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劉邦孫子劉啟

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劉邦孫子劉啟

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劉邦孫子劉啟



司馬遷:「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

——《史記·孝景本紀》


——司馬遷 《小孩》特么的太佩服你了,下面每秒5字速度進入正文!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謚孝景皇帝。無廟號。《你太差勁了》。劉啟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呂后當政時期,劉啟出生。具體生年不詳。(《史記·外戚世家》: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文帝元年正月(公元前179年),劉啟被立為皇太子。文帝後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同月丁未日,劉啟即位。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諸侯王發動「七國之亂」,10個月後被平定。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國的叛亂,史稱吳楚之亂,或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的發生,既有遠因,也有近因。太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立次兄劉仲(即劉喜)之子劉濞為吳王。吳王劉濞開銅礦,鑄「半兩」錢,煮海鹽,設官市,免賦稅,於是吳國經濟迅速發展,劉濞的政治野心也開始滋生。漢文帝時,吳世子入朝,與皇太子劉啟博弈,因爭棋路發生爭執,皇太子抓起棋盤將吳世子砸死。皇太子因為一盤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長子,而且一點沒有道歉的意思,這使劉濞大為惱火。


當漢文帝派人將屍體運回吳國,吳王劉濞憤怒地說:「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又將靈柩運回長安埋葬。從此,劉濞稱疾不


朝。漢文帝乾脆賜他几杖(茶几、手杖,對老年人尊敬和優待的象徵),准許他不用朝請。但吳王劉濞不但沒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驕橫。


漢景帝即位後,吳王劉濞日益驕橫,反跡也越發明顯。御史大夫晁錯建議削奪諸侯王的封地,收歸漢廷直接統治。他給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晁錯的父親得知此消息,立即大罵晁錯不孝,並與其斷絕父子關係。在後文中可以看出老人家的遠見。景帝採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於景帝前三年(前154年),以賣官等各種無理罪名先後削去楚王戊的東海郡,趙王遂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6個縣。

景帝前三年正月,漢朝廷削地的詔書送至吳國。吳王濞立即誅殺了由朝廷派來的二千石(郡級)以下的官員。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遍告各諸侯國。消息傳來,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終於爆發了。


劉濞發難後,即率20萬大軍西渡淮水,並與楚軍會合後,組成吳楚聯軍。隨即揮戈西向,殺漢軍數萬人,頗見軍威。梁王劉武派兵迎擊,結果梁軍大敗。


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後,皇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亞夫(絳侯周勃的次子)為太尉,率36位將軍迎擊吳楚叛軍,派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率兵解齊之圍,並命竇嬰(竇太后堂兄之子)為大將軍,駐滎陽督戰。


漢景帝派周亞夫等迎擊叛軍的同時,內心卻搖擺不定,這給了袁盎以可乘之機。袁盎原為吳相,與劉濞關係甚密。袁盎對景帝說:「方今之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刃血可俱罷。」景帝為換取七國罷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話,表示「不愛一人以謝天下」,於是腰斬晁錯於東市,並殘酷地誅其九族。雖然晁錯一片忠心,但削藩的方法畢竟不能使諸侯服氣。這樣削藩只能使問題進一步激化,並且給了七國一個發兵的理由。


景帝誅晁錯,去掉了七國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國仍不罷兵,這就進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後悔莫及,於是決定以武力平息叛亂。周亞夫率漢軍很快平定了七國之亂,吳王濞逃到盟友東甌國,被東甌王所殺。

七國之亂是西漢中央與諸侯王國間的一次關鍵性的戰爭,僅僅三個月就勝負分明。漢廷為何速勝?叛軍為何速敗?其答案至少可以歸納出以下三點:臣心、軍心、民心的向背。漢朝建立以來,偃武修文,與民休息,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百姓生活日漸好轉,所以臣民擁戴漢室。如平民趙涉向周亞夫建議:漢軍經藍田出武關,即可迅速控制洛陽軍械庫,又可避開吳楚伏兵,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相反,吳楚等七國為了各自的私利,驅使百姓,挑起戰火,犯上作亂,破壞安定,再加上勾結匈奴,更為廣大人民所厭惡,所以遭到國內從上到下的反對。


策略、戰略得當。七國叛亂事起,太尉周亞夫就向景帝獻計說:「楚兵勇悍,正面交鋒恐難取勝,希望棄梁國之地,然後斷絕吳楚糧道,就可以平定他們了。」此計是以暫時放棄某些空間來換取時間,達到牽制叛軍、挫其銳氣的目的。後來戰爭的發展完全證實了周亞夫的判斷。人才運用得當。景帝深諳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亞夫為漢軍主帥,可謂選帥得人。而吳王濞雖能廣泛招納天下亡命之徒,但卻不能真正任用他們。


七國失敗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景帝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著手解決王國問題,以加強中央集權。


調整諸侯王國的設置。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保存楚國另立楚王外,其餘六國皆被廢掉。繼續大力推行削藩。此後,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諸侯王國領郡由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這一變化,對於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意義十分重大。

抑貶諸侯王的地位。「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取消「諸侯皆賦」,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此後,諸侯王已經不再具有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經過景帝的改革,漢初推行的諸侯王國制,至此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諸侯王在名義上是封君,實際上「唯得衣食租稅」而已;但是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以致後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採取相應的措施。


太子的廢立將導致統治集團權利的重新分配,各種矛盾可能在此時突然爆發,所以是君主政體最薄弱、最危險的環節。景帝從登基那天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身後的儲位問題,他一共生了14個兒子,卻沒有一個嫡出。原來,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孫女,在他做太子時由祖母指定包辦的。薄皇后始終未生一男半女,於是便引起了對儲位激烈的明爭暗鬥。


爭儲位的是他的胞弟、母親竇太后最疼愛的兒子梁王劉武。皇后薄氏無子,加上劉武有賢王之名、廣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的赫赫戰功。竇太后意欲在景帝駕崩之後,由梁王入繼大統。


漢景帝自己也有過失。前元三年(前154年)初,即七國之亂爆發前夕,梁王入朝,當時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後說:「朕千秋之後當傳位於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竊喜。參事竇嬰說:「漢法之約,傳子嫡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祖約乎?」景帝酒醒後驚悟失言,此議擱置起來。


七國之亂平定後,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竇太后再度暗示景帝傳位於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勸誡太后,袁盎對竇太后說:「從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發了五世之亂。小不忍,害大義,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認為傳子才是正確的。」竇太后自知理虧,從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歸國。


暗鬥的主角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王夫人全名王娡,槐里(今陝西興平縣境)人,父王仲,生母為臧兒。兄弟王信、田蚡、田勝、妹王兒姁,曾嫁金王孫生女金俗。由其母將她與其妹王兒姁送進劉啟的太子宮。


王夫人入宮後給劉啟生下4個孩子,一龍三鳳,前3個均是女孩,分別是平陽公主、南宮公主和隆慮公主,而龍胎,就是後來威名遠播的漢武帝劉徹,生於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元年(前156年),《漢武故事》稱其出生於七月初七。


據傳劉徹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史記》記載是其母王夫人「夢日入懷」,當時人視為吉兆。野史《漢武帝內傳》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小劉徹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劉徹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彆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迹,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


景帝四年(前153年),因薄後無子,劉啟最初遵照『立長』的傳統立自己的庶長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同時立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劉徹為膠東王。


劉嫖是漢景帝的同母姐姐,即館陶長公主。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俗稱陳阿嬌)能成為皇后,就想把女兒許給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館陶十分惱火,轉而來討好景帝的另一位寵妾王娡王夫人,要把女兒許配給劉徹,《漢武故事》認為景帝最初並不認同這門婚事(「上未許」),究其原因,可能與陳氏和劉徹年紀有關。


歷代正史野史都不曾記載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陳氏的出生年月,但一般都認為陳氏是劉徹表姐,這是有原因的。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54年,劉徹虛歲三歲的時候,景帝五子江都王劉非十五歲(《史記·五宗世家》: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為汝南王。吳楚反時,非年十五,有材力,上書願擊吳),劉非和景帝四子劉餘同母(推斷老四劉餘至少16歲),景帝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於同母(假定老三和老四同歲,老二比老三大一歲,劉榮比老二大一歲),由此推斷,此時的劉榮至少也是十八歲了,第二年(公元前153年)劉榮被立為太子,館陶求親被拒,此時劉榮至少十九歲,漢代這個年紀早已可以承擔延續香火的責任了,陳後此時至少十三四歲方可與劉榮婚配生子。而劉徹此時虛四歲。由此可見,劉徹和陳後年齡相差可能十歲甚至更多。


陳氏和劉徹訂婚之後,館陶長公主屢屢向景帝稱讚劉徹如何聰明,如何達理,使景帝更加喜愛劉徹。同時,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讒,誣陷栗姬。王娡王夫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前元七年(前150年)十一月,一次朝會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請封太子母親栗姬為皇后。景帝大怒,案誅大行,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半年後,王夫人被立為皇后,7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


後來,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不慎犯法,被從江陵(今屬湖北)征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嚴加看管、審訊。劉榮極其憤懣、悲傷,寫完向父親的謝罪辭後,自殺身亡。

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劉邦孫子劉啟



劉徹被立為太子,梁孝王劉武不肯就此罷手。他廣延四方豪傑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儲存金銀「且百巨萬」,又派人刺殺袁盎等十餘名大臣。陰謀敗露後,梁王大為恐慌,買通韓安國走長公主的後門,疏通竇太后,稍得寬釋,但景帝對他已疏遠多了。梁王劉武連沮喪帶驚恐,不久就身染惡疾而亡。景帝將梁地一分為五,在不知不覺中就削弱了劉武諸子的勢力。


景帝另立皇太子後,對權傾朝野的條侯周亞夫最不放心,又尋機處置了他。景帝後元元年(前143年),竟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周亞夫削職下獄。一代名將,5天不吃東西,最終嘔血冤死。逼死周亞夫與冤殺晁錯一樣,都說明景帝「寡恩忍殺」,慣於過河拆橋。


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


景帝允許居住在土壤貧瘠地方的農民遷徙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從事墾殖,並「租長陵田」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同時,還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從而保證了正常的農業生產。景帝曾兩次下令禁止用穀物釀酒,還禁止內郡以粟喂馬。


文景時期的社會漸趨穩定,物價日益低廉,據學者統計,在整個西漢時期,文景統治的近40年內,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米價下跌的幅度最大,這就為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景帝時期,對農民的剝削(賦役)、壓迫(法律),較以前有所減輕。所謂約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漢帛書簡約,刑網要寬疏。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頒布了詔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時十五稅一之半,即三十稅一。從此,這一新的田租稅率成為西漢定製。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徭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的時間。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西漢昭帝時代。


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如前所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中原內地自古以來就缺馬,這樣既不利於騎兵的壯大,又無法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運輸等事業的發展。景帝即位之後,繼續進行馬政建設。他下令擴大設在西邊(如北地郡)、北邊(如上郡)的馬苑,而且鼓勵各郡國及民間飼養馬匹。由於景帝時期養馬業的大發展,軍馬生產頗具規模,屬於官府的馬匹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尚且未計。


實行「賣爵令」及「黷罪之法」。這兩項措施都是在文帝時由太子家令晁錯提出,並被文帝批准實行的。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了這些被證實是有效的措施,並使它更為完善。大批徙民充實於邊地,成為一支兵農混一的墾戍隊伍,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當時在教育領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辦學。


文翁,廬江郡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年輕時就好學,通曉《春秋》,以郡縣吏被察舉(即郡國守相經過考察後向朝廷推薦),景帝末年任命他為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後人的肯定,武帝很讚賞文翁的辦學模式,在全國予以推廣。


景帝一面弘揚文教禮儀,一面又打擊豪強。為了保證上令下達,景帝果斷地採取了多項措施,重要的有兩項:一是在修建陽陵時,效法漢高祖遷徙豪強以實關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強遷至陽陵邑,使他們宗族親黨相互分離,削弱他們的勢力,以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寧成、周陽等,嚴厲鎮壓那些橫行郡國、作姦犯科者,收到了殺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強、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慄,個個惴恐,其不法行為大大收斂,這便局部地調整了階級關係,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由於推行了上述措施,就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人口翻番,國內殷富,府庫充實。據說,景帝統治後期,國庫里的錢堆積如山,串錢的繩子都爛斷了;糧倉滿了,糧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帶來了貧富懸殊的分化。這種狀況,既為後來漢武帝實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給西漢中期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


景帝時期是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強大的匈奴騎兵南下進擊漢地,燒殺搶掠,嚴重威脅著西漢王朝的統治。而此時漢朝社會經濟有了恢復和發展,但要戰勝匈奴,條件仍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景帝怎樣處理漢匈關係呢?總的來說,是有戰有和,但和多戰少,以和為主。


景帝堅持和親,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軍事衝突,為經濟發展贏得了時間,為以後漢武帝反擊匈奴做了準備。當然,景帝並不是一味妥協,也進行了必要的抵禦。在不多的反擊匈奴的戰鬥中,湧現了李廣、程不識和郅都等一批卓越的將領,其中尤以「飛將軍」李廣最為突出。

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劉邦孫子劉啟



劉啟病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葬於陽陵(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謚號「孝景皇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孩 的精彩文章:

一代名將馬援為什麼死後蒙冤?
踏實做人 不幕虛名 保全自己
中國史上唯一真正坐過牢的皇帝——劉詢
首位被老婆防淫亂後宮的短命皇帝——漢昭帝劉弗陵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孫子劉啟——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
劉邦孫子劉啟——漢朝心狠手辣的一代明君
漢朝戴帽高手:給劉邦戴綠帽,劉邦不知還封侯,最後被劉邦兒爆頭
隋文帝楊堅到底是不是漢朝「關西孔子」楊震的子孫?
楚漢相爭勝為王,創立漢朝第一君——劉邦新手攻略
匈奴與漢朝世代為敵,為何劉淵要尊劉邦等為三祖五宗
漢朝史上漢景帝劉啟太子劉榮為什麼會被廢
有血性,他是漢朝唯一敢頂撞呂雉的劉氏子孫!
漢朝最窩囊的異姓王,娶了劉邦的女兒,卻把自己的寵妾送給劉邦
王莽為何會篡了漢朝?皆因劉邦隨口一句戲言
漢朝史上太子劉榮為什麼會被廢?劉榮的母親是誰
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寵愛的妃子有哪些
劉邦斬白蛇美化自已是赤帝之子,白蛇報復殺劉邦後人推翻漢朝
大漢朝的高祖皇帝劉邦為什麼殺功臣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為什麼殺功臣?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漢朝傑出領袖漢武帝劉徹
漢朝姓劉,唐朝姓李,這些皇族姓氏有你嗎?
漢朝姓劉,唐朝姓李,這些皇帝姓氏有你嗎?
劉邦、劉秀、劉備,三代漢朝開國皇帝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劉邦封他為吳王,大漢朝差點兒就毀在了他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