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一)《潛別離》


不得哭,潛別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白居易《潛別離》


說起白居易,大家都知道他是唐代自李白杜甫以來最偉大的詩人。《長恨歌》《琵琶行》,雖不能倒背如流,但大多數人都能吟誦兩句。


可是,有很多的人卻不知道,在寫下《長恨歌》前的十三年,也就是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當時尚未年滿二十二歲的白居易,就作了這一首《潛別離》


有些白居易的詩選甚至都沒有收錄這首詩,但這卻是我讀到的白居易詩作中,最喜愛的一首。

它寫的是一種明明情投意合卻不能長相廝守,明明相思斷腸,離別時卻不能表現出來的壓抑和痛苦。


詩里所提到的兩個人,一人自然是白居易,另一個是他早年的女鄰居湘靈。


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詩人和一個平民人家的女兒縱然兩情相悅,但在門第觀念濃重的唐代,這樣的結合要經受多大的阻力?


白居易沒有勇氣去對抗當時的封建禮法,所以,他選擇了別離。


只是,分開的時候,只能把情愫深深地埋在心底。

明明想念,卻只能沉默。明明不舍,卻不能言語。


當日一別,今生今世便再難相見。


所以,詩人才會寫出:『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河水再怎麼污濁,總有清澈的時候。 頭髮再烏黑亮澤,都會等來白髮蒼蒼的日子。只有詩人和湘靈的愛情,只能藏起來,只能用離別來了斷。

一旦分開,就再也沒有續集。


那是一種多麼深沉的傷感,多麼痛徹心扉的無奈。


如果沒有體會過《潛別離》的那種痛,白居易寫《長恨歌》又怎能寫得如此傳神?


(二)《長恨歌》


在我看來,《長恨歌》的前半部分——楊貴妃的入宮與得寵、安史之亂中玄宗與楊貴妃逃離長安,玄宗在嘩變士兵的脅迫下賜死楊貴妃的史實描寫——僅能算作一流。


可《長恨歌》的後半部分,卻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傳世傑作。


楊貴妃死後,恰逢國家的局勢有所好轉,可唐玄宗面對蜀地的青山綠水,卻一點閑情雅緻都沒有。他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楊貴妃離開後,留下的那難以填補的空白。


白居易寫道:


『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行宮裡的月色再皎潔,一眼看過去也是滿目凄然。雨夜聽到的樂曲,聲聲都是那樣令人撕心裂肺。


等重回長安時,玄宗君臣再經過馬嵬坡,卻再也無楊貴妃的芳蹤,只能躊躇不前,相顧催淚,最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唐玄宗苦苦等待了一年,卻連在夢中也未曾與貴妃相見。


他的深情感動了一位道士,願意為他去尋找楊貴妃的魂魄。可惜『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原來,楊貴妃早已成仙。


道士最終找到了貴妃,當她知道道士是君王派來時,立刻動了真情,『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我從來都不覺得楊貴妃是什麼賢淑的女人,但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同情她。


一個女人,哪怕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在那個時代,又如何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但她,又何嘗沒有幸福的權利?


《長恨歌》的最後,楊貴妃托道士給玄宗帶去了舊日的金釵等信物,還用幾句感人肺腑的話,表達自己對玄宗深情不改: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幾句膾炙人口的詩,帶著鮮活的畫面感,帶著海枯石爛而不改的決絕,帶著真摯而火熱的情意,超越了時空,撞進了我們的心田。


這整整半部《長恨歌》,寫的都是白居易自己的想像。


說是想像,可詩里那心愛的女人在自己面前身死,卻『掩面救不得』的君王,難道沒有當年與湘靈分別時那滿腹無奈的白居易的影子么?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約定,難道不是白居易內心深處希望與湘靈重逢,聽到她親口說的話么?


(三)沉香


命運的坎坷好似銳利而狂暴的刀刃,在詩人的一生中留下縱橫交錯的傷痕。


可偉大的詩人,更像是一棵茁壯的白木香。


他們能經受最難以想像的痛苦,然後把這種痛苦升華醉人的沉香。


每一行撥動心弦的詩句,凝結的都是詩人熾熱的血淚。


許多文學評論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可他們談論起這事兒來,卻總有些長舒一口氣的放鬆感:


『好在命運無情,在不幸的洗禮下,某某某終於成長為偉大的詩人,譜寫了許多傳世的名篇。』


洗禮你mother,成長你妹妹啊!


要知道,你嘴裡那輕描淡寫的『洗禮』,對詩人本身來說,是怎樣水深火熱的煎熬!


我總是覺得,倘若白居易和湘靈的愛情得以圓滿,世界上就不會有《潛別離》,也不會再有《長恨歌》。


可那時候的世界上,可能會多出一對幸福快樂的愛侶。


這難道有什麼不好么?


冰先生


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