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明朝只有定都北京才能守江山的內幕!
明朝的大神王陽明曾經對明朝的國防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他的觀點是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說的這些地方位於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遼東地區,換句話說,也就類似於宋朝人口中的燕雲十六州。那麼為什麼說明朝必須遷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
一、明朝的經濟中心完全在南方,北部已經遠遠落後。
從南宋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徹底轉移到了南方。而北方地區遭到了金和蒙元等政權的反覆蹂躪,經濟水平一落千丈,人口也大大地降低。直到明朝的前期,天下初步穩定以後,北方才開始慢慢的恢復自己的元氣。但是由於破壞時間太長,具體的水平仍然和南方地區差的遠。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面對北方草原的猛烈進攻,明軍很可能選擇後退。所以說只有遷都這個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能使本在南京的群臣閉嘴。在朱棣剛剛宣布遷都之時,遭到了群臣的強烈反對,最後君權大於一切,才穩定了局面。
蒙元南下南下以後,對原金國統治的北方地區進行了大屠殺,北方的人口下降了70%以上,經濟建設更是無從談起。元朝統一全國以後,許多蒙古貴族將農田改成了牧場,在元朝統治的90年里,北方的經濟一直沒有恢復。元朝末期的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在元軍與農民軍的反覆較量中,北方剛剛有了一些起色的經濟再次崩潰。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河北、河南、山東地區的經濟和人口數量都已經到了冰點,所以才出現了山西大移民。
明朝王陽明
儘管如此,北方的經濟想完全恢復仍然十分困難,因為已經沒有了政治中心的優勢,以前王朝的首都都在長安、洛陽、開封之間來回運動,這些城市都在北方,完美的帶動了北方的經濟。而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地區缺少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經過慎重的考慮,永樂皇帝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從源頭帶動北方的經濟發展。
二、從國防戰略的角度考慮,遷都北京也是必走的一步
燕山山脈長城一線歷來就是中原王朝抗擊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王朝必保的地區。歷代的中原王朝都依靠這一條國防線守護者中原大地的安全和安寧。但是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以後,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漢人失去了國防的命脈,隨後建立的宋朝就必須靠著數量優勢的步兵去抵抗彪悍的草原騎兵。這些騎兵沒有了燕山山脈的阻隔,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縱馬馳騁,宋朝一點辦法也沒有。北方的游牧騎兵日夜兼程四天就可以到達黃河岸邊,直接威脅中原王朝的心臟。
這個道理明朝也不會不懂,遼宣大一線明朝必須保住。但是這樣一來就必須在邊境布置重兵,而京城也需要重兵拱衛,這就大大增高了明朝的國防投入。更重要的是明朝延續了宋朝的毛病,對武將並不信任,擔心他們取而代之,文貴武賤的現象仍然十分的普遍。由於北方距離南京遙遠,指揮起來十分耽誤戰機,因此北方需要一位大員鎮守統籌全局。但是明朝是不會輕易設立這一個職位的,明朝皇帝也擔心安史之亂的第二版。因此,也只有唯一的辦法,皇帝將首都設立在北京,既解決了兵力重複建設的問題,有從根源上杜絕了武將謀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指揮北部軍隊抗擊草原上隨時可能南下游牧騎兵。
※誰瓦解明朝的江山?
※為何明朝不能像南宋那樣守住半壁江山?
※明朝皇帝總跟這個部門借錢,卻葬送了大明江山
※為什麼南明沒能像南宋那樣守住半壁江山?
※明朝宁愿江山丢给满人,也不愿意把江山给这些人!
※明末攏共存在三股勢力,如果朱元璋掌控南明,能否重振大明江山?
※宋江如果放棄詔安能奪取宋朝江山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他為明朝恢複數百里江山,力保邊塞,卻被朝廷凌遲處死
※大明王朝:嘉靖皇帝的這一舉措,竟然親手埋葬了大明的江山
※南明為何不能像南宋那樣,保住半壁江山?其實原因很簡單
※崇禎皇帝尋死太急,他完全可以統領南明朝廷,號召天下,驅逐北方滿清,重新一統江山!
※假如袁崇煥不死,他能保住大明江山嗎?
※如王陽明鎮壓失敗 寧王能奪取明朝江山嗎
※明朝末年為什麼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還是救不了大明江山
※薛仁貴到底是如何三箭定江山的?
※此人替明朝守住了江山,剛正不阿兩袖清風,皇帝卻說他謀逆
※揭秘:為何武則天將江山重新歸還李唐 其實是實則無奈
※宋太祖留給後代皇帝的秘密誓碑——如何保江山
※為什麼東晉南宋可以偏安半壁江山,南明卻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