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據台灣方面報道,由民進黨主導的台灣立法院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決定自蔡英文上任後開始,所有兩岸相關協議必須先經過立法院3/4立委投票同意,再舉行全民公投,全台灣有效選舉人超過半數(目前900萬)投贊成票,才能正式通過。由於這個標準遠遠超過修憲獨立的門檻,台灣媒體普遍認為這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徹底封殺兩岸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可能性,由於在台灣廢除法律比立法要困難的多,分析認為,除非國民黨未來能取得2008年那樣的完勝,兩岸交流將停止。


無疑,兩岸再次面臨重大危機。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曾有過三次收復活動。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第一次由鄭成功主導完成。


鄭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出生於日本平戶,父親鄭芝龍從事海上貿易走私,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

鄭成功自幼好學,15歲入縣學為秀才,21歲到南京當太學生。明朝滅亡後,他棄文從武,投入了反清的戰鬥。因其父鄭芝龍擁立功被封為侯,隆武帝特賜朱姓,改名成功,號稱「國姓爺」,任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附馬都尉宗人府宗正。後來鄭芝龍降清,母親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背父救國」,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1658年,在進攻南京失敗後,鄭成功開始將目標轉向台灣,意圖以台灣為根據地進行抗清鬥爭。他致書龜縮在台灣城的荷蘭總督,指出「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1661年正月,鄭成功在廈門為出征大修船隻,四月二十一日,他率領大軍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出金門科羅灣,渡海東征,次日抵達澎湖。四月二十九日,到達台灣鹿耳門港,在台灣老百姓的協助下,順利登陸。荷蘭殖民者已有防備,荷軍在海面有四艘戰艦,最大的海克托號首先向鄭軍開炮,鄭軍的艦船雖不如荷軍裝備精良,但鄭軍巧妙利用戰術,從四面圍攻荷艦,海克托號被擊沉,鄭軍取得海上控制權。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海陸作戰大敗後,荷蘭侵略者只能退縮到赤嵌城和台灣城之內,鄭成功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很快將兩座城圍得水泄不通。鄭成功決定首先攻打赤嵌城。他在赤嵌城下威脅荷蘭侵略者,如不投降,將舉火燒城。荷軍向台灣城求救無果,被迫投降。


攻下赤嵌城後,荷蘭侵略者在台只剩下最後一個據點台灣城。五月一日,鄭成功緻信荷蘭殖民者,要求台灣城荷蘭守軍投降。荷蘭殖民者利用種種手段,企圖拖延時間,等待救援。但荷援軍因在海上遇到颶風,無法按指定日期到達台灣城。走投無路的荷守軍只能向鄭成功投降。1662年二月一日,荷蘭殖民者在投降書上簽字,長達38年的荷蘭殖民統治結束。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採取了許多政治、經濟措施,置府縣,編戶籍,制定法律,興辦學校,招徠大陸移民,獎勵墾荒,又派遣漢族「農師」向高山族人民傳播先進的生產技術,學會使用牛耕和鐵制工具,並實行開放政策,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加速了台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鄭成功收復和經營台灣,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一直受到人民的景仰。


第二次收復台灣由施琅主導。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福建晉江人。自幼生長在海邊,熟悉海戰。20歲時,他參加鄭芝龍的部隊,為左衝鋒。順治三年(1646年),鄭芝龍降清,但施琅頗不甘心。因為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背父抗清,施琅就帶著弟弟施顯一起投靠了鄭成功,成為鄭成功手下最得力的戰將之一。


後來,施琅在不聽命令的情況下,秉公執法斬殺了鄭成功的親信曾德。鄭成功大怒,兩人反目成仇,施琅和父親施大宣、弟弟施顯都被逮捕。施琅用計僥倖逃脫,而他的父親和弟弟卻遭鄭成功殺害。


絕望的施琅為求保命,只好降降清朝後,屢立戰功,從副將一直升到水師提督。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1681年七月,內閣學士李光地上奏說,鄭經已死,子克塽年幼,大臣爭權,此時出兵必能獲勝。經李光地舉薦,康熙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負責出兵事宜。二十年四月,給事中孫蕙認為征台灣宜緩。七月,戶部尚書梁清標也表示反對,康熙帝下令暫停進剿台灣。


九月,施琅向康熙帝上奏保證必能收復台灣。康熙帝最終下定決心,同意了施琅的意見。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經過兩年的準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派施琅率水師二萬、戰艦三百,攻打台灣。當施琅進兵之時,劉國軒、馮錫范致書福建總督姚啟聖,表示鄭克塽願稱臣入貢,但不剃髮、登岸,如琉球、高麗例,康熙帝斷然拒絕鄭氏集團的要求,指出「台灣賊皆閩人,不得與琉球、高麗比」。六月,施琅由桐山攻克花嶼、貓嶼、草嶼,劉國軒據守澎湖,「凡緣岸可登處,築短牆,置腰銃,環二十餘里為壁壘。」施琅面對強敵,「乘樓船衝突賊陣,流矢傷目,以帕漬血,督戰益力」。經過激烈交戰,施琅軍隊大勝,鄭軍死者達萬餘人,劉國軒隻身駕船逃回台灣。


眼見大勢已去,鄭克塽等只能上表乞降。八月,施琅統兵進駐台灣,鄭克塽率屬下剃髮歸降,故明魯王第八子朱柏等人也一併歸附,百姓「壺漿相繼於路,海兵皆預製清朝旗號以迎王師」,迎接清軍的到來。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收復台灣後,有朝臣提出「遷其人、棄其地」,主張放棄台灣。施琅堅決反對:「此地原為紅毛所有,無時不在垂涎,乘隙復踞,必竊窺內地,鼓惑人心,重以夾板船之精堅,海外無敵,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虞。至時復勤師遠征,恐未易見效。如僅守澎湖,則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遠隔金門、廈門,豈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康熙帝命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大學士李霨、侍郎蘇拜與總督姚啟聖贊同施琅的主張,康熙帝也支持施琅的意見,認為台灣戰略地位重要,「棄而不守,尤為不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在台灣設一府三縣,派官員管理。從此,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次收復台灣由陳儀主導。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1938年4月1日,蔣介石宣布:「台灣是我們中國的領土。」這是國民政府第一次公開場合明確提出收復台灣的主張。


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對日宣戰: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據此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獲得台灣等地區在國際法意義上已經失效。國民黨在陪都重慶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收復台灣的輿論活動,黨政要員紛紛發表言論。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1942年11月,宋子文指出:「日本所侵略之領土應該歸還原主」。孫科發出言論:「如果抗日勝利中國仍不能收回日本所佔領之領土,則在中國立場上,絕不能承認其公平合理。」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會議,會前中國政府就對台灣問題提出嚴明觀點,美國政府起草的草案:「當然要歸還中國政府」。當時,英國卻提出:「當然必須由日本政府放棄」。經過中國代表王寵惠的抗議和修改,最後《開羅宣言》表明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4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49周年,國民政府成立「台灣調查委員會」,陳儀為主任委員。

歷史上大陸對台灣有過三次收復,期待第四次儘快到來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1945年10月上旬,中國3個師,兩個飛行大隊,20艘軍艦,陸續開赴台灣。25日,台灣光復儀式舉行,雖然時間只有五分鐘,但是意義非同小可。陳儀代表國民政府宣布:「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皆魚中國政府之名下。」


期待著下一次收復儘快到來。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三次大開放:每次都帶來一個空前盛世
這個皇帝連當三次,次次都是傀儡,歷史上僅他一位
歷史上有記錄的大地震,八級以上中國都上榜了兩次
中國歷史上最快下台七大帝王,一個三天,一個兩小時
中國歷史上的八大暴君,第一位你絕對想不到
歷史上的四次大肆坑殺降卒,第三次實在太解氣,就是數量太少了點
歷史上最黑暗的十個「第一次」
賣大米破產後,他去見一個人,第二天就成了美國歷史上唯一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被使用次數最多的國號,竟然有二十一次之多
歷史上十次驚世災難 中國竟經歷三次!
中國歷史上十個最猛大忽悠,第一個就亮了!
歷史上的今天:一紙合約簽訂,結束二百五十年前一場世界大戰
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絕的四次危機,下一次什麼時候?
這三個王朝存在不到百年,卻影響了上千年的中國歷史
他有八十萬大軍,卻只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兩個成語
中國歷史上十大殺人狂魔,多鐸不進前三,白起第五
蘇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蹲過十年大牢,第一次將人類送入太空
歷史怪圈?慈禧每過一次整壽 大清就要倒霉一次
過去一百多年,從人類歷史上消失的三十七面國旗