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5年,清帝國發生了哪些震驚中外的大事?

1905年,清帝國發生了哪些震驚中外的大事?

1905年,清帝國發生了哪些震驚中外的大事?


1905年,註定要成為清朝統治者深刻銘記的一年,日俄戰爭結束、抵制美貨運動、廢科舉興學校、革命黨人成立同盟會……這些看似相互獨立的事件,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當年最重要的事件——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發生。清帝國終於開始嘗試對最重要、最根本的祖宗之法——君主專制進行改革,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日俄戰爭

進入1905年,中國已經不再只屬於中國,不再只屬於清廷了。在經歷庚子之變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實力已經步入清軍入關以來的最低谷,雖然列強間對峙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家免於被即刻瓜分,但中國已由昔日的「天朝上國」徹底淪為任人欺侮的半殖民地,擺在清廷面前的煩惱如縷不絕。


政治上,對外,長江流域、東三省、山東、兩廣、雲貴、福建均已成為列強劃定的勢力範圍,國家多項主權喪失,華洋糾紛不斷;對內,雖然廷臣疆吏大都忠心耿耿,新政各項措施也在竭力推行,可是民間非議不但沒有稍緩,反有愈演愈烈之勢,革命黨人也在隨時威脅著清廷的統治。


經濟上,由於每年都要賠償列強巨額錢款(而款項來源於當時中國兩個極其重要的稅種——海關稅和鹽稅),還要舉辦新政,如練兵、官派留學等都花費頗多,再加上還要處理廣西、江西、山西等地爆發的民變,1904年12月,清廷「諭軍機大臣等電寄岑春煊,電悉所陳柳慶各屬及思恩府剿辦情形。尚稱得手仍著嚴飭各營乘勝剿。一律蕩平毋稍鬆懈」。財政實在是捉襟見肘。


軍事上,不僅日俄在東北酣戰,俄國還一直在北方覬覦著蒙古、西北騷擾著新疆,英國也企圖從中國西南入手,將西藏納入控制之下。

外交上,義和團的「野蠻」行徑和清廷派兵攻擊各國駐華使館的舉動使世界認為中國不是文明國家,而列強的殘暴表現卻在中國人心目中形成了一種外國人不可戰勝和高人一等的印象,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國家局勢雖然如處危卵之上,但年已七旬的慈禧太后還在紫禁城裡掌控著國家大權。已經到歲末,照例該籌辦新年節慶了。1905年1月6日,清廷發布了一則上諭:「諭內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禮部奏元旦禮儀一折,元旦令節,皇帝率王公百官在皇極殿行禮,停止筵宴,其在外公主、福晉、命婦均著進內行禮。」上諭中所言元旦,即為中國舊曆新年(1905年2月4日)。年雖然要過,但也不太好過,正在激烈進行的日俄戰爭便是重要原因。


如果說日俄間這場看得見硝煙的戰爭更多地給清廷考慮走向立憲之路以強烈刺激,那麼,1905年5月10日開始的抵制美貨運動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則為立憲進程的推動積蓄了強大的民間力量。在抵制運動進行之初,清廷還若有若無地支持或默許著運動的開展;當8月31日清廷頒布上諭禁止抵制運動時,許多民眾卻不管不顧,依然支撐著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充分展示了中國之民氣。


抵制美貨


19世紀後半期,美國資本家從中國招募了大量勞工,後者為美國當時的西部開發,尤其是鐵路幹線的修建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在7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勞資矛盾日益激化,為了緩解美國工人的就業問題,美國各地掀起排華浪潮。1882年5月6日,美國國會推出排華法案,對在美華工的人身自由做了許多歧視性限制。此後,美國國會又分別於1888年、1892年、1902年不斷提出新的法案,對排華法案的原有條款進行修訂和增補,使得對華人的限制變得越來越嚴厲和苛刻。

與此相對,在美華僑組織強烈反對美國當局推出的這些歧視性政策,他們提出的廢約主張得到中國國內各界響應。1904年底,《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期滿。在各界輿論的影響下,清廷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修約要求。然而美國新任駐華公使柔克義在1905年奉命與清廷談判改訂條約時,憑著美國國力的強大及就此養成的習慣性傲慢思想,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條件,於是中美之間的條約談判破裂。在回復柔克義的專電時,主管外務部的慶親王奕劻告知美方,美國過分限制中國人進入,且苦力移民條約已經到期失效,《排華移民法案》卻仍在執行,這激起中國國民義憤,導致抵制美貨運動爆發,並且在中國國內蔓延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活動是由以商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發起,並且基本上是一場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


抵制運動最先在上海開始。1905年5月5日,反映上海工商界聲音的《時報》提出:華工禁約如果簽訂,則辱國病商,望愛國之士共起而謀之。5月10日,上海紳商聚集於商務總會,在會長曾鑄(少卿)的組織下,決定響應美國、夏威夷和菲律賓華人的呼籲,懇請清廷拒絕續訂條約,並希望美國政府在兩個月內修改排華法案,公平對待華人,否則將組織規模更大的抵制運動。


在上海商會的牽頭組織下,上海各界人士紛紛行動起來開始支持並參與抵制運動,抵制風潮從上海擴散到江蘇、浙江、廣東、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據《申報》載,清廷考慮到續約後百十萬華工的凄慘處境以及此次抵制鬥爭的非暴力性和聲勢,也頗動惻隱之心,「外部密電梁使華工新約暫緩籤押」,還擬定了修改方案,《駐美梁使擬定中美修改公約》,並婉拒了美駐華公使柔克義要求中國政府「禁阻抵制華工禁約之請」。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只能先「諭令掌理僑民事務之各官優待到美之華商及遊歷人,如有疏忽之處即當辭職」。


抵制禁約這件事影響頗大,甚至驚動了慈禧太后。6月29日,《申報》登載了慈禧太后垂詢華工禁約事:「皇太后近日召見各臣工,除垂詢練兵事宜外,又念及美禁華工之事,論議內外人員皆國家赤子,萬不忍稍加苛待。今我民族旅居外洋謀衣食而為工,已屬我國家失養,反致外之人虐待,我實不忍。爾等務須速議廢約,電飭駐美使臣認真保護,勿負朝廷軫念商民之至意雲。」

廢除科舉


科舉的最初目的是為統治者選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舊制,以整頓吏制,優化統治階層結構。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才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公開、公平、積極的。從宋代開始,科舉便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樣不但顯著拓寬了朝廷選拔人才的基礎,還使處於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有機會向上層流動,非常有利於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歷來萬千學子讀書之目的,便是希望通過科舉一舉成名,光宗耀祖。因此,科舉也可以說是一種籠絡和控制讀書人的有效方法。


然而進入近代尤其是到了清末,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許多新政措施被推出以適應形勢的變化。於是,作為流傳了1300年的「祖宗之法」,科舉制度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自甲午戰爭後興辦學堂,經過十年的試驗,學校培養人才的主導地位已經被統治階級認可;相比之下,原來取士之正途科舉考試益顯腐朽,所取之士與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大相徑庭。

欲興學堂以育人才,必廢科舉以絕傳統功名之心,這一點此時已不僅是新學之士的呼籲,統治階級內部的開明派亦已達成共識。1905年8月31日,由直隸總督袁世凱領銜,盛京將軍趙爾巽、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周馥、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南巡撫端方等一批地方開明重臣聯名會奏,請清廷痛下決心,廢除科舉取士制度。


在客觀局勢的壓力和眾多重臣的推動下,清廷終於下定決心,在眾大臣上奏僅僅兩天後,即1905年9月6日發布了停廢科舉的上諭:「諭袁世凱奏請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並妥籌辦法一折……欲廣學堂必先停科舉等語,所陳不為無見。著即於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其以前之舉貢生員分別量予出路,及其餘各條均著照所請辦理。總之,學堂本寓學校之制,其獎勵出身與科舉無異,歷次定章原以修身通經為本,各門科學又皆切於實用,是在官紳申明宗旨,聞風興起,多建學堂,普及教育,國家既獲樹人之益,即地方亦與有光榮。此次諭旨著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以定指歸而宏造就……」


同盟會成立


隨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進一步加深,清廷腐朽的一面進一步暴露,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迅速發展起來。孫中山說:「八國聯軍之破北京,清帝後之出走,議和之賠款九萬萬兩而後,則清廷之威信已掃地無餘。而人民之生計從此日蹙,國勢危急,岌岌不可終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國之思,而革命風潮自此萌芽矣。」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全國嘩然。然而,絕大多數民眾並沒有以清廷腐朽導致中國慘敗去責難清廷,反而是熱切地向清廷呼籲「拒和」「遷都」「變法」,希望它振作起來。雖然革命黨人認為清廷已無藥可救,並試圖發動武裝起義推翻它,但當時他們的主張並沒有被廣大百姓支持或接受。


庚子之變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惶惶然逃竄西安。清廷鎮壓民眾反抗的兇殘與被侵略者驅趕奔逃的凄慘形成了鮮明對比。自此之後,清廷在全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嚴重下降,不少人開始質疑清廷統治的可擁護性,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和行為。


庚子年惠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即有意號召各省革命黨人組織革命大團體。但鑒於孫中山是全國知名的「通緝犯」,其不能輕易冒險到大陸。從1895年起,清廷就開始在全球通緝孫中山,到1905年情況仍未有所改變。因此,孫中山一直把最主要精力放在海外尋求革命資源和促進革命大聯盟的建立上,以及努力尋找能夠忠實貫徹其革命思想的核心依靠力量。在1905年之前的革命活動中,孫中山主要在會黨分子和華僑中間宣傳其革命理念,並把會黨作為發動革命運動的主力。


1904年12月中旬,孫中山結束了長時間在美國向會黨分子滲透革命思想的工作後抵達歐洲,並於次年1月在布魯塞爾遇到了賀子才等具有革命思想的留學生。雙方在談論革命方略時,曾就運動會黨與發動新軍何者為革命入手之方,反覆爭論三日三夜,結果始定為雙向並進。這些關於革命問題的深入討論,不僅進一步擴大了孫中山革命理論的影響,鞏固了孫中山在歐洲中國留學生中的地位,也使孫中山意識到留學生的革命態度、思想水平確非會黨分子可比,完全可以擔當革命重任。孫中山在布魯塞爾順利地成立了革命組織,並把相關經驗推廣到柏林、巴黎。


結束了歐洲的活動後,孫中山於1905年6月11日從法國東返,並於7月初抵達新加坡海域,約見了新加坡革命志士陳楚楠等人。


事實上,在日本的革命派人士也非常期盼孫中山來日整合革命隊伍。據載,1904年底東渡日本的黃興、宋教仁等「以同志日漸加多,意欲設立會黨,以為革命中堅」。而程家檉則「力阻之」,並謂「孫文於革命名已大震,腳跡不能履中國一步,盍緩時日,以俟其來,以設會之名,奉之孫文,而吾輩得以歸國,相機起義,事在必成」。因此,組建革命政黨已經水到渠成。1905年7月19日,孫中山抵達橫濱。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標誌著中國的民主革命聯盟首次正式形成。


1905年8月20日,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討論修改並通過了由孫中山主持,黃興、陳天華等8人起草的《中國同盟會總章程》,其中規定:「本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至此,這16字誓詞以條文形式確立為民主革命黨的政治綱領。


本文摘選自《清帝國的1905》


——END——


更多歷史、武俠、商業故事與解讀,請關注楊大俠微信號:YD_xi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大俠 的精彩文章:

歐陽修的緋聞女友究竟是誰?
馮學榮:日本滅亡民國的國策並不存在
娶夏侯輕衣的其實是張飛?
李清照:骨子裡是個女漢子
李鴻章:他展現了真實的晚清 也為後世提供借鑒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上半年大事件,震驚世界,中國究竟做了些什麼?
2016年,哪條新聞最讓你震驚!
盤點震驚中外的2016年最露臉的中國武器,你知道多少
十六年前的今天 美國發生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震驚,美國驚現「雙面人」竟然活了下來,13年發病400次驚呆醫生
1993年發生在香港的詭異靈異事件,震驚全國!
2016年最驚艷的40張照片,太震驚了!
90年,最震驚世界,不是蘇聯8.19,而是發生在俄海軍這件事
震驚 | 老天,這些樹居然活了5000年!趕得上中國歷史了!
震驚!埃及貧民窟發現神秘巨石像,已經3000多年了
100年前的中國老照片,看過的人都震驚了!
中國早在5000年前就開始釀造啤酒,震驚了!
今天凌晨3:28北京發生的一幕,驚艷全國,震驚世界!萬人圍觀!
震驚!中國大陸挖出來一條140歲的蛇精
近20年來震驚中國的四大風水事件
月薪5000的美國人過什麼生活?看後震驚!
震驚!他才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稱帝時間為1982年!
震驚了!男子10年中竟然睡了2500個妹子
20世紀40年代,我國的最難忘的5個第一,這個第一震驚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