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宰相張居正之裁革冗官

大明宰相張居正之裁革冗官

大明宰相張居正之裁革冗官


明朝初年,政事簡略,風俗淳樸,因而官員所設不多,中葉以後,政務趨繁,加之吏治日趨腐敗,官員數量漸增。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六月,詹事霍韜上《修書陳言疏》指出:「天下武職,洪武初年二萬八千餘員,成化五年增至八萬一千餘員,錦衣衛官,洪武初年二百一十一員,今增(至)一千七百餘員。由二萬而八萬,增四倍矣,由二百而一千七百,增八倍矣。」「再按天下文職,洪武初年官有定額,故數易稽,今冗員日多,職守日紊,數亦難稽……我朝自成化五年武職已逾八萬矣,合文職計之,蓋已逾十萬矣,是職員極冗,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官員的增加,對於應對政務趨繁有有利的一面,但又往往是人多不干事,甚至妄生事端,此外,財政開支也與日俱增,加重了國家與社會的負擔。於是裁革冗官,成為明中葉後政治生活中不斷議行之事。如明孝宗即位後不久即下令汰傳奉官,罷右通政任傑、侍郎蒯鋼、指揮僉事王榮等凡二千餘人。又如嘉靖年間,明世宗曾鑒於「今天下諸司官員比舊過多」,「宜致百姓艱窘」,命大臣桂萼「會官查議裁革」。並於嘉靖八年至十年間,陸續裁革了部分文武官員。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種裁革官員的活動並不能順暢進行,均是隨裁隨復,甚而越裁越增,直至萬曆初年,這一問題依然如故。於是裁革冗官成為張居正改革弊政的重要舉措之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聊生活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每個朝代對鹽業都要那麼的控制
討論秦檜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太空看地球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