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一:確定紀念碑的圖紙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進駐北京,北京城全面宣告解放。


8年抗戰,再加上3年的解放戰爭,如果不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哪會有今天的紅色江山?為犧牲的革命先烈們修建一座紀念碑的任務,就成了既定國策中的重頭戲。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了人民紀念碑修建地點的確定會,確定會上,有的委員提議將紀念碑建在東單廣場,有人主張將紀念碑建在西郊八寶山上。最後,周總理提議:「我建議把紀念碑修建在天安門廣場上!」


要知道天安門廣場有「五四」以來的革命傳統,同時在這裡修建紀念碑,也方便了全國和全世界人民的觀瞻和景仰!通過這次會議,將紀念碑修建在天安門廣場的方案就被確定了下來。


1949年9月30日下午6時,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莊嚴的紀念碑奠基典禮。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隨後,中央及地方共17個單位組成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成立後,要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確定紀念碑的整體設計方案。


興建委員會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面向全國徵集設計意見,在收到的140多種設計方案中——紀念碑被設計成亭、台、堂、碑等各式各樣。最後對紀念碑修建方案的爭議,都歸結為碑身究竟是建成低矮分散型還是高大集中型上。後來大多數人認為,紀念碑要歌頌人民英雄的崇高形象,要表現人民英雄的偉大功績,故此,各種低矮的方案都不可取。但是怎麼把紀念碑修建得巍峨雄偉,能得叫社會各界都滿意,這成了困擾興建委員會的一個大難題。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當年的設計方案之一)


這時候,從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畢業的陳志德回國了。陳志德1917年生於江蘇常州,因為學習成績優異,最後來到美國留學深造。陳志德手捧該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的證書,被安排到北京市建設局工作。因為他做的設計方案,屢屢有突出的表現,1951年國慶節,陳志德被興建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邀請到了在天安門廣場,他終於有幸地看到紀念碑最後遴選出的三個木製模型——一個形狀酷似三個門洞的城台,上有高碑。一個是坡頂形狀的紀念碑,另外一個是群像雕塑形狀的紀念碑。


陳志德看完這三個設計的方案,他搖了搖腦袋,說道:「這三個紀念碑的模型,雖然都還可以,但是都缺乏高大挺拔,氣勢恢宏的表達內涵!」


陳志德的意見得到了興建委員會的高度重視,經過興建委員會的最終討論、修改,和目前相似的紀念碑設計方案終於敲定了。

興建委員會同年成立了施工組。陳志德被調任組長。1952年8月,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工程正式啟動了


二:嶗山開採碑心石


為人民英雄立碑,這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建設。陳志德仔細研究完圖紙,他那兩條濃密的眉毛,不由得皺到了一起。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按照設計方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要刻在一塊長約15米、寬3米,厚約0.6米的整塊碑心石上。為了保證碑心石不折斷,開採石料的毛坯厚度必須達到3米,這就意味著,這塊巨大的毛坯將重達300噸以上。可是到哪裡去開採如此巨大的石塊呢?這是陳志德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


陳志德先是來到北京圖書館,經過他十幾天的翻閱資料,全國各大山脈的岩石情況都被他掌握了。最後他把採石的地點確定在了嶗山。山東青島的嶗山素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該山最西端的山峰名叫浮山,浮山共有九座山峰,被文人騷客稱為 「浮山九點」。浮山九點名聲再外,是遊人到嶗山必看的一處風景名勝。


陳志德領著幾名助手,連夜坐火車直奔青島,經過實地勘察,他終於確定浮山的石頭質地均勻、耐風化,開採的石料完全可以做紀念碑的碑心石。採石的地點就被圈定在了浮山大金頂。


為了能夠完整地開採出一塊300噸的石材胚料,10幾個從南京、上海等地請來的技術工人全都齊聚浮山。可是這些技術工人也沒有多少開採巨石大料的經驗,幾個開採的方案提出來後,又都被陳志德否定了。眼看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陳志德一急,左邊的嘴角上,竟起了一溜的火皰。


幾名當地雇來石工見陳志德著急,他們悄悄地把他拉到一邊說道:「在嶗山的腳下,有一個村子叫清石峪,清石峪中住著一位老石工,這個老石工的名字叫做李開山。李開山被人稱為石神,您還是把石神請來吧!」


李開山可是祖傳的石匠手藝,他爺爺當石匠的時候,也曾經幫民國政府在嶗山採過幾次大石,當年鑿山採石的時候,李開山雖然是個孩子,可是他爺爺採石的過程,李開山都有記憶——其實採石的過程並不複雜,首先要選擇一大塊平整的山岩,然後在上面畫出所採的石料大小,沿著采切線,用一排排的鋼楔子同步釘進岩體,隨著鋼鑿子的一點點進入,所採的巨石就會和岩體徹底分離。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陳志德把李開山請到了採石現場,李開山一聽陳志德的要求,他也是倒吸一口涼氣,300噸重的巨石,根本就不是幾排鋼楔子可以搞定的,李開山決定用放悶炮的方法,炸出這塊巨石胚材。


選定的石壁上,一塊長15米,寬3米的待採石胚已經用黑炭筆畫了出來,沿著長方形石材的四個邊緣線,40多個炮眼被一個個鑿了出來。


李開山親自裝添炸藥,隨著「轟轟轟」沉悶的爆炸聲,那塊巨石的兩個邊緣被炸出了裂隙。瞧著另外兩邊並沒有裂開的模樣,陳志德焦急地問道:「怎麼辦?」


「放悶炮的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恐怕就損傷石料了!」李開山說完,又道:「石料的另外兩個邊雖然沒被炸出裂隙,可是經過炮震,再用鋼楔子釘就容易多了!」隨著一百個鋼楔子砸進了石料未開裂的兩邊,石料還是沒有從岩體分離的意思。


看著連連擦汗的陳志德,李鐵山也是有點沉不住氣了,他盯著面前的石料,叫道:「沿著石料的邊緣開鑿出兩道石槽,然後把千斤頂放進石槽,施加頂力,我就不信不能把石料從岩體上剝離出來!」


經過半天的忙碌,兩道石槽終於被開了出來,隨著8個200噸的千斤頂施加的頂力,就聽「咔嚓咔嚓」幾聲響,那塊巨大的碑心石終於完整地從山岩上剝離了!


三:巨石終於進京了


隨著碑心石被成功地從岩體上剝離,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了陳志德的面前,那就是怎麼把這個超重的石坯運到火車站呢?


要知道浮山距離青島車站大約有30公里,所經之地,大部分是連綿的丘陵。如果從採石場臨時修一條重軌鐵路直達車站,算算這條鐵路的造價,實在是一筆不菲的費用。李開山最後給出了一個運輸的辦法,那就是——滾杠。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滾杠說起來容易,真要是辦起來,也不簡單——首先要在路面上鋪設枕木,接著在枕木上擺好一排圓木,再把大石頭放到圓木上,只要在石料的後面施用推力,大石料就會慢慢地挪窩了。


陳志德覺得這個辦法可行,經過大家的集體討論,為了保險起見,最後決定不用圓木,而是改用鞍山鋼鐵廠生產的無縫鋼管初坯。從鞍山調來的鋼管被放在枕木上做滾木。大石頭被放在鋼管初坯上。石料的前面系著鋼絲繩,鋼絲繩在三台進口大馬力拖拉機的牽引下,石料終於一點點地向山腳滾移了下去。觀看運石的人們立刻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青島市政府為了支援紀念碑的修建工作,他們在本市七八家國營的工程隊中,廣泛抽調精幹力量,組成突擊隊,突擊隊擔任了沿途清障、加固橋樑等等的協助工作。從浮山到青島火車站,一共30公里的路程,運石的隊伍整整走了34天的時間。


青島鐵路部門為了能把石料安全地運抵北京,他們特地從東北小豐滿水電站調來了全國唯一一節能夠承載90噸重量的車皮。可是石料的自重,還是遠遠超出了車皮的載重。陳志德指揮石匠,他們就在車站的站台上,當場對大石料進行了減重,經過減重後的石料,終於被裝到了車皮上。


1953年10月13日,北京西直門火車站鞭炮齊鳴,掛著專列牌子的火車載著這塊碑心石,緩緩地駛進了車站。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碑心石運抵天安門廣場後,施工隊按照原來的設計方案,對其進行成形前的精加工,碑心石經過雕琢,已經「瘦身」到了60噸。紀念碑碑身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也已經基本完成,施工組還沒等考慮吊裝,突然接到興建委員會的最新要求,要求中說,要將整個碑面調轉180度。


按照中國傳統的建築方向學,建築物大多數是坐北朝南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最初的設計圖紙中,也是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面朝向正南方。但是很多重大的群眾活動都集中在天安門與紀念碑之間的廣場上,為了方便瞻仰,碑身正面朝北才更具有實用價值,紀念碑與天安門對臉的建議一經提出,立刻得到了中央領導及專家們的同意。


陳志德領導的施工組急忙對碑心石做了南北對調的準備。所幸的是,紀念碑的結構本來就是南北對稱,碑心石雖然換了方向,但施工進度卻未受到影響。紀念碑的這次華麗大轉身在無聲無息中,順利地完成。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隨著紀念碑修建的速度加快,一個更大的難題出現了,那就是要把重達60噸的碑心石,安全地吊起20多米,然後再平穩地安裝到混凝土的碑身上。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興建委員會又一次面向全社會,廣泛徵求吊裝的意見。北京市一個老木匠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用古代寺廟弔掛大鐘的辦法,先在廣場上堆起20多米高的一個傾斜土坡,將碑心石沿著斜坡,一點點地拉到紀念碑主體上再進行安裝。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陳志德經過周密計算,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僅有60厘米厚的碑心石,傾斜到一定角度,因為禁不住自身重量,必然會從中折斷,此方案只得放棄。


首鋼方面打來電話,他們那裡有兩台德國進口桅杆式起重機,可以支援碑心石的吊裝工作,可是這兩台起重機,最多承重只有30噸,面對60噸的碑心石,兩台起重機還是無法完成任務。


就在這個時候,茅以升等多位國內專家經過周密的論證,終於給施工組提供了一個安裝方案,那就是利用滑輪原理,將紀念碑的混凝土碑身直接作為起重支柱,對碑心石進行吊裝。吊裝的同時,還要在碑身兩旁各立起一個高吊杆,以調整石料吊裝過程中的搖擺及平正。


四:紀念碑修建成功


陳志德得到第三套吊裝方案後,他為保險起見,先叫施工組用相同的石料,建造了一個小型的碑心石和碑體。經過多次的磨合實驗,確保方案萬無一失後,這才下了正式吊裝的決定。


正式吊裝的一大早,茅以升、劉開渠、梁思成、林徽因、范文瀾、鄭振鐸等100多位各界專家、領導聚集在廣場上。8點半一到,陳志德口邊的哨子被他清脆地吹響,紀念碑混凝土的碑頂也傳來了滑輪組的「吱吱」轉動聲,隨著碑心石被鋼絲繩緩緩地吊起,現場觀看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


陳志德手拿紅旗,他站在吊裝現場親自指揮,隨著碑心石被一點點地吊起,天安門廣場上竟颳起了西北風,陳志德急忙命令旁邊那兩架高吊杆的操作手,注意風向,一定要穩穩地控制住已經吊起的碑心石,絕對不能叫它在空中搖擺不定。經過半天小心翼翼地操作,直到下午兩點鐘左右,碑心石終於準確就位。穩穩地立到了紀念碑正北面的碑心石巢內!


幾掛早就準備好的爆竹「噼里啪啦」地被點燃,隨著人群發出的一陣歡呼。震耳欲聾的鑼鼓也被敲響了起來。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陳志德激動得眼淚「唰」的一聲,流淌了下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詞是由毛主席親手書寫的。可是要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8個大字刻到堅硬的花崗岩石碑上,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最後,這項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刻字的任務,就落到了琉璃廠「萃文閣」店主、著名書法家、雕刻家魏長青的肩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8個字是寫在信紙上的,每個字只有兩寸左右見方。要把這些字雕刻到碑心石上,首先要放大20倍,其中一個「永」字就有兩米多高。總參謀部測繪局1205工廠的周永興等人用幻燈機投影儀將字放大,然後按照光影再把字描下來,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周永興等人終於完成了題詞放大的任務。


真是好事多磨,魏長青把這8個字往花崗石上刻時又遇到了難題——碑心石又硬又脆,不受刀鑿,一刻就火星亂冒。為了趕進度,陳志德和魏長青經過研究,他們決定把膠皮覆蓋在碑體上,接著再把需要鐫刻部位的膠皮挖下去,形成「陰文」輪廓,再利用高壓水槍,噴射礦砂的方法,在碑心石上「刻」出一個個邊緣整齊的大字。然後以紫銅為胎,採用我國傳統的餾金工藝做成金字鑲嵌進去,使其能保證300年不變色。碑題、碑文共用黃金130兩。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秘聞,在140多種方案中精選,嶗山采碑心石


195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紀念碑碑身上的紅色大幕被揭開,歷時八年有餘,人民英雄紀念碑終於正式落成。數萬人湧向天安門城樓歡呼,廣場上放飛無數的和平鴿。郭沫若臨場揮毫,寫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詩篇——


天安門廣場,


波瀾壯闊的海洋,


人民英雄紀念碑佇立在中央,


莊嚴、樸素、純潔、堅忍、穩重、大方,


像崇高的燈塔在放射著光芒。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是由中央財政直接撥款。由興建委員會直接領導和建設的。興建委員會最後做出了工程的總決算,總計花了4047797.57元。


關注更多好玩有趣的歷史,請加微信lichuchu430

您可能感興趣

《中庸》精選20句,人生正道貴「中庸」
BBC精選:2016年最震撼人心新聞圖片
非洲趣聞2017年3月份圖片精選
2017中央美術學院精微素描精選
精選 2016 想念思念一個人的經典句子
20張世界最美婚紗照,跨越50個國家,精選自9000張作品
百年中國畫精選44
百年中國畫精選81
百年中國畫精選71
2017日本奈良最新旅館精選
精選10種中大型犬,最愛的還是我大中華田園犬!
百年中國畫精選84
三聯書情2016年度文章精選
百年中國畫精選34
百年中國畫精選64
2016年9位美女的絕美鏡頭 17張最美寫真精選
看美劇學英語:11.05 《破產姐妹》精選片段
百年中國畫精選52
百年中國畫精選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