執行搶險救災、應急處突和安保等非戰爭軍事行動呈常態化趨勢,對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真總結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實踐經驗,不斷深化對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的規律性認識,對提高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能力素質有重大意義。


1、充分認清非戰爭軍事行動地位作用,切實提高思想認識


軍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主要是發揮「四個作用」:實施應急救援的突擊作用、遏制敵對勢力的威懾作用、打擊恐怖破壞的拳頭作用、展示國家和軍隊形象的宣傳作用。完成好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是適應新形勢下國家面臨多種安全威脅的客觀現實需要,是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是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重要內涵,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要求,是自覺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實際行動。


2、積極適應形勢任務發展,更新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觀念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總體比較穩定,但也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重大自然災害和嚴重安全事故發生比較頻繁,社會轉型期的各類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海外能源資源、信息、太空領域爭奪和戰略通道控制的鬥爭日益激烈。軍隊擔負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更加多元化、複雜化、艱巨化,對部隊的軍事訓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化思想認識、更新思想觀念,從認知層面實現和落實「三個轉變」。

一要由「應急性」向「常態化」轉變。軍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屬「應急」行動,臨危受命,聽令而動,但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是一項經常性工作。要改變以往受領任務後「臨時補弱項」、「突擊抓短板」的習慣思維和做法,切實把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貫穿於年度軍事訓練全過程。


二要由「分類訓」向「結合性」轉變。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是指為有效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提高軍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而進行的訓練。必須堅持以提高核心軍事能力為中心,防止和克服「兩張皮」、主次顛倒、輕重不分、平穩用力等問題,切實以核心軍事能力訓練的增強,牽引和帶動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水平的提升,以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促進和深化核心軍事能力訓練的有效落實。


三要由「模擬化」向「實戰化」轉變。日常軍事訓練,因戰場不可設,故只能 採取「模擬化」、「基地化」仿。而非戰爭軍事行動,如抗洪搶險、森林滅火等,其遂行任務的地點是真實存在且可以預測的。要突破以往訓練中的「模擬」思維,把虛擬對象轉換為真實對象、把模擬背景設置為真實背景、把模擬場地轉移到真實場地,立足一種情況多種設想、一套預案多種處置,通過實戰化訓練逐步探索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組織方式、指揮流程和作業方法。


3、緊密結合任務多元特點,拓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內容

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的訓練內容「源於大綱」、訓練課目「細於大綱」、訓練標準「嚴於大綱」,應深化和拓展三項訓練內容。


一要擴充指揮應用訓練內容。在組織指揮應用訓練時,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要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裝備。基礎理論方面,可增設情況研判、信息獲取、網路運用、心理干預和聯合指揮等內容;指揮專業理論方面,增加反恐救援行動和直升機城市搜索營救等應急指揮內容;指揮技能方面,以參謀新「六會」為主線,增加數字化地圖判讀、氣象水文資料識讀和定位導航、指揮信息系統平台操作與使用等內容。


二要拓展編製裝備應用訓練。要針對擔負的應急救援任務,加強裝備互換、「一專多能」訓練和裝備應用訓練。如,增設在生疏地形、惡劣環境和複雜天候條件下裝備運用課題研練,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增加野外條件下人員食宿、裝備維修和就便器材製作使用等保障手段訓練內容,提高自我維持能力;加強遂行搶險救災、制亂平暴等任務時裝備運用方法、手段研究,發揮作戰裝備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作用。


三要增設體制外裝備訓練。體制外裝備種類多、技術含量高,使用方法、操作難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區分難易、突出重點、確保普及。按照「專家引路、集中培訓」的模式,聘請院校及生產廠家的專業人員,集中講授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重點解決「高、精、尖」裝備訓練展開難的問題。


4、科學遵循軍事訓練規律,創新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方式


開拓創新是軍事訓練發展的動力。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課題新、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訓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訓練質量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一要探索融合一體訓。要依據大綱,在分析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特點規律、合理確定訓練內容體系、優化訓練方法的基礎上,採取「相同內容同步訓、相近內容區別訓、不同內容個別訓」的方法,將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內容有效融入正常軍事訓練中,確保核心軍事能力訓練與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要開拓軍地協作訓。各單位要適時與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組成相應的協作訓練機構,規範運行機制、理順協作關係,定期會商訓練保障事宜和組織軍地聯訓聯演。通過軍地協作訓練,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三要落實分層分類訓。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任務、不同專業、不同場地的要求等實際,靈活運用分訓、集訓、代訓和協訓等多種組訓方式,提高訓練質量效益。對技術性要求不高的基礎性技能訓練內容,可以單位分訓的形式組織;對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保障難度大和組織困難的技能訓練內容,應適當提高組訓層次,以軍或軍區組織集訓方式組訓。


來源 | 中國陸軍


作者 | 郭 達 程夢然

您可能感興趣

軍事戰略理論對研究戰爭的規律有很大作用
歷史戰爭中動物助戰的故事
日本有什麼資格與解放軍開戰?巨大戰爭潛力隨時變成恐怖戰爭能力
先輩們在戰爭背景下與戰場環境中如何解決建軍治軍問題
軍事是與戰爭、軍隊、軍人等有關事務的總稱
軍事實力的強大往往能影響是否要戰爭
軍事學是研究戰爭的本質和規律,並用於指導戰爭的準備與實施
韓美軍隊舉行大規模後勤演習 旨在有效補給戰爭物資
軍事武裝的強弱,軍事實力的強弱都會影響戰爭
軍事戰略專家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核武器的毀滅性對戰爭的反向遏製作用
戰爭是衡量軍事實力實戰的最好體現方式
我國軍事能突飛猛進,跟美軍發動的這場戰爭有關
美國從不把戰爭規則當回事!解決朝核問題,恐更傾向動武!
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不僅運用于軍事領域
戰爭力量是戰爭勝負的主要決定因素觀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戰爭理論與實踐中的體現
美軍需改造航母應對大國戰爭,加強防空反潛能力
「舔地」的「海盜」:朝鮮戰爭期間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美軍艦載機
戰爭重要的是取得政治上的成果,如今要壯大軍事力量
如果美軍發起軍事行動前採取這兩種行動,那麼十之八九要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