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他的名字叫做張震。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1914年10月5日,張震誕生於平江縣長壽鎮。1927年夏,高小畢業後,到一家店鋪當學徒。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湖南發生「馬日事變」,張震參加了糾察隊,任平江縣勞動童子團副團長,拿起梭標、鳥槍跟「清鄉軍」作垂死掙扎。


1928年3月,張震參加了著名的平江20萬農軍攻打縣城之役。

1930年,張震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彭德懷的紅五軍團第二縱隊特務大隊任宣傳員,後任紅三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四連政治委員,長征前夕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營長。歷任紅軍宣傳員、連政委、營長、團參謀長。曾參加一、二次和中央蘇區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及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第四師第十二團參謀長,參加吳起鎮、直羅鎮、山城堡與東征、西征等戰役。


1945年抗日戰爭起,張震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科長,新四軍游擊支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六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兼淮北軍區參謀長,參與開闢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協助彭雪楓率部挫敗日偽軍一九四二年冬季「掃蕩」,並參與指揮山子頭戰役。後兼新四軍第四師第十旅旅長兼淮北路西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華中抗日根據地一九四五年攻勢作戰。曾兼抗日軍政大學四分校副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一兵團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1953年5月,時任中央軍委作戰部長的張震,奉命兼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四軍代軍長、代政委,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戰,經過大小40多次戰鬥。1954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7月畢業,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擔任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1971年1月,任葛州壩水利工程指揮部政委。1972年4月,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77年12月任總後勤部部長,1980年1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85年12月19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決定將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并組建成中國最高軍事學府——解放軍國防大學,隸屬中央軍委領導,為正大區級單位。1985年12月24日,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成立國防大學命令,張震被任命為國防大學首任校長,李德生出任政治委員,鄧小平同志還親自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多年來,共有1萬多名團以上領導幹部「從這裡走向戰場」,全軍95%的軍職領導幹部從這裡畢業。我軍第一位博士集團軍政委高建國、第一位海軍博士艦長范進發、第一位走進西沙的博士政委陳儼、第一個碩士女團長張可都是國防大學畢業學員的傑出代表。


1992年10月2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88歲高齡的鄧小平紅光滿面,神采奕奕,接見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當他走到張震面前時,突然停住腳步,緊緊拉著張震的手,親切詢問張震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張震激動地回答說已經78歲了。鄧小平欣慰地說:「你比我小10歲,還可以干一屆。」並囑咐張震一定要協助江澤民同志,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我軍各級領導班子調整好、建設好,保證各級領導權要掌握在忠於黨的路線的同志手中。張震知道軍委副主席的工作過去多是老帥們擔當的,他們在全黨全軍德高望重。如今,黨把自己放到這個崗位上,自感差距甚遠,如履薄冰。在此之前,他早有退休的思想準備。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張震深知這副擔子的份量。衡量自己,文化水平比較低,高科技知識貧乏,也缺乏指揮現代戰爭的經驗,特別是年齡大了,在全軍在職幹部中是數一數二的,恐怕難當此重任。但同時,他又想到黨和國家正處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時刻,能否保持軍隊的穩定至關重要,這是黨和國家進一步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既然是鄧小平同志的建議,是中央作出的決定,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戰士,在黨和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應當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於是他給自己規定了9個字:「干實事,少出面,不越權。」努力工作,謹慎從事,不辱使命,不負眾望。老驥伏櫪,鞠躬盡瘁,努力再為軍隊建設作出一份貢獻。


1955年,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一九八五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一門六將:四子女婿全為將軍


張海陽上將,張震第三子,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委員、黨委書記,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我軍唯一父子同為上將軍銜、中央委員。他的家族是現實版的楊家將:一門出六將


長子張小陽少將,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院長。岳父是開國中將吳克華。


次子張連陽少將,1944年11月生,曾任總參軍代局局長。


四子張寧陽少將,1950年10月出生,1968年入伍,曾任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部長。2005年晉陞少將軍銜。

女婿壽曉松少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部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打撈歲月 的精彩文章:

看那些民國中的文人完美詮釋什麼叫做骨氣,看完令人佩服不已
揭秘那些被羅貫中「冤殺」的人物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自稱楊家將後人,拿出族譜來證明,還會楊家將祖傳的獨門絕技
楊家將VS折家將:誰是北宋第一名將世家
此人自稱是楊家將的後人,會使用楊家槍法,一人單挑七個壯漢
真實的楊家將沒那麼傳奇,他的岳父家族才是真正的北宋大腿
宋朝三大將門:都出自山西,勝過岳家軍楊家將,有一門是北宋頂梁
傳說是楊家將後人,實為岳家軍第一猛將,差點在萬馬叢中生擒兀朮
楊家將的後人,會使用楊家槍法,一人單挑七個惡霸
宋朝最牛的武將世家!不是楊家將,竟然是這個人!
宋朝四大將門:沒有岳家將,楊家將第四,前兩門默默無聞卻很強大
被《楊家將》搞臭的潘仁美,是宋初第一良將,其實是個大好人
楊家將VS折家將 誰是北宋第一名將世家
楊家將七郎八虎是誰?楊家將的故事是真的嗎?
一門忠烈楊家將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
楊家將還有後裔嗎?此人自稱楊家後人,還拿出傳家寶以證真身!
北宋第一將門:不是楊家將,終北宋一朝傳十一代,六大猛將最著名
北宋三大將門世家,根本就沒有楊家
楊家將中的楊六郎的兒子到底是誰?
北宋滅亡楊家將沒有死絕,幾百年後山西的一個村子,全家楊家後代
楊家將後繼有人,傳自今日已是第三十七代,該後裔會三十六種楊家槍法,曾一人單挑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