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摘要我看到的只是首相發表言論,希望蘇格蘭能留在英國。我並沒有看到軍隊、警察和其他維護武裝的力量。我看到的是不同人們的辯論。



作者:安光系(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媒體人,現居英國。)



差不多每隔一周左右的時間,我都要上BBC的網站去看一個欄目——《首相問答》。在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裡,英國首相卡梅倫像吵架似的跟會議室的議員們解釋、爭辨。多數議員提議的問題,大的有關國家走向、民主民生,小的有關首相本人及家庭對某些事件的態度。大多數時間,這個並不太大的會議室里所發生的,簡直令人不可思議:起鬨、嘲笑、站起來反對,甚至主持會議的人員要多次提醒大家:「安靜!安靜!首相的回答必須要讓大家聽到!」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卡梅倫在議會發言



最初,我常常為這個國家的首相心塞。我們想像中的場面很難出現。比如:仰慕的眼神、靜靜地傾聽、認真地做筆記、頻頻地點頭、熱烈的掌聲,幾乎沒有。這個節目簡真就象個批判會。卡梅倫象個小學生,被大家一通指責。很多次,在他剛剛回應完坐下之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擺頭。

應付反對黨和其他議員的質疑,不是個好差使。即使是在當年競選時說過的某句話沒有兌現,也會被他們當眾翻出來,拿腔捏調地念上一通。念完之後,反對黨領導人通常還要加上一個輕蔑的眼神,再加上一句質問:首相先生,這是不是你說的?要不要再念一遍?!


我最開始看這個節目時,覺得英國人簡直不可救藥。一個首相,貴為一國政府之首,每隔一段時間前來議會,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一些解答,怎麼也不至於在這個鬧哄哄的會議室里紅著臉,一次次解釋、溝通甚至反擊,至少大家應該很有禮貌地聽他講完。但現場卻往往不是這樣。節目里,每當首相回答一些問題時,總有人起鬨、嘲笑以及憤怒地跺著腳,甚至退出會場以示抗議。


最初的時候,反對黨質疑首相,我總是站在首相的對立面。反對黨領導人每周提出的問題,大多來自工薪階層甚至弱勢群體的郵件,都是具體涉及到實際的民生問題。對此,我至少是同情的。比如,某一個建築公司的員工要失業了,面臨著諸多生存困難。再比如,某一個家庭婦女,掙的錢不足以撫養孩子,這些個群體,都是有可能成為被政府忽略的部分。


現任反對黨領導人、工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每周都要收到數千封來自普通民眾的郵件,他會從中挑選出問題比較突出的,在《首相問答》這個時間裡去質問現作首相卡梅倫。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工黨領導人傑里米·科爾賓



但看的時間長了,我的態度慢慢有了一些改變:一個國家,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而卡梅倫強調:沒有好的經濟基礎,你即使答應民眾再多的福利,最終都不可能持久。所以,你可以經常聽到他說不。作為一個在倫敦居住多年的局外人,我也慢慢從一個跟反對黨一樣痛恨、反感現任首相的人,變成了同情者、理解者和支持者。


每周閑下來的時候,我也會去附近的教會裡喝茶,同那些社區里的英國老人們聊天。有一次談論工黨和保守黨誰優誰劣時,幾位老人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工黨一味給窮人爭取利益,看起來是為人民著想,但實際上,很多利益都超出了這個國家的承受能力。最後,受傷的還是這個國家。而保守黨扎紮實實地進行經濟建設,表面上並沒有工黨那麼照顧窮人,但卻可以讓這個國家走的更遠,讓窮人能享有更多的福利。「解決他們的就業,比直接給他們錢有效。」 卡梅倫曾在辯論中強調。


「他們執政的時候,就把這個國家弄的亂七八糟」。一位老人跟我說。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我一個外人,常常有些看笑話的心態來觀看這個欄目。但看的時間長了,卻也慢慢理解了這個國家的一些運作體系。比如,即使有議員提出某個項目需要增加拔款,首相提議,相關財政預算也需要大多數議員審批。再者,遇有一些更大的事情,如英國是否還留在歐盟,首相的任務只是把條件談好,最終的決定權還是交給英國民眾。在這樣的事情上,首相當不了家,當家的是議會,是民眾。


我也在倫敦感受了當年蘇格蘭要脫離英國的事件。我看到的只是首相發表言論,希望它能留在英國,但是,我並沒有看到軍隊、警察和其他維護武裝的力量。我看到的則是不同人們的辯論、當地人的觀點以及對公投的公開報道。蘇格蘭最終選擇了留在英國,首相卻發表了讓人感動的演講:你們的公投讓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我們以後會給你們更大的權利。當然,也會給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同樣的權利。

一次危機,卻讓我感受到了英國人的自信和寬容。脫離英國分出去,尊重你們;願意留下,我們就一起朝前走。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能對自己的民眾做到如此寬容?



一起來看看英國首相怎麼跟人吵架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公投。圖為街頭宣傳欄提醒人們投票。



媒體成了政府和民眾之前的重要橋樑。在英國境內沒有作何廣告、每年靠收看電視人144鎊/家(1鎊約為9.4元人民幣)來維持運作的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無疑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它在教育民眾,也在監督政府。


再後來發現,不光是首相每隔一段時間會回答這些問題。BBC的欄目里,有內閣這樣一個頻道;英國的每個地方,像英格蘭、蘇格蘭、倫敦市等,都有這樣的欄目,由相關負責人來接受議員的詢問和解答。


這是我的理解中英國政府跟民眾之間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這個渠道,至少把政府領導人的一些治國理念和對一些熱點事件的思考與回應,都通過這個媒介,及時地反饋給民眾。


不僅是電視,報紙也會做相關的工作。比如,我就在英國當地的報紙上,看到過刊登反對黨領導人的日記。日記里講述了他們每天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對政治和生活的見解。


在倫敦坐地鐵時,你會看到,幾乎每個地鐵站,都有一塊兒倫敦市長辦公室的廣告牌。有時候,廣告牌登的是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本人的半身像,告訴你倫敦會有一項大的決策,歡迎你關注或參加他在某地的演講;有時候也會刊登倫敦的地鐵規劃,市長辦公室希望能夠聽到更多民眾的聲音。多一些這樣的渠道,不管真假,至少為民眾打開了一些表達意見的窗口。


在英國看報紙,也會看到一些相關部門的廣告。比如,希斯羅機場會整版整版地刊登一個故事,告訴你如果現在不及時擴建機場跑道,幾十年後的英國,將會落後於歐洲其它國家。他們用講故事的方式,預設英國下一代有可能會受到的影響,從而讓民眾理解增加跑道的意義所在。而現實中的報道是,機場擴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它的噪音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民眾要求增加由此帶來傷害的補償費。


我家附近的Bakeloo地鐵線,即將在朝南延伸。地鐵里可以看到相關部門的廣告:規劃之前,請各屆民眾參與他們的規劃,表達你的意見。你可以寫郵件、留言、打電話或參加討論會。如果有了這些討論,至少不會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前年,我曾在國內坐高鐵,帶著一歲左右的兒子進站時,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給孩子換尿片的專門空間。蹲在廁所里當著眾人面給孩子換尿片,怎麼都不會有尊嚴。新建的高鐵站氣派、宏大,跟國外相比,但的確少了這些人性化的東西。如果,我是說如果,當初這些設計者在設計時,能夠跟英國這樣公開向民眾徵求意見,恐怕就會好很多。


旁觀英國政府與民眾之聲的一些溝通渠道,就多了一些對英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我的一位老師曾在演講中說,正是因為這種反對黨相互制約的制度,讓英國政局能保持幾百年來的超穩定狀態。而現任反對黨領導人、工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曾在一次演講中也說,要感謝這個制度的設計者。儘管吵吵鬧鬧,但都是為這個國家能更好。


除了政府,英女王也會不停地會見各界人群,甚至包括了小學生。幾年前,我女兒在讀小學時,有一次憤憤不平地跟我傾訴:英國女王要到我們的小鎮上來,學校里只有一個代表名額。按照公平的原則,所有的學生就會抽籤,結果,一個年紀只有三四歲、正在讀幼兒園或學前班( Nursery 或 Reception ) 的孩子抽到了。女兒有些不甘地說:他去幹什麼?他連話都說不清楚!還不如讓我去呢!


我聽了大笑。


在英國的學校,也會有政府官員參與一些事情。比如,我女兒小學的畢業典禮以及中學年度頒獎典禮,也能看到不同的官員的影子。


去年夏天回到中國時,也聽到周邊的朋友熱議當地的電視問政欄目。如果能將這些溝通方式經常化和制度化,也許能起到和英國一樣的效果。這個社會,不信任的成本最高。有了溝通,就會減少成本,讓人看到更多的希望。


而在英國看卡梅倫吵架,成了我生活中的必修課。它讓我能更清醒地認識英國,理解英國,最終也許會愛上英國。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結語騰訊《大家》是一個互聯網原創專欄平台,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大家》微信號:ipress,歡迎搜索收聽。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世界上竟然有和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來看看這部英國記錄片吧…
英國那麼大,該去哪看看?
老外在中過呆習慣了,一年後回國跟我哭訴,英國啥都沒有!
她就這麼留在英國了,再也沒有回去找過他
這十個原因,會讓英國鬥牛犬一直盯著你看!
這十個原因,會讓你的英國鬥牛犬一直盯著你看!
英國最美的海灘都在這裡了,趁天氣還好,趕緊去看看吧
英國鬥牛犬一直盯著你看,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美國這一槍幫了誰,英國脫歐,又一大國崛起!
英國未來還有好日子過嗎?看這幾張圖你就秒懂!
倫敦越來越不像英國的地盤了,看看現在住著的都是什麼人?
他們最近被評為英國最無聊的人。我怎麼覺得這每一種無聊都好酷!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英國
退休後能幹點啥 看看英國老人都是怎樣做的
讓你看看英國壕是咋敗家的
英國女子看到黑色很怪異的一幕,靠近一看被嚇壞!
英國脫歐,讓我們來看看去旅遊可以省多少錢?
英國人這樣說,美國人那樣說,你喜歡哪種?
號稱是英國第一美女 來看看外國人的審美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